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抗拼多多,聚划算拉來了考拉海購做“百億補貼”

面對拼多多來勢兇猛的“百億補貼”,阿里終於坐不住了親自下場。

雙12前一天,聚划算宣佈正式上線“百億補貼”,並給予了淘寶的“百億補貼”首頁位置,可見重視程度。

阿里巴巴大聚划算事業部總經理劉博對外表示,我們的百億補貼才是真百億補貼,才是真划算,才是百億補貼的極致版,和競對正面硬剛。“一定要讓消費者買得放心,買得舒心,絕對不會有‘砍單’這樣影響消費體驗的情況發生。”

字裡行間,對拼多多的“仇視”格外明顯。

今年6月,拼多多在618年中大促期間推出了“百億補貼”活動。針對iPhone、戴森、華為等高端商品進行直接補貼,此舉令拼多多在一二線市場的用戶迅速上升。

Q3財報顯示,拼多多在高線城市的滲透率逐步提高,一二線城市用戶的GMV佔比從2019年1月的37%攀升至6月的48%;其中一線城市用戶的年化消費已經超過5000元。

而且,財報透露,在Q3拼多多“百億補貼”入口的日活用戶已經突破1億大關,參與計劃的國內外品牌超過2800家,熱門補貼商品超過23000款。

這是阿里不願看到的結果。為了避免拼多多繼續上行,阿里必須想辦法下行,到拼多多的大本營下沉市場去。

“百億補貼”主力款來自考拉海購

在拼多多越來越被一二線城市用戶接受的情況下,聚划算“偷襲”下沉市場試圖給予前者更多壓力。

與拼多多類似,聚划算百億補貼首期上線的貨品也都是知名大牌,包括iPhone、戴森吹風機、任天堂遊戲機等。

官方稱這些尖貨源自聚划算百億補貼的“尖貨商品池”。這個商品池由100個到200個爆款商品構成,是百億補貼的主力款,且都來自天貓自營、品牌直營等優質渠道,並配套高標準的物流、售後。

不過根據實測,在北京準時參與聚划算百億補貼搶購iPhone 11、AirPods 2,在結算頁聚划算會提示“該地區商品無庫存”,並且通過更換低線城市地址也同樣如此。

為了對抗拼多多,聚划算拉來了考拉海購做“百億補貼”

這意味著聚划算直接補貼的緊俏商品疑似只對下沉市場開放,高線城市用戶無法購買。

而且,點進商品鏈接發現,所有尖貨均來自兩家店鋪,洋桃旗艦店和洋桃海外旗艦店。

查詢這兩家店鋪主頁發現,它們的開店時間均為今年10月下旬。其中,洋桃旗艦店的所屬公司為杭州優買科技有限公司,洋桃海外旗艦店的所屬公司為HGQ,LIMITED。

通過天眼查可以得到,HGQ,LIMITED是杭州優買科技有限公司的100%控股股東,原網易考拉CEO張蕾是其執行董事,而HGQ,LIMITED正是網易環球購有限公司。


為了對抗拼多多,聚划算拉來了考拉海購做“百億補貼”

也就是說,洋桃旗艦店和洋桃海外旗艦店是考拉海購的“馬甲”,而聚划算所說的來自天貓自營、品牌直營等優質渠道的百億補貼主力款商品,全部出自考拉海購。

今年9月,阿里斥資20億美元收購網易考拉,併入天貓國際進出口業務部,隨後將其更名為考拉海購。已經是阿里旗下資產,為聚划算提供商品貨源並不奇怪,奇怪的是聚划算為何要用考拉海購作為其補貼下沉市場的商品供應商。

前不久,考拉海購還召開了一次招商大會,此時接入聚划算是否是一種變相清倉甩貨呢?引人遐想。

另外,根據諮詢客服得到的一個結論是,來自洋桃旗艦店的蘋果產品支持全國聯保,而來自洋桃海外旗艦店的戴森、Kindl閱讀器等是不支持全國聯保的。也就是說下沉市場的用戶即便搶到了商品,售後也是一個問題。

為了對抗拼多多,聚划算拉來了考拉海購做“百億補貼”

不過,從聚划算設置的搶購流程來看,多輪整點搶購且每次商品數量有限(每個ID僅可購入一件),這對提升聚划算的用戶活躍度和吸引力,非常有用。

根據聚划算官方給出的數據,雙12當天,聚划算百億補貼吸引了超過500萬人次訪問。三線及以下下沉市場,同比成交增速達41%。

但現階段來看,聚划算要在“百億補貼”上“和競對正面硬剛”,補貼力度、庫存數量和資源位到底能投入多少,賣的是不是沒有套路的“真低價”,還有待觀察。

阿里、拼多多互攻腹地
拼多多靠“百億補貼”收穫了大量一二線城市的精英消費者,而這是阿里的核心價值區。

更重要的是,無論拼多多是否“洗白”,在真金白銀的優惠面前,對一二線高價值用戶的吸引是真實的。以及有媒體在質疑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是一錘子買賣,無論真假,拼多多靠燒錢完成了一次活躍用戶增長,而且還會寫在財報裡給投資人看到,這對其在資本市場是很有幫助的。

這是其一。

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最終受益人是消費者,但錢是直接給了經銷商,並且靠百億補貼給經銷商拉來了充足的流量,讓商家有了信心。

這是其二。

對比拼多多與聚划算的“百億補貼”,你會發現它們的不同。

為了對抗拼多多,聚划算拉來了考拉海購做“百億補貼”

拼多多對補貼商品的選擇幾乎都是一二線城市消費者的熟悉品牌,包括iPhone、戴森、椰子等等,這與過去拼多多被詬病的OPPA、VAVA有天差地別。

藉助產業帶和品牌工廠,拼多多想要撬動供應鏈資源,而通過百億補貼完成對消費者心智的轉變,這一套流程下來目的不言而喻,快速摘掉“山寨”“假貨”的帽子。

聚划算開啟的“百億補貼”,除了我們上面提及的尖貨商品外,更多是平臺商家提供的下沉商品,這些商品雖不是山寨,但也是沒人聽過的品牌。

但聚划算可能不在乎這個,只要能夠在下沉市場搶到消費者的購物預算,對拼多多形成阻擊,這就夠了。

所以,聚划算的目的就很明顯了,通過所謂的尖貨吸引目光,然後推平臺商品補貼,針對下沉市場讓拼多多後院起火。

聚划算推出的“百億補貼”,自然是要斷拼多多後路。這似乎證明了拼多多“百億補貼”策略的正確性,對阿里造成了實質性傷害,而且從拼多多的表態來看,百億補貼還將持續下去,這就有些像沃爾瑪把天天低價從戰術玩成了戰略。

而阿里在拼多多推出半年後才用同樣的招數還擊,也說明沒有更好的阻止拼多多的辦法。

這就引來一個新問題,無論是聚划算還是拼多多,它們的核心問題是獲客後續的留存問題,前者是下沉市場,後者是一二線城市。

拼多多三季報公佈後引發了資本市場動盪,股價受挫嚴重,但也有一些聲音認為拼多多仍在高速增長中,而目光應該落在百億補貼之後,這些從淘系循著補貼的價格優勢來到拼多多的用戶,留存度到底如何。

聚划算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但阿里還有一個殺招,那就是商業操作系統,以支付寶、菜鳥、口碑餓了麼、阿里雲等業務對商業基礎設施的改造,阿里對商家的控制力越來越強,這種系統級的佈局一旦下沉,拼多多是難以用補貼化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