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經驗:做父母,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愛

愛孩子是每一對父母的本能。這種愛有時能給孩子溫暖,有時卻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發展。所以,父母的愛都深如大海,但質量有別。任何時候,愛都要講究方法,都要為孩子量身定做,只有讓孩子受益,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處世經驗:做父母,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愛

寵愛孩子有方法,要寵不能慣

寵愛孩子,這是孩子的福分。所謂的寵,應該是滿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感情需求,這樣寵出來的孩子在日後的成長過程中會更加自信。天下的媽媽沒有不寵愛自己孩子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懂得寵愛孩子的尺度,這是孩子的不幸。對孩子的寵愛,應該有度,如果寵愛無度,就會變成溺愛。溺愛會給孩子帶來一系列不利的影響:助長孩子的任性和嬌氣,弱化孩子與外界交流的能力,埋沒孩子處理各種事情的潛能。

對孩子無度的寵愛還會使孩子在潛意識中形成“唯我獨尊”的習慣,他們成了家裡的上帝,他們的喜怒哀樂左右了家庭的氣氛。在學校中,有不少孩子是任性不羈的霸王,沒有任何人能和他溝通,沒有任何規則能夠約束他。

處世經驗:做父母,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愛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寵愛,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己小的時候受苦太多,曾經感受過貧苦生活給自己帶來的折磨,現在自己事業有成了,總覺得不能讓孩子再像自己從前那樣受苦,所以千方百計給孩子最大的滿足。

(2)自己本身從小生活在富裕的生活環境裡,並且現在的條件要比過去好很多,所以就覺得孩子定要過得比自己舒服才算是跟上了時代進步的步伐,才算是不委屈孩子。

(3)由於不經常在家,長期在外拼搏,無暇照顧孩子平時的生活,總覺得自己對孩子有虧欠,所以就容易在物質方面儘量滿足孩子,甚至可以容忍孩子揮霍金錢。

任何東西如果給得太多了,人的感覺就會鈍化,愛也是如此。對孩子如果愛得太多那就糊塗了。因為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溺愛心理的產生,最終都會成為孩子心理發展的障礙。

被過度寵愛的孩子容易變得無情,只喜歡一味地索取,不懂得付出。

被過度寵愛的孩子容易變得無能。如果父母幫助他做了很多本該屬於他做的事情,過度的照顧讓孩子的品德智力甚至是身體發育停滯不前。

被過度寵愛的孩子基本上缺乏自強的精神,缺乏自立的能力,承受不了任何挫折,心理的抗挫能力極差。有些孩子會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些具體表現,比如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行為怪異;不能控制飲食;在活動中不守秩序,如果別人不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就會大吵大鬧;很少為別人考慮;不能與別人一起分享成果。

被過度寵愛的孩子會表現得很難適應社會,因為過分嬌寵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私、任性放肆驕傲、易發牌氣、不遵守規則、沒有公德等狀況。這樣的孩子一旦走上社會,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註定要失敗。

父母愛孩子,這是人之常情大家都理解,但是千萬不要“過度”。愛孩子不僅需要感情,也需要用智慧。教育孩子時堅持“要寵不要慣”的原則才是最好的方法。

處世經驗:做父母,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愛

做孩子的父母,而不是保姆

孩子小的時候 ,對父母長輩有所依賴是自然的,也是正常的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立能力的增強,年輕的父母這個時候要鍛鍊他們的自理能力,就不要事事代勞,要幫助他們改掉依賴的習慣。

幫助孩子改掉依賴的習慣,做父母的就應該從自身做起。不能什麼事情都代替孩子做。因為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孩子也有獨立的人格、尊嚴和決定自己未來的權利,家長不能把自己一生未竟的理想和抱負強加在孩子身上。

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特性和幸福、快樂。有的家長不顧孩子的天性和意願,越俎代庖地為孩子一生制定出明確的路線,讓孩子按照自己定的目標去努力。而有些年輕的家長讓該子完全脫離集體這個大環境,在與世隔絕的狀態下按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難以消除的陰影甚至性格扭曲孩子成了滿足自己心理願望的工具。這樣的做法看起來似乎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實際上不利於孩子責任意識的培養,也是父母極為自私和殘酷的體現。

處世經驗:做父母,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愛

魯迅先生曾說:“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儘教育的義務,教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幫助他們改掉依賴的品行,鍛鍊他們的責任意識;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魯迅先生的話表達了一種現代兒童觀——子女, 是我的孩子,又不完全等同於我,他從母體出來後,已與母體分開,成了人類中的一個獨立的人。因為還是我的孩子,作為父母就有教育他的義務,而這種教育主要是教給他自立的能力,而不是任何事情都幫助他們處理,因為他不等同於我,所以要解放孩子,使他們完全成為獨立的人。

處世經驗:做父母,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愛

孩子告別依賴心理,一個重要的表現是獨立地生活。要獨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孩子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時,只有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成為真正獨立的人。那麼,年輕的父母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擺脫依賴、走向獨立,從而成為一個有責任意識的人呢?

(1)幫助孩子擺脫依賴心理。因為依賴心理不僅使人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還會使人缺乏責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因此,必須讓他們學會依靠他們自己,

(2)在社會生活中多實踐、​多鍛鍊。讓孩子學會獨立地生活、學習,自主地處理生活、學習中的各種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