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不會開通付費閱讀功能,請放心

好,你沒有看錯,這是一個很正式,很“公文化”的標題:因為頭條號推出了付費訂閱功能,有必要出具一份關於“付費訂閱”的通知。

其實這則通知的內容很簡單,那就是:

我不會搞付費訂閱,這不符合我的設想。


對,我不會開通付費閱讀功能,請放心

我能做到的是,在正式工作之外,堅持讓自己不斷有(儘量高質量的)輸入,有時間再做些(儘量高質量的)輸出——就是這個號一直以來的更新了。不過我也需要老實交待,因為時間、話題等等原因,也許我看了三本書,只能分享其中一本;也許我看了十篇文章,只會分享其中一篇;也許我想了十個問題,只能與你討論其中一個。

是的,也許輸入十分,輸出只有一分。不過,我仍然覺得這是有意義的。因為相信你我都不是“知識付費”的局中人,這個頭條號的價值也不是去改變什麼觀點,而是讓大家在業餘時間相遇。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老師曾在課堂上懷念上世紀80年代:那時候老先生們都還在教書,夏天的傍晚,大家在圖書館後的梅林裡暢談,有人帶來很便宜的酒,就著青澀的梅子,或吟詩,或聊天,是值得一直懷念的時光。我說的“業餘時間相遇”,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一定要付費,就類似把梅林圈起來再建一個售票處,果真如此的話,感覺一定大有不同。


對,我不會開通付費閱讀功能,請放心

我不希望每個人都一副學究的面孔,不希望每個人都熱愛讀書,熱愛讀“好書”。我希望的是,每個人,不管在做什麼,也不管收入如何,業餘時間還能保留一點好奇心和趣味。不管遇到什麼事情,第一反應不是深明大義的“對不對”,而是想想“是什麼”和“為什麼”。評論現象不是永遠享受“你看我又說對了吧”的喜悅,而是時常遇到“竟然還能這樣”的意外,時常坦然承認“原來我之前不知道”。

我還希望,如果你想增長知識,起碼要多一點真知識,就是不那麼容易被反轉、被動搖的知識。比如關於新冠病毒,我在二月初就介紹了GISAID網站,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全球疫情統計數據圖,Nextstrain的毒株基因分析圖譜,應當算是國內最早的相關文章了(參見 )。如果你真的瞭解了這些,知道全球各國的科學家,是如何合作分析病毒起源和演化的,就知道各種所謂的“驚天反轉”,除了消耗手機電量與增加閱讀計數,完全不值一讀,更不值一駁。


對,我不會開通付費閱讀功能,請放心

追求知識是好的,但我之前反覆敲打過“知識付費”:“知識付費”不等於追求知識,付了很多費也不見得有多少知識。正因為如此,我對“付費閱讀”沒什麼興趣。當然,還有另外兩個原因:第一,我有正式工作,這裡只是業餘寫寫(順帶賺點生活費);第二,如果有明確營收壓力,寫作時難免會受各種影響。

一旦認定從頭條號賺錢沒那麼重要,生活就可以誠實點,也輕鬆點。你看瑞幸出事之後,有不少之前看起來還靠譜的作者在忙著刪之前的文章呢;退一萬步說,不需要為商業化吸引那麼多關注,風險也小一點嘛。

如果你不反感上面的碎碎念,如果你對我之前談的話題有興趣,歡迎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