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潤兒:實施河道堤防安全提升工程 切實抓好黃河流域生態涵養

本報訊 (記者 馬曉芳 凌雁)4月6日,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潤兒在吳忠市調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實施河道堤防安全提升工程,切實抓好黃河流域生態涵養。

“塞上江南因黃河而聞名,‘神奇寧夏’因黃河而美麗。”在青銅峽市鳳凰島,陳潤兒瞭解黃河灘地整治、“四亂”清理情況。他說,要涵養黃河流域生態系統,把溼地、森林、水域生態建設結合起來,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堅決整治“四亂”問題,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河道與河岸、上游與下游一起抓,經濟、法律、行政手段一起上,對環保責任不落實、履職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提起公益訴訟,通過法治手段加強黃河生態保護。沿黃灘地要擴大溼地、恢復生態,通過湖面補水、岸地補植等方式,把沿岸的溼地連起來。要加大黃河兩岸生態建設力度,精心謀劃、科學規劃,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溼,調整經濟結構、林種結構,實施一批重大堤防工程、溼地工程、綠化工程、交通工程,建設一批產業帶、生態帶、景觀帶、文化帶,讓沿岸的綠色更多、風景更美、產業更強。

陳潤兒在金沙灣調研了黃河壇文化長廊,詳細瞭解黃河壇景區佈局、二期工程規劃設計情況,並乘船調研黃河大峽谷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情況。他說,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入專業公司,在資源開發、產業培育上創新商業模式,完善規劃、做好設計、合作經營,用好寶貴文化遺產,講好寧夏“黃河故事”,發展文化旅遊產業。

“堤防安全是第一位的,是確保黃河安瀾的根本保障。”利通區梅家灣是黃河寧夏段防汛薄弱點之一,歷史上曾多次決口。陳潤兒實地查看這裡的黃河標準化堤防,瞭解近年來黃河流量、洪峰峰值、堤防安全等情況。他說,要加強黃河堤防建設,實施一批保障河道堤防安全的新建、提標、加固工程,城市防洪要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標準,其他地區要提高到五十年一遇的標準,做好防汛物資準備、應急預案制定等工作,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堤防線型要考慮下游河勢不定、河床不穩的問題,有控導工程、有過渡溼地、有疏浚措施,提高安全係數,不能臨水修堤。要把堤防的防洪、交通、景觀、旅遊、排汙等功能結合起來,統籌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增強堤防綜合功能。

自治區領導趙永清、劉可為參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