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情日記(4.3):萬事不必在意,一切皆有可能

​週五。近來每天都不留意是星期幾了。只知道今天算個特殊的日子:CDC終於建議老百姓戴口罩了。


糾結了多久?浪費了多少資源?且不問是否延誤了疫情。法制的國家,條條框框多,確診27萬了,還要等CDC改寫,總統宣佈。


總統宣佈建議戴棉質非醫用口罩後,還加上經典的一句:“我覺得我不會戴。弄個口罩去接見總統,總理,獨裁者,國王和王后?我難以想象。”


對川普我總有秀才遇到兵的感覺。


今天本來不打算再說口罩的事,一大早就接到莫妮卡的電話,“有朋友買的500個N95,託我先生幫在本地PAMF或急需醫院捐贈。” 立馬我兩眼放光,像多巴胺被點燃的毒販子,放下手裡的活馬上鑽進兩個群,本地口罩群,還有一個最近剛成立的華人捐贈公關群。“誰跟PAMF有聯繫?還有昨天護士沒口罩抗議的那家Seton醫院,誰有聯繫方式?這裡有N95!”


接下來是介紹,加微信,邀請,介紹…… 像這一陣群裡的人說的,搞地下工作一樣,大家以最快的(中國)速度,最高的(中國)效率,三下五除二,到下午,貨已經發出。


美國疫情日記(4.3):萬事不必在意,一切皆有可能

電視報道國內企業協同華人向耶魯大學醫院捐贈上萬醫用口罩。


剛才,UPS送來一個被五花大綁的包裹,又有貨到!一百個外科口罩,專業無菌製作,那是身為醫生家屬的高中好友嘉佳千里送來的禮物。我準備一半送給醫護,把一些留送給園林工和88歲的老朋友傑麗絲。萬里之外,我充滿感恩。


感恩,我們有愛不孤;感恩我們都還健康,我們都過著不錯的日子。對於大多數灣區的上班族,宅居令讓大家改變了我們習以為長近乎麻木的生活方式,現在我們都小心謙虛了許多。吃的用的家裡存的都還夠就很幸福,大多數人仍在家上班拿工資,我們是幸運的。哪怕經濟大蕭條,百分之三十的失業,馬上捱餓的不會是我們。即使生病,我們有不錯的醫療保險,如果只剩下一個呼吸機,在一個有保險和沒保險的病人之間,我不願意承認,但那個沒有保險的或許更會面臨生死的選擇。


美國疫情日記(4.3):萬事不必在意,一切皆有可能

同學寄來的口罩會分給需要的人


殘忍,很多時候是現實。而且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不可阻擋的現實要面對。都說,新冠病毒沒有歧視。但我們知道,我們其中,有的人會更早的承受生離死別的苦痛。為此,每一天都有幸存者的感覺。


報上、電視裡開始出現讓人難受的故事。Uber司機一家五口,遞交失業申請時賬上只剩幾百塊錢。灣區海岸沒有大型捕撈,但小型漁業一直興旺,百分之八十供應給餐館,餐館關了,這些打魚人沒了收入。有的開始網上銷售,但收入也只有不到一半。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倒了一大片。


加州是全美最大州,最多人,最大經濟體。為了防止災難性爆發,州長紐森第一個下全州宅居令,給加州抗疫多爭取了一個星期。但隨之而來的是,我們的經濟最早最重受創。加州因新冠失業為全美之冠,僅上週就有88萬人申請失業津貼,創百年記錄。


美國疫情日記(4.3):萬事不必在意,一切皆有可能

失業率陡升


剛才園林設計師雷迪安打電話告訴我,“我辦公室幫我搞測量的羅拉病了。” “什麼病?” “她發燒三天了,開始喉嚨痛,頭痛。”


“新冠!你知道,現在流感季已經過了。你讓羅拉趕快去測試吧!”我跳起來說。


“星期一羅拉還跟我大發脾氣。我要向政府申請一個小企業資助,因為我們生意冷清了好多。可羅拉跟我急眼,生氣,說我們還沒完全關門,還有比我們更糟糕的。我說我必須要做準備。你看結果,第二天她就病了!”


