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消費騙局

上個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各類消費騙局成為了消費者重點關注的焦點。現在整理了以下四類最具特點的消費騙局,為各位消費者敲響警鐘。

【注意】消費騙局

一、假代運營實詐騙騙子團伙在網上發佈虛假電商平臺運營消息,聲稱無門檻加盟,只需繳納加盟費便可請“專業團隊”代為運營,店主每月可輕鬆賺近萬元。這樣的信息讓不少人心動,甚至有消費者轉賬近萬元後血本無歸,才意識到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警方提示:以代開網店、代為經營為由,謊稱擁有專業可靠團隊幫助加盟者快速、輕鬆賺錢的消息大多不可信,建議消費者提高警惕,別被“無門檻”“高回報”所誘惑,最終落入騙子的陷阱。二、見偶像不成反被騙有部分網友在網上交流群聯繫購買偶像演唱會門票,對方發來購票交易信息和物流信息,確認後將門票錢匯至對方指定賬戶。隨後,對方以各種理由,先後要求當事人轉賬,最後拉黑網友改名消失。警方提示:消費者網上購物應選擇正規可信的交易平臺,不要隨意聽信陌生人的說法,私下進行轉賬。

【注意】消費騙局

三、“彩票特碼”成噱頭詐騙團伙成員在網上發佈信息,聲稱可預測彩票的中獎號碼,但需繳納所謂的“入會費”“保證金”“平臺信息費”等,不少消費者因妄圖天上掉餡餅中招被騙。警方提示:所謂預測彩票中獎號碼的說法實為無稽之談,消費者一定要理性購買彩票,更不要將買彩票中大獎作為主要的生財之道。四、保健品、 收藏品專門瞄老人下手多地曝出針對獨居老年人的騙局,一些保健品推銷、紀念幣收藏品拍賣、高息理財等電話推銷員,通過各種噓寒問暖甚至認乾親等方式,在用“溫情攻勢”取得老人信任後,將低廉的紀念幣甚至正在流通的貨幣,高價賣給老人,聲稱能大幅升值,同時許諾以後幫助老人將購買的紀念幣拍賣,獲得更大收益。警方提示:老年人容易被騙的原因複雜,除了自身接受社會信息少、防騙意識低等特點,也有心理、家庭甚至社會的因素,騙子正是利用這些特點乘虛而入。對此,建議子女應多關心父母的日常生活,向老人普及相關詐騙案例,提高對騙子的防範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