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民族之光”了!瑞幸咖啡股東賺20億,而你只喝了口咖啡


別“民族之光”了!瑞幸咖啡股東賺20億,而你只喝了口咖啡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被曝光後,立刻成為網絡最紅的熱點,被各大自媒體所追逐。網友笑稱,本次造假事件的宣傳效果,是瑞幸上市以來所有投放廣告的總和!

就連我這樣,一個幾乎不喝咖啡的人,也忍不住好奇心,下載了瑞幸咖啡APP,想看看熱鬧。但在看熱鬧的過程中,我從一開始的幸災樂禍,慢慢冷靜下來,最後感到有些憤怒。

我是一名從業10多年的財經工作者,本職工作是買方金融產品分析師,每天面對金融機構銷售,看著PPT,聽他們吹牛。對於“偷換概念”、“欺詐”、“洗腦”,我有著職業本能的反感與警覺。看著網友們紛紛調侃,“瑞幸咖啡割美國韭菜,請中國人喝廉價咖啡,價格只有星巴克的一半不到,真是良心企業,民族之光”,我心裡默想,“哎,民眾太容易被洗腦了”。

不禁感嘆,瑞幸創始人陸正耀,真不愧是炒作界的行家。


速溶咖啡3元一杯,瑞幸咖啡又不便宜!

自從瑞幸造假門曝光以來,我不斷收到朋友的信息,說“瑞幸倒閉了,喝不到廉價咖啡了”。幾乎不喝咖啡的我,馬上下載了一個瑞幸APP,一看,一杯標準美式咖啡13.2元,算上充2贈1不過8.8元。


別“民族之光”了!瑞幸咖啡股東賺20億,而你只喝了口咖啡

朋友請客品嚐,口感平淡無奇。除了瑞幸咖啡之外,我偶爾會喝速溶咖啡提神,以個人喜好判斷,還不如X巢速溶,而後者我只需要2-3元錢加一杯熱水。

當然,瑞幸咖啡時不時會發一些消費券、折扣券、免費品嚐券,讓我們喝到幾乎免費的咖啡。用戶的的確確可以花很少的錢,或者不花錢喝到咖啡,“請中國人喝咖啡”的說法似乎也說得通。

但瑞幸咖啡的店面一般都開在商業區,城市綜合體裡面,“去喝瑞幸”本身也是一種成本。這就好比我們為了商家促銷的贈品,或者打折的電影票,在商場付了停車費,買了飲料爆米花。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買的始終沒有賣的精。

免費咖啡也是一種“誘餌”,讓你養成長期喝瑞幸咖啡的習慣。到時候,消費者還是會掏錢買咖啡。

這種品牌咖啡的價格裡,包含了門店租金,快遞成本,廣告費用等等。你喝的不是咖啡,是“商鋪”,是“廣告”,是“快遞小哥的服務”啊。怎麼能不貴?

我自認為只是陸家嘴一個普通的金融從業者,屬於金融民工階級,喝個咖啡這種小事,還是不要這麼勞師動眾了。


為何覺得便宜?潛意識裡對標了星巴克

認為瑞幸咖啡不便宜的人,比如我,屬於人群中的稀缺品種,至少在我的朋友圈,還有我所閱讀過關於瑞幸的文章裡,很少見到這種觀點的。

這就是瑞幸的高明之處,利用了“錨定效應”,成功洗腦了消費者。

從瑞幸咖啡誕生開始,就不斷的碰瓷星巴克。

比如,“美國人每年要消費300份星巴克咖啡,而中國人不足10份,如果中國人也消費300份,那是多麼大的一個市場!”。

再比如,“瑞幸咖啡,兩年時間在中國開了2500家門店,數量已經反超星巴克,後者達到這個數字用了整整20年”。

最直接的,“星巴克一杯標準美式咖啡售價30-40元,而瑞幸咖啡僅10-15元,只有一半不到,瑞幸要打破星巴克的壟斷泡沫!”。

強詞奪理的,“自從瑞幸上市以來,星巴克的市值已經縮水100億,這個仗我們會一直打下去,除非星巴克送我們100億的股票”。

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在消費者腦海裡刻下了印象,“瑞幸咖啡與星巴克咖啡是一個東西”!瑞幸又稱小星巴克,哦不不,星巴克號稱小瑞幸!

這種方式,在我日常工作中每天都要遇到,想要宣傳某隻基金產品,就拿其他業績平平的產品作對比,但很可能這些產品之間根本不具備對比性。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可惜,普通消費者不夠警覺,已經中招了!


別“民族之光”了!瑞幸咖啡股東賺20億,而你只喝了口咖啡

別再吹捧瑞幸是“民族之光”了!

很多財經大V,頭條號對瑞幸咖啡這家公司做了深度的分析,我就不再累述了。

這家“神州系”的上市公司,誕生的初衷就是為了上市融資。至於是請全體中國人喝上美國咖啡,還是把中國豆漿推銷給美國人,只是一個題材罷了。

網上,有很多人刻意的,或是調侃的,稱瑞幸是“民族之光”,割了美國韭菜補貼中國人。這種行為,讓我感到很悲哀。

瑞幸之所以請你喝咖啡,只不過是請你配合演戲,好在資本市場講故事。事成之後,瑞幸股東得到的是幾十億的流動資金,套現賺的盆滿缽滿,而你只不過喝了幾杯咖啡。是不是有一種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錢的感覺?一旦想明白了,真的好氣人!

很多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增加流量,天天調侃,有意無意間也成了“幫兇”。

冷靜下來,好好想想。這種言論,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