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萬壑筆始雄——讀成功美術館館藏張連貴山水畫作有感

胸有萬壑筆始雄——讀成功美術館館藏張連貴山水畫作有感

張連貴畫作 《又是一年秋高氣爽時》



草木蔥蘢的原生態森林,冰雪厚積的蜿蜒山脈,磅礴宏厚的黑土底蘊,恣意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張連貴先生筆下的山水創作植根自然母體;墨色枯潤的線寫皴染,色墨綺錯的絢爛山色,虛實相生的空間構成,會景體悟的空靈真氣,是其畫圖構織的濃情厚意和謳歌讚美的天地之道。中國的山水畫,取《易》之“陰陽絪縕,萬物化醇”之道,以變化的生生節奏韻律為其境界源頭,在對自然實景的妙悟中,在“造化”與“心源”體合無間中,得“群元妙於意表,合神變乎天機”的境界本源。所以無論是對外象的深情,還是對個人情感、審美的慎獨,張連貴先生以其繪畫所彰顯的正是這種“藝術家以心靈映照萬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現的是主觀的生命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宗白華語)。


胸有萬壑筆始雄——讀成功美術館館藏張連貴山水畫作有感

張連貴畫作 《塞北》


以筆墨而言,張連貴先生筆墨沉穩而靈動,繼承了國畫山水筆墨凝練和氣韻,在線寫立骨、心象造型,或枯或潤的交互變化中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藝術語言。以成功美術館館藏《又是一年秋高氣爽時》觀之,秋山盡染、簇簇幽林,水色如鏡、帆影悠然。近景處,濃墨枯筆或寫或擦,構成山石肌理,其間以亂筆散鋒暈章墨色,而點綴成鬱郁草木;遠山上,淡墨橫溢或勾或點,揮灑悠遠空寂,墨彩蓊蘊中間或以留白空隙,而元氣流溢往復。其筆墨、色彩的乾溼映照,墨色暈染恣意與山石稜角分明的對比變化,以及整體畫面的實景逼真和空境悠遠的交融互滲,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畫家寄寓於自然和黑土的情感傾注,和對山水的色相、規律、秩序、節奏畫筆描述中,窺見畫家心靈深處美的反映。


胸有萬壑筆始雄——讀成功美術館館藏張連貴山水畫作有感

張連貴畫作 《冬暖雪天遲》



再如《塞北》一作,赭石與墨色相間而淋漓暈染的黑土叢林,淡墨或線或面隨意皴擦的斑駁遠山,以及不經意間留白的皚皚白雪,營造出莽莽蒼蒼的北國綿延山脈。畫家以全景式的畫面選取,在雪與土的黑白呈現中,在深山木屋、密實林塬的畫面反映中,將東北地區特有的風情展現的栩栩如生。當然,這不只是畫家在尋求地域自然風貌與國畫筆墨語言上的發現開掘,也更是地域人文的理解與詮釋,是當代中國山水繪畫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樣也是以其情景交融的山水面貌鍛鍊其精神,是為與自然大道相容之所在。


胸有萬壑筆始雄——讀成功美術館館藏張連貴山水畫作有感

張連貴畫作 《塞北早春》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唐·張璪語),是中國畫藝術創作的基本條件。人的主觀生命情調與客觀自然景象的相互交融,構成了中國畫畫意境的澄明,而回味無群。當然,張連貴先生在山水創作實踐與研究上的心路歷程,使其畫作面貌既有“師法自然”的外延擷取,同時又有“師法古人”的繼承與“中得心源”的感悟。可謂承自古法傳統卻也不因循守舊,卻是在發展變革中尋求繼承。其筆墨方法、佈置取勢,都打破了傳統的格局,常常融萬千皴擦點染、色彩蔓延,既彰傳統山水筆墨方法,又契合東北山水的自然特點;而從點線面上整體佈局,又以現代人的審美視角構成圖式。

胸有萬壑筆始雄——讀成功美術館館藏張連貴山水畫作有感

張連貴畫作 《橫看興安嶺》


恰如北宋大畫家郭熙說:“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淨如妝,冬山慘淡如睡”,其間流溢著濃濃生活氣息,呈現的是藝術家對於自然山水的內心關照、人文關照。張連貴先生的山水畫作,於其畫外畫內延伸探究,感觸所獲頗多。向外而言,其畫面所描繪的山川、流水,都是畫家於黑山白水的自然中所見的浩莽博大黑土地、大草原、大雪地、大森林等東北特有之景;向內而言,其所造之境也盡是畫家“乘物遊心”所悟,是其對於黑土山鄉的真情實感寫照。
如畫家呈現“興安嶺”、“長白山”、“烏蘇里江”等春夏秋冬四季景象的畫作《橫看興安嶺》《塞北早春》《冬暖雪天遲》等,那老辣、樸拙的墨線,洗練與濃重、枯寂與鮮活的交錯畫韻,無不呈現畫家對傳統國畫山水的深度理解。也是畫家對黑土地的春天滿山盡綠的勃勃生機,對“遍染興安滿目金”畫圖興安嶺濃濃秋意,對“朔風徐起,塞北舞雪”的黑龍江,以及大興安嶺的雪景體現的淋漓盡致,最真實、也是最藝術的呈現,更是以天地生生易化生髮的自然真色。

枯潤易綺錯,畫圖蘊真色.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張連貴,1944年生,1966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系。美術教授,曾任齊市教育學院院長,第九屆市政協委員,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現為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省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齊市新天地藝術中學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