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的公務員不休假?暴露了什麼問題?

如今對於“吃公糧”的人們來說,休年假是不是一件難事?

某市級部門公務員趙鵬的答案是,當然要分情況,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個單位裡,總有人喜歡放飛自我,能讓年休假一天都不浪費。任單位工作再忙,我自有假要休,“假條放在眼前,不準假又有點不近人情,人家就說機票酒店都訂好了沒法退”。

更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是,單位裡的同事們忙得腳不沾地,休假的人還動不動就在朋友圈裡曬圖,帶節奏。

1單位裡離了誰不行?

趙鵬在某市級部門的科室裡擔任副職,今年臨休假前,他囑咐同事們,“我會盡量不給你們打電話的”,一眾同事積極響應“好啊好啊”。不過他又說,“你們也儘量不要給我打電話哈。”同事們才知道被套路了。

這個假期,同事們還真沒聯繫趙鵬,倒是他自己在辦公室群裡佈置了個小任務。不過到了科室負責人休假的時候,就難免涉及到向上級請示的問題。有的事情,感覺還不好直接向分管領導報告,可自己也不敢擅自決定,就只好打電話過去。

他認為,這多少有些“考手藝”,正職不在,既要擔負起一定的責任,也不能表現得太過積極,不然同事會對自己有看法。

平時大家總覺得領導不在工作就推動困難,但是領導離開幾天回來後發現,只要沒有重大任務,辦公室裡缺了誰都可以。

不過這在上級機關層面就不一定適用了。省級機關公務員餘潔認為,越是領導休假,大家就越不好意思打擾,但往往又不得不打擾。比如自己所在機關的班子成員,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不可能的,別說外出要經常指示工作,即使是提前規劃好,也會因為臨時的工作而取消。所以很多領導若不是陪家人,休假期間一般都不會走遠,一些地方也會規定,各單位負責人就地就近休假。

劉暢工作的鄉鎮,休假要“錯時”,像政府熱線、政務服務窗口崗位,都實行AB崗,一人不在崗位,另一人就要承擔其工作,兩人不可能同時請假,就算出去玩耍,也不好意思走太長時間,要不總覺得欠了人傢什麼。此外,各單位分管同一工作的領導和各鄉鎮黨委書記與鄉鎮長也不能同時離開。再往上一級的話,為了更好地協調工作,單位主要領導休年假,要由主管縣級領導同意,經縣委書記審批後報縣委組織部備案。

領導外出休假,下屬們在心理上會輕鬆一點。劉暢所在市採取領導帶頭、集中休假的方式,以致於每到暑期,市級、區級領導休假會使基層幹部的工作量有所減少,產生了小小的“蝴蝶效應”。

而在趙鵬所在的部門,這種現象更加明顯。領導休假後,一般都有副職或同級別的領導代理其工作,但只要不是特別緊急,能不籤的字就不籤,能不開的會就不開,都等著休假領導歸來再說。

但另一方面,單位裡沒有領導做決策,也會耽誤事。一名市級機關負責人就告訴記者,自己曾在外參加培訓一星期,通訊不方便,回到崗位後發現,安排的工作進度滯後,為此還發了火。此前,某市級部門出現過簽發一份文件用了數十天時間而被問責的案例,原因之一就是班子成員休假,沒人簽字拖延了時間。


為何有的公務員不休假?暴露了什麼問題?


(每次遇上重大活動,警方全員取消休假嚴陣以待是常有的事。)

2誰的休假難度係數最高?

採訪中,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不少人覺得,單位裡“筆桿子”們的休假時間最不由自主,不僅要看各項工作安排,甚至要和領導的休假時間同步,因為領導休假去了,稿子就少了很多。

一名“筆桿子”告訴記者,每年初看著其他科室的同事們商討休假計劃,自己都會產生淡淡的憂傷,因為領導自己的休假時間也要參考上一級領導。所以每次休假,他都沒法提前制定計劃,都是假到臨頭,要麼就近解決,要麼倉促出行,產生“我是誰?我在哪兒?”的終極疑問。

而要把範圍擴大,公職人員中公檢法和紀檢系統的辦案人員休假相對更難。“手裡有案子,還有時間限制,案子都辦不完,還休啥假”,中部某省的公安民警趙偉說,特別是辦案水平高的人,更是不容易休。

“如果社會平安無事,就可以按時上下班,甚至週末都可以休息。”趙偉告訴記者,但如果有案件發生,出警、破案、審訊經常是連軸轉,什麼時候做完什麼時候結束,有時候就在單位睡覺。雖然各警種工作職責不盡相同,但高強度、高壓力、高負荷、高風險是其共性。

