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為助黃帝破敵的天女,最後竟成為人人驅趕的妖魔?

上古時期,蚩尤集結眾多兵力攻打黃帝,風伯、雨師出場時,應龍不敵,敗下陣來,又沾了汙穢之氣,功力耗盡,回不到天上後,逃到南方去了,傳說南方多雨就是這麼來的。

原為助黃帝破敵的天女,最後竟成為人人驅趕的妖魔?

應龍

黃帝見應龍都抵擋不過,正準備撤兵,忽然看到天邊飛來一青衣女子,能助他破敵(有傳說這女子是黃帝的女兒)。此女喚魃,為天上旱神,一入戰場便風停雨消,蚩尤失去了兩大助力,最終被黃帝擒殺。而女魃染了蚩尤血,無力迴天,便在人間四處漂泊。每到一地便大旱不止 ,遭人驅逐憎恨,黃帝得知後,讓她前往赤水之北待著別亂跑,此後北方變得多幹旱。

原為助黃帝破敵的天女,最後竟成為人人驅趕的妖魔?

女魃

本來女魃是有功之臣,儘管因能力為人所惡,但為什麼後來會被說成殭屍始祖旱魃呢?

因為在先秦至漢代期間,旱魃仍以天女形象存在,但已有了旱神和鬼怪兩種身份;由於對自然神的崇拜到漢代逐漸衰退,旱魃神的一面和女性形象被質疑,明初時只剩下鬼怪的一面,還被逐漸放大引為邪惡。明中期以後,小鬼形象的旱魃逐漸向殭屍形象的旱魃演變,並逐漸被取代。清末,旱魃化犼之說就出現了。

原為助黃帝破敵的天女,最後竟成為人人驅趕的妖魔?

古時人們認為女魃也許跟祓除風雨的巫術儀式有關,是跟巫女相關的女神。因為本身帶有巫文化,進入主流文化後難免會被排斥。

隨著王朝更迭,在一些文獻中出現的女魃形象也愈加不好,如:

《神異經》:“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禜土龍文》:“陽驕陰伏,女魃作孽,孟夏不雨,至於是月,后土將乾,百穀恐竭。”

《子不語》卷一《旱魃》裡描寫為:“猱形披髮,一足行”。

袁枚《續子不語》又說:“屍初變旱魃,再變即為犼。”

原為助黃帝破敵的天女,最後竟成為人人驅趕的妖魔?

明清時期,以殭屍為旱魃的觀念十分流行,更衍生出許多對付乾旱的殘忍習俗,如“打旱骨樁”、“焚旱魃”等求雨習俗。(每遇乾旱,人們便發掘新葬墓冢,將屍體拖出,殘其肢體,稱作“打旱骨樁”。)

原為助黃帝破敵的天女,最後竟成為人人驅趕的妖魔?

所以說,殭屍始祖旱魃並非上古時期傳說中的旱神女魃,而是從其衍生出來的形象。你覺得呢?有不同觀點的,我們可以一起探討探討!

【圖片選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