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多套房,29歲杭州姑娘仍單身,媽媽每天都活在絕望與心痛中

家有多套房,29歲杭州姑娘仍單身,媽媽每天都活在絕望與心痛中


29歲的姑娘單身,在如今已普遍到根本不算個事,可小葉(化名)媽媽卻因此陷入深深的絕望和無盡的自責之中。“如果5年前我沒反對她跟那個外地男孩在一起……”她對自己當時的決定後悔不已,每天起床看到深受多種精神疾病折磨的女兒,她的內心都像被針扎一樣疼。

家有多套房,29歲杭州姑娘仍單身,媽媽每天都活在絕望與心痛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小葉家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而她是家裡的獨生女,大家都希望她能早點結婚生兩個寶寶。5年前,24歲的小葉帶了個男孩回家,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可大家聊著聊著氛圍很快就不對勁了。原來,他們聊到了那個永遠繞不開的話題“哪裡人”。結果一聽男孩不是杭州的,小葉家的長輩們瞬間就變臉了。於是,在那次見面之後,他們堅決要求小葉跟這男孩分手,而小葉卻無法理解,非跟這個男孩在一起不可。

然後,在與家人的“反抗”與“鬥爭”過程中,小葉慢慢出現了一些不對勁。她說自己的腦子變得不受控制,耳邊莫名會聽到家人在指責她,眼前會閃現出一些恐怖的畫面,腦子裡頻頻產生一些可怕的想法。有時她騎自行車出門,總覺得會被車撞;有時她走在水邊,又覺得會掉進水裡;有時她情緒抑鬱,甚至跳河自殺;有時她又異常興奮,兩個多月時間瘋狂購物欠下十多萬卡債……

因為憂思過慮,小葉得了精神病已確認無疑,可她得的究竟是哪種精神病?翻開小葉的病歷本,強迫症、精神分裂症、分離轉換障礙、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等,在之前求診的四年半時間裡,不同的診斷有一連串,治療方法當然也是各不相同。可問題是,小葉經治療後,毛病還是時好時壞,症狀此起彼伏。期間,外地男友離她而去,工作也不能繼續勝任。一大家子人都以為這孩子這輩子就這樣了,所幸家裡有好幾套房,再不濟,她以後的生活不成問題。

直到半年前,一次突然的發病,改變了小葉和這個家庭的不幸。“當時,她因為在馬路上發病被公安送來杭七院急診,家裡人來接時向醫生哭訴了事情的原委,急診的接診醫生一邊寬慰一邊告訴他們,杭七院是杭州市精神科疑難疾病診療中心,好多位專家一起為一位病人看病,大家集思廣益解決問題。”杭州市七醫院精神二科主任湯劍平說。小葉家人以前怕被人說而不敢進七院,現在既然已經來了也就不妨試試,當即就去門診預約。

很快,由湯劍平主任牽頭,根據小葉的病情另外還請了強迫症的專家、心境障礙的專家,以及神經內科的專家等,大家經過詳細問診並綜合相關檢查,最終診斷小葉所患的是雙相情感障礙共病強迫障礙。考慮到小葉地病情比較嚴重,專家們建議她住院治療,1個月後病情基本穩定出院,之後回家又修養了2個月,小葉腦子裡再沒那些奇怪的想法,也不再做些奇怪的事。如今的小葉,仍在進行藥物維持治療,但已找到了新的工作去上班,一家人對未來的生活又重新有了希望。

新聞+:7年幫助近3600例心靈“多發傷”患者

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工作的壓力,大家的內心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創傷,有些嚴重的甚至還是“多發傷”。比如,抑鬱的患者中70%—80%伴有焦慮,雙向情感障礙的患者30%—40%伴有幻聽、妄想、衝動等精神病性症狀,社交恐懼的患者中20%—30%伴有人格障礙等。

“這些多種精神疾病共患的患者,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病症表現,且不同的精神科醫生關注的病種不同,於是診斷及藥物選擇等都會各不相同,結果在治療時容易顧此失彼,這就是為什麼小葉看了四年半診斷有一大串,而治療了以後病症此起彼伏。這類患者四處奔波求診,因為一直得不到明確診斷和有效治療,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照料負擔。”杭州市七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精神疾病早期干預專家陳致宇教授說。

杭七院作為浙江省唯一的三級甲等精神病專科醫院,早在七年前就看到了這部分患者的特殊需求,因此成立精神科疑難疾病診療中心,中心雖不設固定坐診時間,但只要患者向門診辦公室提出需求預約,便根據患者病情安排相應高級職稱的專家進行聯合診療。而在過去的7年時間裡,已經幫助了近3600例複雜疑難精神病患者,為這些絕望中的家庭帶去了希望的曙光。

陳致宇教授說,接下來醫院還將聘請國內知名精神科專家作為顧問,除了能更好為患者消除病痛之外,也歡迎基層醫療機構的精神專科醫生參與進來,學習和掌握精神科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為患者提供更專業的診療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