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講話直擊靈魂,瞬間產生影響力?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如何才能講話直擊靈魂,瞬間產生影響力?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授之以魚 VS 授之以漁

人人都知道授之以漁更好,但實際情況是都渴望被授之以魚。遇到問題只求快速被告知方法,卻從不曾思考背後的核心本質和底層邏輯,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段位差別的根本點所在!


這也是為什麼在演講口才領域,有的人講話只是公式套路的復讀機,有的人講話卻能直擊靈魂,瞬間產生影響力!


說了這麼多,關於演講口才學習,很多人的心裡可能會有兩個問題:

1.什麼是「授之以漁 」?

2.如何才能做到「授之以漁 」?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什麼是「授之以漁 」?


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引申為要想幫助他人解決難題。還不如傳授給他人解決難題的方法。


曾擔任香奈兒全球CEO,被稱為「新一代香奈兒女王」的莫琳·希凱寫過一本書《深度思考: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


所謂「授之以漁」,其實就是養成獨立深度思考的習慣,一種不斷逼近問題本質的行為,對問題挖得越深,就越接近真相,探索問題的本質和核心,才能生髮內在的智慧。


因此,

如果想要真正從核心上提升演講口才能力,想要工作生活中的應用輸出產生更大的價值,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要刻意練習「授之以漁」這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如何才能講話直擊靈魂,瞬間產生影響力?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如何才能做到「授之以漁 」?

有三個必要的條件。


如何才能講話直擊靈魂,瞬間產生影響力?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1. 獨處

沒有一定的獨處能力,那麼就很難有「授之以漁」的可能性,這是想要做到授之以漁的第一個必要條件。


在《烏合之眾》裡有這樣一句話: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簡單來講,就是人在群體中往往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而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有獨處能力的原因。


很多問題和事情,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好好思量,好好想想的,心越靜,思想往往就越深邃。


如何才能講話直擊靈魂,瞬間產生影響力?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2. 知識

獨處是最基礎的一個條件,並不是說只要靜下心來思考,就一定可以做到對問題的深度思考。


比如說,在我們考試的時候,不管你再怎麼靜下心來思考,不會做的題目還是一樣不會做。


所以,想要做到授之以漁的第二個必要條件,就是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來支撐你的思考。


因為演講口才都是輸出,沒有大量優質的輸入,哪來有品質的輸出?在演講口才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習者更像是一跟管道,在輸入與輸出之間進行良性的循環。


知識的儲備,通常有兩個來源,一是經驗和閱歷,二是看書閱讀,這也是我們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課堂中,經常建議學員們要多讀書,多出去見見世面的原因。


你的見識越多、越廣,知識儲備越豐富,往往就越能對問題有深度的思考和認知。


如何才能講話直擊靈魂,瞬間產生影響力?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3. 練習

授之以漁是一種能力,並不是天賦,既然是能力,那就是說可以通過練習來獲取的。


想要一下子就能達到對問題有授之以漁的級別,這是不現實的,除了長年累月的知識儲備之外,我們還得刻意練習這種能力。


遇到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從幾個角度去看問題,不要迷信權威和唯一的答案,多持懷疑態度。


這不是神經質,而是通過一次次小的練習來培養思考和探底的習慣,以及思維上的開悟,人的腦子總是越用越靈光的。


賽道不同,結果不同。在學習演講口才的路上,願你能如願收穫自己的授之以漁的能力,從根本上學習,從此通過語言表達,瞬間產生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