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人挤人: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01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打疫情收官战的时候,可是就有人麻痹大意了。


今天发生在黄山的这一幕,真让人揪心。


这两天黄山景区搞免费活动,先来看看画面,现场是人紧挨着人,人从众。


黄山人挤人: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这样的景象是不是让人感到震惊,2万游客扎堆上黄山,整个黄山差点被挤爆了,最后逼得景区紧急闭园。


我们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不少游客不戴口罩,就算戴了口罩却露出鼻子


黄山人挤人: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现阶段,我们的疫情情况越来越向好,但是还没有完全结束,这是不能忽视的事实。

几万人,人紧挨着人挤在一起,拥挤不堪,甚至有些人连口罩都没戴,这心未免也太大了。

疫苗还没有正式研发出来,更没有特效药,能如此麻痹大意吗?


贪图免费的游客真的要长点心,免费的午餐,从来都没什么好事。山永远都在那里,但生命只有一次。


千万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


其实,只要用心想一想,就能明白这是一种多么愚蠢的行为:


如果景区可以这样完全放开的玩,全国千万学子们乖乖在家上网课的意义何在?不开学难道就是为了出去挤景点吗?


再说,这段时间,专家们一直在提醒大家:要防范无症状感染者。


试想一下,如果这2万人中有无症状感染者,如此密切接触,估计会感染一大片,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安徽人口比湖北还多几百万,一旦安徽因为这次超级聚集出事,中国还能承受第二次“战疫”吗?


黄山,你是不是想把全国人民玩死?

别忘了这么多天举全国之力,停工停学才取得今天的成果。


02


其实,黄山被挤爆不是孤例,现在网上随便一搜,就有很多晒聚餐的照片。


黄山人挤人: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还有酒吧开业的消息,让一大批年轻人摘了口罩,直冲进蹦迪的人群!


黄山人挤人: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夜场聚集的盛况,简直就像是一个个“病毒培养皿”,极易散播病毒,感染大片人群。


其实,国家最近的防疫措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收紧、加压。


比如,原本电影院已经逐渐进入复工期,但是突然之间,“暂停键”又被紧急按下。


3月28日,国家电影局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具体复业时间等国家电影局通知。


黄山人挤人: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在很多地方,原先出入聚集场合已经取消了验证健康码,现在也都紧急恢复了,进出小区也开始重新量起了体温。


今天,北京向外通报:当前首都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可掉以轻心,很有可能较长时期处于疫情防控状态。


黄山人挤人: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这时,肯定会有人会问为什么?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境外输入性病例不断涌现。


随着全球疫情迅速蔓延,我国出现了大量输入性疫情。


截至4月5日21时,国内境外输入病例累积达913例,新增境外输入病例25例。


我们的防疫重心已转向“内防反弹,外防输入”。


第二、无症状感染者加大防疫难度。


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说明病毒不断在进化,已经开始把自己伪装隐藏起来,不显示任何症状,各个地方的体温检测对他们都是形同虚设。一旦病毒潜伏在人体内,就像是个定时炸弹,随时可以把病毒传染给下一个宿主。


目前研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能力,和确诊病例并没有太大差异,感染率分别为6.30%和4.11%。


昨天,国内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7例,其中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6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024例。


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稍有不慎,新冠病毒就会随时造成疫情反扑。


黄山人挤人: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第三、新冠病毒不惧温热潮湿。


很多人认为,随着夏季到来,在高温之下,新冠病毒的传染力会减弱,甚至像SARS一样消失。


但最近发生的一起新冠聚集性感染事件,打破了大家的幻想。


在江苏省淮安市一家洗浴中心,1名新冠患者在洗澡时,将病毒传播给其他8人,这表明新冠病毒在温热高湿环境中有可能进行了传播。


其实,像印度这样常年处于40到50度高温,还是出现很多新冠肺炎感染者。


所以说,想靠夏天的高温干掉新冠病毒是不可能的了。


可想而知,现在还没到放松警惕的时刻!


03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在这次“战疫”中,我们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换来的,是无数医护人员的辛劳付出,以及3000多同胞的生命换来的。


这不是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千万不能辜负他们为我们换来了岁月静好的日子。


我们在4月4日举行默哀3分钟的哀悼仪式,就是一场全民反思。


我们要为过往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有哪些经验,以及哪些教训应当汲取。


如果没有反思,所有的牺牲都会失去意义。


今天,钟南山院士再度站出来,提醒大家:不管是在居家、公司或者是公共场所,保持一定的距离非常重要。当前不要参加集会,也不要聚餐。

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随着返工复工的进行和学生陆续复学,大众依然要高度注意个人卫生健康习惯。


现在病毒的感染主要还是通过飞沫的感染,当然还有密切接触的感染。不要参加民众的集会,不要聚餐,不要去公众比较多的地方,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预防措施。


黄山人挤人: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希望大家不要再犯黄山景区的错误,毕竟这是全国人民举全国之力在打一场持久战,千万不能功亏一篑。


实际上,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叠加上公共假期的因素,景区从爆冷到爆热,出现从“春光无限好,只是游人少”到“游客2小时走了不到1公里”这样的变化,不该让当地措手不及,而应当事先做好预案,设计出更合理的促销方案。


全国各地都在想办法刺激消费提振经济,但不能因此不要命啊,要有大局意识啊。


湖北的医生护士拼死拼活在救人,全国人民宅了几十天,不都是为了让中国更安全吗?难道你们黄山管理者想让这一切白费,让全国人民再受第二次劫难?


其实,黄山,甚至是其他景区,不妨来学学云南的一些做法。


首先,云南上线了“云旅游”,利用虚拟景区线上游等新技术来收获了大量旅客的关注度。紧接着,云南又恢复开放200多个景区。但云南的有序开放是有条件的:实名制和预约。


五一假期将至,如何避免“人山人海”,确保景区更有序、更安全,让更多人共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需要各地相关部门做好准备疏导人流的预案,事先引导,做好功课。


从网上实名预约、总量控制、分时分流、分区域开放等方面着手,提升改进服务工作,减少人员聚集,才是有效的防疫手段。


此外,就近赏花赏景,也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没必要非集中到著名景点扎堆。


心中有景,处处皆是花香满径。


毕竟,特殊时期,还是少扎堆吧。


疫情是一场危机,能及时主动适应危机的地方,才能率先通过这次大考,成为大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