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导演前,我阅片2万部”,普通人想成功,离不开1万小时定律

1

忘记曾经在哪里看见过一段话:


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有的人脑袋里装了几本书,有的人脑袋里装了一架子书,而有的人...脑袋里则有一整座书店。”

“成为导演前,我阅片2万部”,普通人想成功,离不开1万小时定律


当然这句话,很有可能是某个作者,为了吸引人故意夸张说的。但是不否认,它冲击到了我,良久,这个观点一直在我脑海中挥散不去。

并促使我开始认真思考,一个普通人和一个大咖级的人物,这中间的差距到底能有多大?真的只差1万个小时这么简单吗?

我要一探究竟......

1万小时定律---是由作家拉德维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我立马想到了一位真正的大V,王羲之。据记载在他练毛笔字时,为了节省时间,就用身边的池水涮笔,久而久之清水池被他写变成了墨池。

“成为导演前,我阅片2万部”,普通人想成功,离不开1万小时定律


在这种不懈的努力下,王羲之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书法家,也成为了我们口中的天才。

他的成功就是离不开,1万小时定律(持续在某一领域内深耕)。

这就是典型的,用数量堆死质量,由量变跳跃到质变。


2

这个方法,听着好像很简单,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

比如有一天,你说想当作家了,然后你就给自己定计划,心里想着,只要我一天看10个小时的书,1000天后我就能成为天才作家了。

果真如此吗?当你真正开始这么做,你就会发现太难了!每天能看1小时书的人都没多少,何况10小时?这种情况能坚持1周都算厉害的。

所以在我看来,1万小时定律它不是一条捷径,它要求你不能焦躁还要耐得住寂寞,必须是持续不断的,长时间的在你所学的领域深耕才能有所收获。

就是这一条看似简单的路,道理摆在那里,却拦住了平凡的我们。

“成为导演前,我阅片2万部”,普通人想成功,离不开1万小时定律


而天才,就是在这条路上勇往直前的那些人。

比如:村上春树、昆丁、老佛爷

你不知道他们是谁,没关系,我讲给你!


3

用不会跑步的作家不是好老板,这句话用来形容村上春树太适合不过了。

村上25岁时,在国分寺开爵士乐酒吧,白天卖咖啡,晚上当酒吧,夜深时分,客人都走了,他自己一个人坐在桌前读者或写字。

一个偶然的时机,村上在涩谷区千驮附近的神宫球场看棒球比赛时,似获得了天启一样,起了写小说念头,那年他33岁。

从那时开始,村上就保持着他精准的写作习惯,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

“成为导演前,我阅片2万部”,普通人想成功,离不开1万小时定律


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他70岁。

按照上面的时间算下来,村上花在写作上的时间,至少已经超过了54020个小时。经过了5万小时的磨炼,村上的作品早已炉火纯青。

凭良心说,村上应该属于本身就很有天赋的人,著名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在1987年,村上38岁时就已经发表了。

但此时的村上,已经累积了7000小时以上的写作经验,虽没到1万小时,但是他常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这也让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所以说成为大师不是没有原因的。

村上春树,被人看作是天才,也是努力了很久,才被人看到!


4

1万小时理论在写作上灵验,在其它领域是否就失效了呢?天才导演昆丁会这么说。

我20几岁时,在曼哈顿一家名为“影音档案馆”的音像店做营业员。在打工的日子里,我,昆汀·塔伦蒂诺看了大量的西部片和香港电影,看过的所有电影总合有2万部之多”。

此后,昆丁半路出家边学边问成为了电影导演,不久后竟然赶超了同时期的著名导演,他的电影《低俗小说》还获得了金棕榈奖的提名。

“成为导演前,我阅片2万部”,普通人想成功,离不开1万小时定律


值得一提的是,《低俗小说》获奖是在1994年,那一年里全世界都在产出神作,《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能在其间脱颖而出,夺得金棕榈奖,可谓是传奇。

如果你看他的电影,你能看到很多其他影片的身影。对于这点他自己曾说过,“好的导演就是要抄袭经典的影片,不是什么TM的像经典致敬,我就是抄袭”。

昆丁就是这样一个鬼才,但这些都是当他汲取了大量的影片后,才能做到的。

“成为导演前,我阅片2万部”,普通人想成功,离不开1万小时定律


昆丁虽然口中说是抄袭,但试问又有几个抄袭的明白的导演呢?又有几个导演能凭借自身的品位和经验,把这些经典发扬光大呢?

昆丁的成功一点不让人意外,因为他不是观赏了20部、2000部电影,而是2万部电影,才造就了如今的天才昆丁。


5

说到1万小时定律,不能不提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已故的老佛爷,卡尔拉格斐,香奈儿的掌门人。

你要是问老佛爷,他最引以为傲的是什么,答案可能不是他的设计稿、也不是他救活了香奈儿这个品牌,而是他的海量藏书。

老佛爷家里的书,足足有30万册。大概我们两辈子也看不完吧。

这也刚好印证了我开头提到的那就话,“有的人脑袋里有一座书店”,而这个人就是老佛爷。

“成为导演前,我阅片2万部”,普通人想成功,离不开1万小时定律


老佛爷的设计天马行空,他设计的秀场也都让人眼前一亮,他把太空火箭基地、飞机场、超市搬进他的秀场,令人耳目一新。

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带领着整个时尚圈往前跑,不管他多大岁数,都依然保持着最敏锐的时尚触觉。不仅如此,令人佩服的是在他的脑海里总是有用不完的额设计、画不完的设计图,而这些创意也都离不开他看过的几十万本书。

“成为导演前,我阅片2万部”,普通人想成功,离不开1万小时定律


几十万本的书,足以让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让他有超出常人几十倍的才华。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也自称爱看书,却没有老佛爷有智慧的原因。

看几本书,真的体现不出什么,但当数量达到一个上线,奇迹就发生了,你就会穿过书丛到达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再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越你的成就。

应了那句话,“你口中的终点,只是别人眼中的起点”。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都还达不到拼天赋的水平。


6

我身边也有一个例子,我朋友M,公众号出来的时候他就开始看,一直看到今年2019年,足足有4、5年。

他的变化让我非常吃惊,他从一个和人说话会紧张的人,蜕变为现在能侃侃而谈一下午的人。不仅如此,现在的他,对发生的热点事也都一清二楚,这让他和周围的人也有了说不完的谈资。

“成为导演前,我阅片2万部”,普通人想成功,离不开1万小时定律


同时大量的汲取文章也让他的逻辑思维变的清晰,一件事情经他嘴里讲出来,你会觉得有条有理还很有趣,很想与他一直攀谈下去。

还有一点可能他都没有想到,丰富的知识储备,让他日常和领导聊天时有说不完的话题,另领导对他刮目相看。

除此之外,他还养成了每天看文章的固定习惯,就是这么小小一个习惯,却在他坚持了1000多天、将近1万小时的时候,给了他丰厚的回报。


7

通过他们,让我更坚信了1万小时定律。

鲁迅也曾经说过,“哪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哪有简简单单就能成功的好事?真的都是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1万小时定律,用过的都说好

!我们一起来执行吧,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成功!

“成为导演前,我阅片2万部”,普通人想成功,离不开1万小时定律


大家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吗,可以留言和我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