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故事告訴你古人勸人的智慧,讓你不得不佩服,銷售多學學

1:許綰諫築臺

魏王想建造一座臺,高度是天與地的一半,叫做“中天台”。

很多人知道魏王這個決定後,都覺得很荒唐,於是紛紛前來勸阻魏王。

魏王非常生氣,傳下命令說:“誰要再來反對,一律殺頭!”這樣,沒有誰敢再說話,只能乾著急!

兩則故事告訴你古人勸人的智慧,讓你不得不佩服,銷售多學學

這時,許綰出場了,扛著工具求見魏王說:“我前來助大王一臂之力”。見到這個前來幫助建造高臺的第一人,魏王感到很高興。

魏王問他:“你有什麼力量能夠幫助我呢?”許綰說:“我沒什麼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能幫助大王您商量建臺的計劃。

”魏王連忙高興地問他說:“你有什麼高見?快講來我聽。

”許綰不慌不忙地說:“大王您在建造高臺之前,先得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魏王很不理解地說:“你這是什麼意思?”

兩則故事告訴你古人勸人的智慧,讓你不得不佩服,銷售多學學

許綰說:“請大王聽我分析。我聽說天地間相距15000裡,中天台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裡,要建7500裡高的臺,那麼臺基就得方圓8000裡。

現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也遠遠不夠做臺基的。

古時堯、舜建立的諸侯國,土地一共才方圓5000裡。

大王要建中天台,首先就得出兵討伐各諸侯國,將各諸侯國的土地全部佔領。

這還不夠,還得再去攻打四面邊遠的國家,得到方圓8000裡的土地之後,才算湊齊了做臺基的土地。

另外,造臺所需的材料、人力,造臺的人需要吃的糧食,這些都要以億萬為單位才能計算;同時,在方圓8000裡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種莊稼,要供應數目龐大的建臺人吃飯,不知道還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夠用呢。

所有這些,都必須先準備好了,才能動工造高臺。

所以,您應該先去大規模地打仗。

”許綰說到這裡,魏王目瞪口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兩則故事告訴你古人勸人的智慧,讓你不得不佩服,銷售多學學

後來,魏王當然是放棄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寓言解讀:許綰勸說魏王,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使魏王明白自己所要建的“中天台”只不過是毫無客觀基礎的盲目蠻幹,它當然不可能實現。

在勸說過程中同樣要注意方式方法,就算你的建議是合理的,掌握溝通的技巧會事半功倍。

2: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身長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豔美麗。

兩則故事告訴你古人勸人的智慧,讓你不得不佩服,銷售多學學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呢?”

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齊國的最美的男子。

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於是又問他的小妾說:“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和他坐著談話,鄒忌問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啊。”

又過了一天,徐公前來拜訪,(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他美麗;照著鏡子裡的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

兩則故事告訴你古人勸人的智慧,讓你不得不佩服,銷售多學學

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小妾認為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讚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於我。”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於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矇蔽太嚴重了!”

兩則故事告訴你古人勸人的智慧,讓你不得不佩服,銷售多學學

齊威王說:“說得真好。”於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耳朵裡的,得下等獎賞。”

政令剛一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熱鬧;幾個月以後,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戰勝了敵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