趙偉所在地的媒體曾報道,全省公安基層一線民警日均工作量在13個小時至15個小時,人均年加班在100個工作日以上,是其他行業、部門公務員工作量的兩倍以上。基層民警工作壓力大、強度高,長時間超負荷工作,積勞成疾是導致傷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過勞死是“頭號殺手”。

近年來各地公安機關都更重視強制休假,趙偉的假期也無法規劃,說不定哪天就接到通知要強制休假,沒地方去也要在家裡睡覺。

今年5月,38 歲的江蘇南通反詐騙民警周小兵奔波在海南的破案路上,10 天時間,他先後帶領多個抓捕組搗毀 8 個詐騙窩點,卻因過度勞累,走路不穩,一頭撞到牆上,栽倒在了駐地賓館的電梯口。隨後,周小兵被單位強制休假。

有時候,休假難就不分崗位了。

餘潔常把休假時間定在暑期,這也是沒辦法,時間的選擇餘地本來就有限,年初要“開門紅”,年終要做總結,這兩個階段的近5個月時間不允許休假。

有的領導本身就是工作狂,即使休假也會壓縮時間,即使是借調來幫助工作的同志也不例外。餘潔所在的處室領導經常強調,借調期間最好不要休假,時間本來就緊張,要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下屬拿著假條去敲門簽字的時候,對領導最近的工作節奏和心情都要有個研判。

在一些單位裡,基層人員休假不太容易。一名國企的中層幹部對此深有感觸,有一次趕上重要節慶,上級要求單位領導堅守崗位、紮根一線、保障生產,領導回來傳達會議精神,變成所有部門幹部取消年休假,部門再傳達下去,變成了所有基層人員取消年休假。


為何有的公務員不休假?暴露了什麼問題?


3他們為啥“不敢休假”

有的人休不成假,除了“想休沒得休”,也有主觀上的“不願休、不敢休”。眼下,不少地方在探索激勵公職人員的新舉措,除了要求各級領導帶頭認真落實休假制度,也要求落實應休未休假補貼。其中規定,對勞動者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李星的辦公桌抽屜裡,壓著好幾張近些年的補休假條,參加工作第8個年頭,李星仍然沒有休過一次完整的年休假,甚至最多的時候也就是一兩天。單位有規定,有假期要先休年休假,再休補休假。前者都休不完,後者的假條自然也就成了擺設。

休不成假,有工作繁忙的緣故,也是因為實在是“休不起”。李星所在的單位,把應休未休假補貼也算在年收入內,並以此作為來年收入的參考,同時也影響著公積金和社保的繳納費用。

這樣長年累月下來,就導致了每年休假和不休假的人的收入呈現出上下兩種走勢。級別越高、工資越高的人影響就越明顯,所以單位裡大部分年輕人都選擇不休假,“有的單身青年懶得出去玩,就在家躺著,那還不如去上班,躺一天太貴了”。

上述國企幹部也表示,單位一直都有休年假的規定,可是沒有一個員工敢休。休假雖然不影響基本工資,但對績效影響很大。

餘潔認為,如今在補貼方面越來越規範,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選擇不休假也不容易。一方面,一些地方規定原則應休假,未休假補貼發放人數的比例逐漸降低,有的地方乾脆就取消了這項補貼;另一方面,像自己所在部門一樣,未休假的人員要將情況說明公示出來讓大家監督。

此外,休假也會有“不好意思”的因素在裡面。“有些剛入職的小年輕,覺得自己沒什麼資歷,也會主動不休假,否則會讓領導覺得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不積極。”餘潔告訴記者,這種現象在一些人手緊缺的處室裡也很明顯,如果周圍同事都沒有申請休假,有的年輕人會覺得還是不休假比較穩妥。

而在趙鵬看來,有的人碰上緊急任務,特別是在自己可能提拔的關口和領導的重要關口,都會主動取消休假。這種工作態度好、敬業負責的人,領導更放心把工作交給他。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休假,“畢竟也不至於一年到頭都那麼忙”。

採訪中,北方某省級單位公務員劉棟給出的答案,讓記者頗為意外。“平時週末不上班就不錯了,哪有年休假,”劉棟說。

“但是現在都實行領導幹部帶頭休假……”

“領導更忙,根本不休假的。即便領導在休假中,難道就不處理事情嗎?”記者的話被劉棟打斷,他介紹,平時有事需要離開一天半天的報告一聲就行,但沒有年休假,也沒申請過。

也有受訪者告訴記者,給假條最後簽字的也是領導,年休假制度落實得怎麼樣,和領導個人風格有很大關係。有的領導體恤下屬,更看重的是工作價值輸出,即使工作任務較重,只要處(科)室內調配得當,甚至還會提醒下屬可以休休假放鬆一下。(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為何有的公務員不休假?暴露了什麼問題?


