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晏殊是宰相,兒子卻因才有餘,而德不足,最後落寞去世無人問

晏幾道字叔原,是北宋宰相晏殊的小兒子,所以晏殊非常寵愛他,晏幾道雖是生活在錦衣玉食,綺羅脂粉里長大的風流公子,但卻沒有因為這個讓他荒廢生活,他的文學深得父親真傳,和駱賓王一樣七歲能寫文章,十四歲參加科舉便中了進士,前半輩子,可謂公子世無雙,用他自己的詩來說他自己就是:金鞍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牽繫玉樓人,繡被春寒夜。

父親晏殊是宰相,兒子卻因才有餘,而德不足,最後落寞去世無人問

當然,如此優越的他孤高自負,傲視權貴,除了他老爹晏殊,誰都不放在眼裡,連北宋科舉最高分的蘇軾,他都看不起,晏幾道和黃庭堅是好朋友,蘇軾聽說弟子黃庭堅的朋友對於長短句頗有造詣,便來拜訪,蘇軾這時的官職至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副國級幹部,可晏幾道卻說家裡有舊友敘舊,不便相見。

父親晏殊是宰相,兒子卻因才有餘,而德不足,最後落寞去世無人問

仁宗至和二年,晏殊去世,晏幾道春風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加上受朋友鄭俠的連累,被御史臺彈劾反對新法而入獄。雖然宋神宗上臺後釋放了他,但他們家的生活坐吃山空,日愈況下,從一個泡在蜜罐裡的奶油小生到落寞貴族,晏幾道承受了不少打擊。

父親晏殊是宰相,兒子卻因才有餘,而德不足,最後落寞去世無人問

在任潁昌府許田鎮監時,他到了潁昌官場,當時的知府韓維是晏幾道父親的徒弟,靠著特殊的關係,才高自負,晏幾道剛上任到潁昌,便給韓維獻上了自己的詩詞。韓維看完之後反應不大,說你的那些詞作我都看過,“蓋才有餘,而德不足者”,我希望你可以“捐有餘之才,補不足之德”,不要辜負我和你父親的期望。他從此便潛心六藝經傳,對詩詞也寫下了不少的名作,比如膾炙人口的臨江仙:“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鷓鴣天:“猶恐相逢是夢中”等。

父親晏殊是宰相,兒子卻因才有餘,而德不足,最後落寞去世無人問

古稀之年的晏幾道慢慢的退出了人們眼線,七十一歲時溘然去世,恃才傲物的他,不識時務的終其一生,當然也僅做到了通判這類小官。

父親晏殊是宰相,兒子卻因才有餘,而德不足,最後落寞去世無人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