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记得上学那会儿,老师告诉我们:这两句首诗呢,利用清明节的细雨绵绵来烘托路人的心情。什么心情呢?那就是拜祭亲友后悲痛伤心的心情。因为坟前哭干了眼泪再也哭不出来,就借着从天而降的细雨来代替自己大哭一场。这么说,真的好有道理。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直到后来,得知真相的我先是一惊,后是哈哈大乐。因为在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清明还只是一个供人娱乐的日子,拜祭亲友这件事是另一个节日——寒食干的活。路上行人之所以欲断魂,是因为雨天无法出去嗨,就像男生约好一起打篮球、女生约好一起去逛街,突然下起一场雨,你说难不难受?

那清明是怎么说变就变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代两个重大节日:上巳节和寒食节,它们与清明节都有关系,这哥仨,合称春季盛会三巨头。只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上巳节和寒食节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清明节只是个小手指头。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一、上巳节

中国古人是很讲究天人合一的,所以节日的特点往往就是季节的特点。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小动物们也都重新开始了恩恩爱爱的生活,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然也不甘落后,于是上巳节第一个闪亮登场。

上巳节的起源,最晚也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因为最早上巳节的日子定在每月第一个巳日(别问,我也不懂),所以称之为“上巳”。从魏晋时期,上巳节被固定在每月的三月初三,所以又被称作“三月三”。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那上巳节是干嘛的呢?能干的事情可多了去了。祁神驱邪、男女约会、求子祈福等等。

沉寂了一冬天的人们,要在上巳节好好地发泄一下憋了至少3个月的闷气。

所以,首先一项活动是祓禊(fú xì)。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在女巫的主持下,到河边去举行盛大的祭礼,洗去污秽、祛除邪气。而且大家都要摘下柳枝戴在身上,因为传说中柳树有驱邪的特效。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然后就是大家排着队,一个个走向河中,开始全民沐浴。是的,在河水中开一场“无遮大会”。如此坦诚相见,那些仍是少男少女的怀春青年不做点什么,岂不是对不住这样的盛会?

于是,这一天也成为怀春少年约会的好日子。三月三便是中国古人的情人节,在水中四目相对,你侬我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约会不是目的,造人才是本质。这一天,女性们普遍会用兰草之类的草药沐浴,目的就是为了唤起男性的本能。而在古人眼里,盛产多子的鱼、蛙等生物的河水,带有天然的促孕作用。所以,在水中欢好就被认为有更高概率受孕。据说,伟大的汉武帝就在这一天求过子。

扫去污秽、造福人类,上巳节当扛把子可是实至名归啊。

但从宋代开始,因为水中沐浴、男女约会的行为被斥责为“有伤教化”,于是在古代占据了千年盛会地位的上巳节逐渐没落。如今,只有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同胞仍保留着这一传统节日,比如大家熟知的泼水节,就依稀还留有“祓禊”的影子。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二、寒食节

讲完了扛把子上巳节,就该二哥寒食节闪亮登场了。

寒食节有两种来源,一种是说源于周朝时期的禁火。因为古人钻木取火,是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重新选定树种的。三月里正值冬春之交,又到了换树种的时节,所以人们便要在旧火已灭新火未生的时候禁火,同时,禁火也是对火的一种敬畏。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另外一种,则是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传说。据说重耳逃亡国外的时候,有一次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果腹。等到重耳执掌大权以后,介子推却说什么也不肯接受赏赐,还玩起了失踪——带着老母亲隐居深山老林。

晋文公便亲自率领大队人马去找他,但苦口婆心也劝不出山,于是晋文公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那我就放火啦?你放火我也不出来!结果哪想到,介子推真没出来,和老母亲双双被烧死了。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玩火玩大了,弄出人命来啦。晋文公一边抹眼泪一边下令:“从今往后,这一天全国禁火,大家纪念我们的好战友介子推。”

于是寒食节就此诞生。禁火的时间从3天到7天不等。可是大伙儿想啊,没了火吃冷饭,人是不是很难受?难受的时候是不是容易想起逝去的亲人?那就索性去扫扫墓、祭拜一下祖宗,哭一场吧。于是,寒食节扫墓祭祖的习俗也就慢慢形成了。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但是寒食节时间长了大伙儿受不了啊。到了唐朝,将它定为3天,只能禁火3天。可是,这也够让人闹心的了。于是,紧跟在寒食节屁股后面的小弟清明被大家纳入了法眼(清明节一般会在寒食节的最后一天,或者第四天)。

三、清明节

清明,最开始和春分、谷雨这些二十四节气中的日子一模一样,除了指示农事没有其他任何特殊的地方。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唐朝人的前卫、时尚、热辣、奔放,在中国历朝历代那是出了名的。面对这样一个让人不怎么舒心的寒食节,唐朝人准备拿清明节开刀了。寒食使人压抑,那么清明节就要嗨起来。在众多放松的娱乐项目中,最吸引人的只有一样——放假。放多久合适呢?那还不一次性嗨个够?7天。不能再少了。我们现代的很多假期都是7天,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唐朝清明节的影响。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假期有了,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寒食节一过就能开火,清明节有的是日子出去疯狂,那么不如“逛吃逛吃”。三五好友相伴,折柳踏青找个小酒馆喝两杯,岂不美哉?所以,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您还觉着像是借酒浇愁吗?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于是,踏青成为了清明节的特色。

只不过,人们才从悲伤中醒来就一头扎进了欢乐的海洋。那种感觉,怎么说呢,有着不一样的味道。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到了宋朝,上巳节被削,寒食节地位提高,顺带着把紧跟着自己的小弟清明节给带动了起来。可寒食节终究太过凄凉、冷清,熬了一冬天的人们怎么可能喜欢它?于是寒食节也逐渐走向了下坡路。

但祭祀终究是大事,于是清明节勇敢地接过了接力棒,到了明朝时期,清明扫墓正式流行起来。至此,上巳节消失无踪,寒食节可有可无,清明节便兼收并蓄,既有了上巳节的驱邪避厄,所以插柳还是习俗;又有了寒食节的冷清,于是祭祖落泪告苍天;还保留了自带的娱乐属性,仍旧踏青郊游不亦乐乎。

历史冷知识:清明节最早与祭祀无关,还曾经是个happy的好日子

只是,祓禊是怎么也恢复不了了。不对,是情人节。

文章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立即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