2019年5月22日凌晨,南通反詐騙民警周小兵被強制休假回到南通。


延伸閱讀:

批與不批,有考驗

文 | 鄧苗苗 馮彬 廉政瞭望記者

本文轉載自四川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廉政瞭望”(ID:lzlwzz),首發於2019年9月10日,原標題為《年假② | 批與不批,有考驗》,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孫林是一名市級機關的科室負責人,他曾收到過下屬“我明天開始休年假,要出去旅遊”這樣的請假短信。

“這哪裡是請假,分明是通知我。”孫林有些頭疼。批准呢,馬上要著手安排其休假後的工作,可能會出現各種狀況,比如人手調配不足,臨時接手的同事會有想法;不批准呢,似乎又做了個不通情理的惡人;建議其延緩呢,也許對方早就安排好了旅遊計劃,變更行程會造成經濟損失……


1請假態度也是工作態度

“提前”,是孫林批假時比較重視的一個問題,時間上提早規劃,在請假程序上就好做一定的安排。“你說要休假,也不能說休就休吧?手上的事完成了嗎?工作交接好了嗎?打個電話來請假,說明天就要開始休,這不太講究吧?”當公務員們糾結於自己年休假能否休成的同時,也有領導和孫林一樣,面對請假條皺起了眉頭。

“其實幹部職工休年假跟領導又沒有利益關係,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怎麼會故意不給你批呢?請假注意時機和方法,多換位思考一下,問題就不大,何況現在還鼓勵休假呢?”孫林說,“比如你想去旅遊,沒問題啊!多提前一些時間跟領導申請,他自然會在安排工作的時候考慮到這個情況,到時就可以順利休假了。”

在孫林看來,讓領導為難的請假條,往往是那些趕在休假前突然交過來的,簽字都措手不及,這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一些人的工作態度。

許多公務員覺得,批假與否主要取決於領導個人。但站在領導的角度,假期批與不批,有時候也很為難。對於他們來說,批假、制定單位休假計劃並非人們想象中那樣“大權在握”,一不小心處理不好,可能還會有一些麻煩。

這就涉及到科室內部工作協調的問題。某市級部門辦公室主任王金鳳就遇到過一個特殊情況,科室裡的兩個人同時請假,一個人請年休假,另一個人請病假。問題是,單位裡有規定,同一時間段各類請假人員不得超過本科室(單位)人數的二分之一,他們辦公室總共三人,就算自己批了,領導也不會同意。

事分輕重緩急,經過核實和協調後,打算去旅行的下屬放棄了休假。後來,王金鳳調配了科室裡的工作,專門給這名下屬留出時間休假,該同事先前一點點不滿的情緒也就此釋懷。

“在那種情況下,批假的人就要格外小心。”王金鳳說,要了解真實情況,避免被下屬套路。此前她就遇到過下屬請病假,卻在第二天看到其朋友圈裡的定位變成了景區。

同時,還要仔細傾聽每個下屬的想法,謹慎判斷,及時解釋,做到寬容卻不縱容。批假時還容易遇到一種情況,並且每年都有。一到暑假,家裡有孩子的幹部職工幾乎都在計劃帶孩子出去玩,年假申請扎堆。面對辦公桌上堆積的申請報告,如何處理才能使工作不受影響呢?

一名領導告訴記者,實際上,與年初、年底相比,很多黨政機關到了暑期正好不至於忙到腳不沾地兒,有的單位就以7天為一批安排,輪換著來。這樣基本上能解決帶娃的需求。

這也是許多地方將集中休假安排在七八月的原因之一,既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日常工作少受影響,又能讓公務員們在暑期好好陪陪孩子,也放鬆自己的身心。同時,一些單位要求每年初列出機關人員休假計劃,並在一定範圍內公示,更利於工作統籌安排。

為何有的公務員不休假?暴露了什麼問題?

2休假計劃產生的前後

計劃趕不上變化,是讓批假領導格外操心的。去年年初,浙江溫州海事局要求工作人員根據本人實際情況,於每年1月底前提出個人年度年假計劃申請。各個單位再根據部門、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一旦制定好計劃,就不能隨意調整。

這讓人不免心裡有些沒底——年初怎麼就能保證這一年的安排沒有變化呢?

