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檸 清華大學:兒童安全座椅立法取決於兒童死亡人數和死亡率?

2018年8月9日,清華大學“椅路童行”實踐支隊與上海市疾控中心傷害防治科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就上海市兒童安全座椅的立法進行了交流座談。

青檸 清華大學:兒童安全座椅立法取決於兒童死亡人數和死亡率?

一、立法歷程

上海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是全國第一個提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法規範,當時新華醫院的潘教授在做兒童安全座椅的研究,他的團隊和教委等合作,提出了兒童安全座椅的立法建議。

這個條款提出之後,傷害防治科開始對兒童安全座椅有了興趣,傷害防治科開始了兒童安全座椅的研究,在國內外資料都較少的情況下,進行研究和推廣,從普法開始,宣傳條例。

普法宣傳主要與社會組織合作(safekids)、交警、青少年保護辦公室一起合作,通過辦活動、製作宣傳手冊等方式來宣傳。幾個單位合作起來,系統地在社區、醫院等地做宣傳。

2016年交通大整治,考慮到管理的需求,計劃修訂道路交通條例。藉著這個機會,疾控中心的主任,同時也是人大常委,建議傷害防治科起草提案以建議增加兒童安全座椅條款,其內容相比《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更嚴格,將4週歲提高到8週歲。提出來之後,第一稿被納入,但第二稿徵求意見後被取消了。主任就讓再寫了一次,提出了第二份草案,進一步強調了必要性,之後雖然通過,但是規定的年齡依然是4週歲。

二、立法意義

這次立法是很有意義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的條款沒有執法部門,所以就僅僅是倡導性的,沒有辦法執法;但是在《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上寫入,儘管最初沒有罰則(後來有補充),但是已經有了執法部門。上海作為國際化城市,人們的意識和經濟基礎等都比較高,上海有能力和責任來推行兒童安全座椅立法。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相比《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體例》中的倡導性立法,在效力上要強一個檔次。就像頭盔只存於倡議,同樣是希望通過納入道交條例來提升其作用效力。

青檸 清華大學:兒童安全座椅立法取決於兒童死亡人數和死亡率?

三、立法的問題

上海立法對於兒童的要求是0—4歲,而WHO(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通過身高、體重和年齡進行綜合判斷。國外也是用“或”的方式將年齡和體重都包括進去。但是現在考慮到是倡導性立法,而年齡的規定對於家長來說相較簡單易懂,所以目前選擇用年齡為標準也沒有太大問題,但倘若後續推進的話,最優的還是採取國外“或“的模式。

中國疾控中心,目前也開始推動國家層面的立法,請了法制科有關人士做諮詢,考慮國家立法要不要將年齡調整到身高,以便於操作。但現在也似乎沒有成功。

兒童安全座椅的立法,不能單純看兒童死亡人數、死亡率,更要看有沒有必要,是不是合適,要考慮到關注度的問題。

四、立法調研和建議

15年在黃浦區10家幼兒園調查,6成車輛配備安全座椅,但是隻有4成安全座椅被使用,只有27%車輛經常使用。這個較低的使用率,和兒童出行方式有關係,主要是黃浦區較為擁堵,車行較慢,所以家長就不願意讓孩子坐車,多采其他交通方式。鑑於此,在立法的時候,需要考慮車行距離短的時候能否豁免。

目前,大多數家長還是很重視兒童保護的。家長基本都贊同加裝兒童安全座椅,但是大多數家長只接受對在高速上行駛的車輛處以罰款,普通道路行使的車輛希望可以不處罰。

青檸 清華大學:兒童安全座椅立法取決於兒童死亡人數和死亡率?

現在家長不願意用安全座椅主要的原因有:駕駛距離近,車速慢,喜歡抱著孩子。所以針對這個誤區,也有做一些宣傳。其他原因還有空間小,裝卸麻煩。要是一刀切來罰還是有困難的。經濟因素在上海的影響可能影響不是那麼大,國家的立法更加困難。

雖然上海的立法後,安全座椅使用率提高了很多,比起潘主任當年的數據高出不少。但是錯誤使用的比重很高,大約有7成,主要集中為:第一,選擇不正確的座椅;第二,安裝錯誤,朝向和安全帶的裝配錯誤;第三,習慣問題,如夏天鋪涼蓆,冬天穿羽絨服坐兒童安全座椅。

立法的時候可不可以通過禁止一些錯誤的行為,比如懷抱兒童,使用成人安全帶,讓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成為唯一選項,以此提高安全座椅使用率。但歸根結底,現在最主要的任務,還是要提高群眾的意識,然後再做立法。

(文稿及圖片均來自清華大學“椅路童行”調研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