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養豬,牧原為什麼是最靚的仔?

A股的上市公司中,有很多養豬類上市公司。如果按市值的大小排名,位居前三甲的就是牧原股份2700億,溫氏股份1680億,新希望1380億。本來養豬第一把交椅是溫氏股份的,只是隨著豬瘟疫情的發展,牧原的市值逐漸的趕超了溫氏股份。

那麼,同樣是養豬企業,為什麼牧原卻能彎道超車,成為養豬企業中最靚的仔呢?這一切,還需要從他們的養殖模式說起。

行業背景

豬養殖業務包括種豬繁育環節與商品豬育肥環節。種豬繁育環節可進一步細分為育種和種豬養殖。育種特指高代際優良原種的選育,種豬養殖則是指對進一步的擴繁,產出公豬精液、母豬、以及商品代仔豬。

豬的育種也因為技術複雜度非常高,需要長期的研發積累,目前大部分由國外專業種豬企業掌控,國內的個別龍頭企業近年來有所突破。但大多數國內企業都還沒有涉足到上游育種環節,只是從國外供應商處引進曾祖代豬,在國內進行祖代、父母代擴繁。這其中,有一部分企業屬於專業化種豬企業,他們把國外引進的曾祖代豬進行擴繁後,直接向其他企業出售種豬、仔豬,自己不涉足商品代養殖。還有一部分情況,則屬於大型商品代豬企業為了保證自身種豬、仔豬供應,而向上遊種豬養殖環節的延伸,產出父母代種豬、商品代仔豬以自用。

部分農戶也會為了保證自身仔豬供應,參與到父母代養殖環節,即農戶向企業購買父母代母豬與公豬精液,自己繁育仔豬。

在商品豬育肥環節也存在著公司一體化自養與“公司+農戶”合作養殖兩種主要模式。一體化自養是指商品代豬的育肥全部由公司自主運營。“公司+農戶”合作養殖則是由企業向農戶提供或出售商品代仔豬,由農戶進行育肥。這方面又與禽養殖存在一定的不同,即在“公司+農戶”合作模式下主要是委託代養模式,仔豬是由企業提供給農戶,仔豬及肥豬的所有權都歸屬於企業,育肥完成後企業對肥豬進行回收。

經營模式的差異

新希望:在種豬繁育環節上,公司現已建立PIC、海波爾雙系種豬架構,根據國內南北方市場的差異,選擇適合區域市場的豬種。在商品代育肥環節,公司根據市場區域上進行差異化配置,在消費、土地、環境、物流等方面具有綜合優勢區域積極佈局,優先建設種豬場,自產仔豬,在育肥環節以“公司+農戶”合作養殖為主,一體化自養為輔。

而在一些綜合優勢不明顯,但公司又有豬料業務佈局的區域,公司則會從其他大型養豬企業或專業重注企業外購仔豬,同時採取合作放養育肥,實現了飼料業務與養豬業務的協同發展。

在合作放養育肥中,公司與農戶各自投入不同的生產要素,承擔不同的職責分工,也分擔不同的收益與風險。在生產要素投入方面,公司負責仔豬、飼料、獸藥、疫苗等方面的投入,農戶提供豬舍等固定資產的投入,另外需要支付養殖押金,並負擔育肥場的自僱人工、水、電、燃料費用;在職責分工方面,公司負責仔豬供應、飼料生產、疫病防治、養殖技術指導、回收銷售等環節,養殖戶僅負責日常的飼餵與清潔;在收益與風險方面,公司承擔市場價格風險和享受機會利潤,養戶不承擔市場風險也不享受機會利潤,收益相對穩定,與市場行情沒有直接關係,但與其養殖成績緊密相關。

說白了,就是自己育種或者從國外購買優良品種,採用公司自己養和農戶合作的模式。農戶只需要提供場地,養殖過程由新希望全程提供支持。農戶的收益高低就看養殖的成績高低了,算是代工。

同樣是養豬,牧原為什麼是最靚的仔?

新希望,生豬養殖全年營收75億。

溫氏股份:公司主要產品的生產模式是緊密型“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公司根據養殖產業鏈中的技術難度、管理要求、勞動強度以及資金、市場等資源配置情況,以封閉式委託養殖方式與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在養殖產業鏈中進行分工與合作。

公司負責雞、豬的品種繁育、種苗生產、飼料生產、飼養技術、疫病防治、產品銷售等環節的管理及配套體系的建立,向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提供雞苗、豬苗、飼料、藥物、疫苗及其生產過程中的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環保技術等關鍵環節技術支持和服務。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承擔商品肉雞和商品肉豬生產場地建設,並在繳納一定保證金以及和公司簽訂委託養殖合同後,依據憑證從公司領取雞苗、豬苗、飼料、藥物、疫苗等養殖物資,按公司標準進行規範飼養。

意思也很明確,公司提供仔豬,農戶按照公司的標準設置養殖場地,從溫氏股份獲得各項支持,成品豬由溫氏負責回收。

同樣是養豬,牧原為什麼是最靚的仔?

溫氏股份豬肉養殖全年營收預估400億。

牧原股份:公司專注於大規模一體化的養殖模式,經過28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集科研、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生豬屠宰為一體的生豬產業鏈,目前是國內較大的生豬養殖、生豬育種企業。

公司自建飼料廠,研發營養配方並生產飼料,供應各階段生豬飼養;自主設計豬舍和自動化設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育種體系,堅持價值育種,選育優良品種;建立核心群-擴繁群-商品群的繁育體系,選育優秀種豬及商品豬;採取全程自養方式,使各養殖環節置於公司的質量管控體系之中,從而使公司在食品安全控制、產品質量控制、疫病防控、規模化高效經營、生產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顯著的特色和優勢。

這個明顯與前兩個不同。牧原自建飼料長,自己育種,全程自養,標準化,規模化程度比較高。


同樣是養豬,牧原為什麼是最靚的仔?

牧原股份,生豬養殖營收全年196億。

結語

比較三者的養殖模式,我們就可以大體上分出他們優劣了。很顯然,在沒有疫情的時候,公司+農戶模式可以有效的節約成本,擴張也比較快,花小錢辦大事。

全程自養的話,初期投入成本高,難以快速擴張。但可以有效的進行防疫控制,提高了出欄率,抗風險能力更強。

從生豬養殖營收方面來講,溫氏400億營收排第一,牧原200億排第二,新希望75億排第三。但資本市場給予了標準化程度更高,抗風險能力更強的牧原更高的估值。


同樣是養豬,牧原為什麼是最靚的仔?


同樣是養豬,牧原為什麼是最靚的仔?


同樣是養豬,牧原為什麼是最靚的仔?

新希望27倍pe,5倍pb;溫氏股份12倍pe,4倍pb;牧原股份44倍pe,一個16倍pb。市場就是這樣,對於細分行業的龍頭,抗風險能力強,標準化程度高的,給予了太多的資本溢價,牧原的確是太貴了。但他的貴,也不是無緣無故的。花香蝶自來,正式由於它自身與眾不同的競爭力,才造就了牧原股份在資本市場上的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