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如繁花,余生常相伴

无常如繁花,余生常相伴

生活就像沙漏,活着的每一天都在经受失去,哲人称之为无常。

今天失去了昨日的时光,现时消化了今晨的早餐。

金钱、灵感、时间、亲情、友情,没有一件东西是不需要经营就能够长长久久的。

无常如繁花,余生常相伴

说着"我们一辈子都是好朋友"的人,已经多久没跟我们联络了;

嘴上挂着"这全世界只有我最爱你"的家人,已经多久没见一面了,就连视频电话都懒得拨通,就算联系上了,也是三两句话就挂断,根本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只是呆板又单纯的重复虚伪客套的话语。

刚刚看了一则新闻,更感无常的无情残酷。

是一个留守家庭,一对留守祖孙和一对在外艰苦讨生活的夫妻的故事。

孩子哄骗自己的奶奶买农药,并装作是豆奶和奶奶一起喝。

奶奶喝了一口便察觉不对便向邻居求助,而孩子已经救不过来了,她已经喝了太多农药了。

孩子的父母倍感伤痛愤怒,他们指责孩子的奶奶为什么没能看好孩子,也后悔自己没多陪孩子哪怕一天。

而无论他们怎么想,去世的人也已经回不来了。

我也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且不止一次,却每每因缺乏勇气而不了了之。

那是无法忘记的心悸,当我曾经站在15楼的天台上眺望远方时,想着从这跳下去我就永远的自由了,却又顾忌着粉身碎骨的那一刻锥心入骨的疼痛。

也曾想象着用刀划开手腕,鲜血缓缓流出的触感,却在刀贴上手腕时惊出一身冷汗,感到莫名的胆战心惊。

生命多值得人敬畏啊,我不止一次感叹过。

无常如繁花,余生常相伴

而那位有勇气喝农药的小姑娘又是承担了多大的痛苦?被现实生活压迫的喘不上气了吗?对生活失望到不想再看到明天升起的太阳了吗?

在这点上或许我也有些许的感同身受,每当我遇到叫我喘不上气的事时,往往痛苦的无法自抑,每当我一想到自己如此辛苦,而太阳却每日不为所动的升起,就觉得连照耀在自己身上的光芒都充满了嘲讽的意味。

就像太宰治先生在《人间失格》中写的,胆小鬼连碰到棉花都会受伤。

而那些敢于脱离苦海的孩子啊,你们不是胆小鬼,你们是最为勇敢的冒险家。

蓦地,我又想起高中时期的一名同学。

无常如繁花,余生常相伴

那时大家正在上课,不知是谁突然发出一声惊呼:"你的胳膊!"大家回头一看,都惊呆了。

她小臂上的鲜血像溪流一样缓缓向下流淌,随着胳膊的轻微颤抖还分出了支流,鲜血在直流分叉处汇聚,不消一会又继续向下,汇成了河流主干。

从我的视角望去,半条小臂都溢满了红色,太过显眼,一时间竟艳丽的叫人害怕。

随后她就赶紧被人半推半扶着送出了教室。

因为什么呢?当时的我没得出答案,如今,我还是想不出答案。

我从不觉得生命是能用来玩乐的东西,生命之于人类个体应像是最珍稀的宝石之于龙的价值,无可替代、举世无双。

所以我在心中暗自思忖,这大概是无常的力量吧。

而无论有意还是无意,生命都是会走向尽头的,就像蜡烛。

即使你再宝贝,再舍不得用,它也还是会有最终燃尽的那天的。

无常如繁花,余生常相伴

区别就在如何使用这跟蜡烛,有的人在白天将它点燃,有的人将它静静地放置在黑夜,有的人说'我不想用这根蜡烛,我觉得它不漂亮',于是光明正大的将它折断,还有的人守着太阳,太阳一落下,他就拿出蜡烛,太阳一升起,他又悄悄把蜡烛熄灭,等待着下一次太阳的消失,兢兢业业,百年如一。

今晨看的一个视频,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的一位理发师,兢兢业业理发100年,没想过退休也没想过转业,作为一个小人物,安分守己,自得喜乐。

于近日,安详逝世。

有人在评论区讨论,在他身上体现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工匠精神?还是本文提及的蜡烛主义?

我想都是,也都不是。

在这位老先生身上体现出的高贵品质,也许仅仅是勇于对抗生命中的无常罢了。

被生活所迫从业美发一辈子又怎么样?被留守在家里又怎么样?有什么看不开的事情呢?

地球依旧会围着太阳自转,河水还是从高往低处流,明天的太阳也总是会照常升起。

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了,每个人都好像有数不尽的工作要做,有谈不完的生意要谈。

所以不会有人记得你犯下的那个小错误,制作出的小麻烦的。

无常是个怪兽,它让我们拥有自杀的意图。

而让我们缺乏勇气的,却是我们心中向生的那份希望。

无常如繁花,余生常相伴

活着,只有活着,你才能弥补犯下的过错;只有活着,你才能再一次拥抱那个重要的人;只有活着,你才会知道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

活着很辛苦,但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擦干眼泪,抬头看看,天不是还没塌下来吗?

只有黎明前的黑夜才是最为浓郁的,所以,再坚持一下,活下去。

看,太阳马上就升起来了。

无常如繁花,余生常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