後院改造是她倆設計的,那幾個墨裔工人也是她們找的。雷迪安她們可以申請政府資助,但拿現金按小時幹活的工人,沒活幹就真的可能沒飯吃了。這周宅居令被延長到五月。我和天明商量,設法讓這幾個工人捱過這一兩個月,又怕他們生病。說好他們自己決定每天來一個人,“輪流,不跟其他人接觸”。結果星期二來了一個,星期二來了兩個,星期四三個都來了。我給了他們一些口罩,說你們千萬別在一起吃飯,慢慢做,千萬別去我們這裡的加油站。他們每天從聖塔克魯斯來,那裡疫情要好一些。


美國疫情日記(4.3):萬事不必在意,一切皆有可能

大學生社交距離排隊


當下最焦慮發愁的,是那些從事“非戰時必需行業”的人們:家政,課外輔導,餐館咖啡廳理髮店,還有無數的藝人。隨著所有演出季的以前終止,百老匯、卡內基音樂廳、林肯中心熄燈。樂師、舞者、演員都正經歷著從未想象過的人生和事業挫折。二戰以後稱霸世界的美國,無數移民嚮往的地方,人們一直過著自己的日子,窮也好富也好,哪怕這個國家充滿了矛盾和問題,人們都可以接受,並努力著。大蕭條?突然的失業會導致靠補助吃飯交房租?這是對千萬美國人,對全人類都是一場曠世的衝擊。


很多人在尋找“原因”。我們有很多想法和猜測。歷史會告訴後人。


美國疫情日記(4.3):萬事不必在意,一切皆有可能

灣區數百家亞洲餐館,如今所剩無幾提供外賣,多半是餃子麵食之類。


前兩天是愚人節。附近一個學校給學生髮了一個郵件,說下一年度選課以前,學生一律需要在暑假通過考試。一陣慌亂後,學校發郵件,“對不起,那是愚人節惡作劇!” 哈哈,可是真沒有人笑得出來。學校因愚人節笑話被學生老師罵結果道歉。


但是笑在這個時候是非常有幫助的。天明近來找到了一個絕好的大笑機會。我每天寫的日記,他拿到谷歌翻譯軟件上翻成英文。每天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看日記。機器翻譯已經可以轉達百分之八九十的意思,缺少的油水被翻譯錯誤代替,冷不丁讓人笑破肚皮。


“庫墨做了媽媽的肉丸子”變成“庫墨做了他媽媽的肉丸子”的英文。


“發燒,忍受打擺子的折磨”變成“被吊在鐘擺上受刑”。


幽默到處有。只要留意,再嚴肅的事情都能令人忍俊不禁。今天看洛杉磯市長在向市民示範戴口罩,一下子沒抓住,再一下矇住了眼睛!


紐森戴口罩示範


的確對於大多數美國人,這兩天他們將會好奇地體驗一番亞洲人的一個小習俗。


誰說這口罩風不會給族裔敏感的美國帶來更多的彼此理解、接受和謙虛呢?


萬事不必在意,一切皆有可能。


美國疫情日記(4.3):萬事不必在意,一切皆有可能

灣區的罌粟和房屋


美國疫情日記(4.3):萬事不必在意,一切皆有可能


(文中所涉時間,均為美國時間)


美國疫情日記(4.3):萬事不必在意,一切皆有可能

美國疫情日記(4.3):萬事不必在意,一切皆有可能

美國疫情日記(4.3):萬事不必在意,一切皆有可能

END


*本文作者:飛馬舞燕,早年在中南大學和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學工程,工商管理和舞蹈藝術,雙碩,曾在奧多比等硅谷公司工作,近十餘年致力於舞蹈創作和教學,偶爾寫詩和雜文自娛。

*本文編輯 | 城小憶(微信號:chengshijiyiwh),圖源:飛馬舞燕、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