這樣一來,安排整個單位休假計劃也不是個簡單事兒。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規定。去年湖南長沙市還特意組織了一場機關單位集中休假操作業務培訓,就是為了明確機關單位集中休假具體操作流程,落實休假。

如今,休假逐漸迴歸正常語境,不再被視為“不求上進”。今年年初,有公務員透露,他所在的單位收到了相關通知,規定單位主要領導應帶頭休假,原則上單位中層以上幹部的未休假人數不得超過應休假人數的40%。

為了避免同一崗位的工作人員同時休假,工作無法推進的情況,一些分管領導往往還會在集中休假期間實行AB崗工作制。

考慮到休假的落實程度可能會影響整個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的年度考核,有些單位部分崗位長期只有一個人的該怎麼破?領導只好想了個招,“只有1名工作人員的科室,休假期間,工作由分管領導承擔。”

休假計劃制定好後還需要進行公示。根據一些地區部門在官網上公示的名單來看,公示內容包括姓名、參加工作時間、工作年限、應休天數、已休天數、未休天數等信息。

今年4月前後,江蘇宿遷市多個機關單位都在官網上詳細公佈了工作人員2018年度休假情況及2019年度休假計劃,接受各方面的監督。不過從整體來看,完全休完假的人並不多,還有的單位只有一人休假,應休15天的只休了5天。

有時,中層領導難免會夾在上級與下屬之間做“惡人”。曾有這樣的情況,上級領導要求中層的領導帶頭休假,但考慮到工作,中層的領導不得已取消了休假,進而“帶動”整個部門都休不成,既未完成上級要求,又可能讓下屬心有不滿。

隨著休假觀念的轉變,休假落實情況愈加受到重視。拿典型休假難的公安系統來說,2015年湖北陽新縣公安局就出臺了硬性規定,要求全體民警落實年休假制度,民警不按規定休年休假的,個人及所屬單位當年年度考核均不得評優。2018年遼寧錦州市公安局也發文通知,明確指出,“對休假率沒有達到100%的單位,如無極特殊理由,所在單位2018年度公務員考核優秀指標扣除5%”。

以往休假難,頭疼的是想休假而不能休的個人。如今在硬性規定之下,合理制定單位人員休假計劃,頭疼的則是相關領導了。

3批年休假是應當,而非必須

2017年3月,甘肅環縣對幹部職工帶薪年休假落實情況進行了專項督查。其中個別單位幹部請銷假管理不規範、登記不準確,導致有些幹部休假少甚至未休假。

除此之外,多休假的情況也有可能存在。如果領導對相關情況掌握不夠,或是未仔細核查,就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2015年8月,湖北黃岡市紀委通報,武穴市環保局一工作人員缺席重要會議,分管領導越權批假、分局局長未掌握職工去向,3人均受全局通報批評等處分。

假期的名目眾多,一些擅長拼假的公務員可能會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假期。但拼假往往不太容易被批准。

一名在鄉鎮工作的公務員表示,她所在的鄉鎮有一套個性化規定——不能請“組合假”。比如把年休假和春節、國慶假期或小長假連起來休,這樣會耽誤工作。而且,單位裡施行AB崗,一人不在崗位,另一人就要承擔其工作。假期這麼一拼,自己離開那麼長時間,也會不好意思,總覺得欠了人傢什麼。

反過來說,該單位也不允許“拆假”,不管你有多少天假期,只能一次性休完。“比如你有10天年休假,就只能休這麼多天,不能拆分成兩個5天,這樣一來感覺損失了4個週末。”

除了公休假,像探親假、婚喪假、產假這樣的與年休假沒有衝突。按照規定,當年休了這類假期,仍有權利享有年休假。但事假、病假的請休就有明確規定,如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當年不再休年假。即將退休的公務員,也有相關規定,即達到退休年齡的工作人員,當年可以享受全年的年休假天數。

但對於公務員來說,可能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審查期間的年休假該如何安排呢?2015年,宿遷市宿豫區就這個問題作出了規定:“因停職、立案審查且所在單位未安排休年休假的工作人員,在審查結束前不享受未休年休假報酬。”而審查結束後,未受到黨內嚴重警告或行政記大過及以上處分或刑事處罰的,則要及時安排休假,無法休假的按規定進行補貼。

從大大小小的各種規定來看,領導批假並非如一些人想象的“籤個字就行”那樣隨意。因批假“攤上事兒”的,黃岡市環保局的例子也並非孤例。正是有一套規範,才保證了機關事業單位休假制度的正規性與科學性。

當然不可避免的,還有在休假途中被臨時安排工作,比如要趕一份很緊急的文字材料等,不管是領導自己還是下屬,都得收起玩心以工作為先。那這算休假放鬆身心,還是換了一個地方上班呢?年休假時“心態上休假,思想上緊繃”,許多公務員“體驗”過後,應該不會想著明年再來一盤


為何有的公務員不休假?暴露了什麼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