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火星"移民"第一人,科學家成功釋放"鼴鼠"到火星

自從去年科學家們成功發射NASA洞察號探測器到火星之後,我們一直聚焦在它的身上,它究竟在火星上生活的怎麼樣呢?它有木有發現了火星上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最近,NASA洞察號探測器又有了新動作,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火星。

爭做火星

就在2月12日上午10:39,洞察號將第二臺科研儀器"熱流和物理學特性探頭HP3"放置到火星上。這臺HP3是由德國航天局製造,被取名叫做"鼴鼠",之所以叫做這個名字,都是因為它能夠像鼴鼠一樣鑽到火星深處,並且後面還拖著一根尾巴——帶有熱傳感器的電纜,這樣一來,科學家可以通過它收集的火星內部熱量數據,瞭解遠古火星的地質活動史。

爭做火星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科學家Matt Golombek表示,HP3的電機鑽取機構將在2月下旬開始工作,預計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達到目標深度。

爭做火星

在探索活動中,對於10釐米以下的石塊來說,"鼴鼠"可以輕鬆將它推到一邊。稍大些的石塊有點棘手,只能從旁邊擠過去,最糟糕的是迎面鑽到大塊岩石,鑽取機構根本無法鑽透,後退重來又不可能——這將意味著"鼴鼠"使命的終結。

爭做火星

雖然對於火星的探索行動並不想科學家們想象的那麼輕鬆,但是,我們能做的也只不過是等待,相信科技,相信科學家可以解決所有困難,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為我們撥開火星上的層層迷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