你不了解我,请不要评论我。


真正有修养的人,从不贬低别人喜欢的东西。

你不了解我,请不要评论我。


以前听过一句话:

“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

你只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其实,没有谁有权利去评价、干涉他人的生活。

就像翻别人朋友圈,最忌讳在人家晒幸福的时候秀优越感。

可能在你眼里微不足道的东西,却在别人的世界里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你不了解我,请不要评论我。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男生,刚好失恋,朋友就给他介绍了一个单身的姑娘。

男生在看到女孩微信头像那一刻,就说:

用这种微信头像的女生,我还是不加了吧,感觉没见过什么世面。

头像是女孩的自拍,戴着一条白金项链,项链上还挂着一个精致的小吊坠。

男生解释道:

“像这种连头像都要炫耀首饰的女孩,一般都很虚荣。

喜欢在朋友圈里发九宫格自拍,晒这个晒那个。

我不喜欢这种没见过世面又虚荣的女孩,跟我肯定合不来。”

说着,脸上还摆出一副故作高深,满脸嘲讽的表情。

他朋友听完这段话,平静地看着他:

“你知道吗?那条项链是女生的外婆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生前最疼爱她的外婆过世之后,她就再也没换过微信头像。”

生活中似乎总有这样一类人,喜欢怀着恶意和揣测的目光去伤害别人。

你朋友圈里发个什么他都有话说,但凡是他不喜欢的,他就觉得不正常。

这些人摆着高高在上的姿态,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沉浸在自我的世界无法自拔。

却不知道:

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你不了解我,请不要评论我。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投射效应”。

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

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自卑感,投射在别人身上。

并且通过对其表达,厌恶和敌意来划清和自己的界限。

都说:见心知性。

你心里想什么,就会看见什么,遇见什么,相信什么。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表达着对别人的态度,同时也在定义着自己。

其实,你眼中讨厌的别人,或许就是心中隐藏的自己。

只是,这个心中的自己,不被接受,甚至被你厌恶。

所以,把这种感觉转移给别人。

就像孟非说的:

“所有的优越感,都不是来自容貌、身材、知识、家族、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利。

它只来自,缺见识和缺悲悯。”

一个人,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越多。

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不要鄙夷别人无知、贫穷、粗俗。

因为出生、智力、成长环境的不同,我们每个人才拥有各自不同的高度。

鲁迅先生写过这样一段话: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

对面是弄孩子。

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是的,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我也知道,不存在有一个人,能完全懂得另一个人。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无法感同身受,但我们可以选择善良。

而看到别人为一件事开心,哪怕不理解,不笑话也是一种善良。

你不了解我,请不要评论我。

《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记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势。”

因为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所以不要轻易地去定义和评判任何人和事物。

而且,你看到的,不过是一个人的冰山一角。

你眼中的“败金女”,买起化妆品和名牌包包毫不手软。

却可能,那钱都是靠自己一点点打拼而来的;

你眼中的“铁公鸡”,给自己买件衣服都舍不得买贵的。

却可能,是把全部积蓄寄回家里。

你眼中的“学霸”,看起来学得不费力气。

却可能,是熬了好几个通宵,比你多做了几百道题。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不要用你的格局去评判这个世界,你的标准没办法衡量别人的人生。

就像列夫·托尔斯泰所说:

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知乎上有个问题:

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

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和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学会不贬低别人喜欢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