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第一課|在這裡讀懂鄉村振興

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第一課|在這裡讀懂鄉村振興

導語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三種社會形態的交織,會產生什麼樣的鄉村產業,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有的人要保留過去,有的人要追望將來,站在原點,實際上要按部就班,未來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要立足一個前提,要現有產業才能談其它。收穫果實要看耕耘的。產業振興就是分析未來的可視性。

農業社會是圍繞著農耕、土地、房屋這條生命線進行奮鬥的,男耕女織、耕者有其田、倉稟實而知禮節。

工業社會是以城市為主要載體,體現在圍繞房地產經濟構建城市格局,軍事、經濟、金融、文化、科技、教育等等的社會基礎設施和服務。

數據社會是在滿足了實體產品消費以後,主要以服務,以虛擬的產品為主要載體,圍繞著知識、信息、數據、服務、產品、消費進行更新城市和鄉村振興。

數據社會是工業社會的產業升級和延伸。

工業社會中鄉村部分也隨之進行產業升級,從單一第一產業或者一產兼備二產進行產業升級,隨著中國一帶一路、亞投行、亞歐非陸地板塊通過高鐵大動脈的連接,中國最終都要實現農業工業化。


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第一課|在這裡讀懂鄉村振興


一、鄉村振興中的產業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

實際上目前很多鄉村雖然在背景上處在工業化環境,過去的農耕方式生活方式繼續保留下來了,與工業化相比並未形成任何鄉村產業優勢,甚至汙染、荒山、空心化、拋荒等等使以第一產業為優勢的鄉村優勢都不再具備。

“要治國,先富民”。而富民在於產業,在於產業振興,只有進行產業培育發展、升級融合才能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沒有產業的鄉村要進行產業的挖掘培育,有產業的鄉村要進行產業的升級融合,只有這樣才能談得上產業振興。

首先,產業振興關鍵在於產業選擇,一個區域最終選擇什麼樣的產業,需要進行產業調研、甄選、確認、調整、培育、發展、擴大、升級、融合等等多個環節因地制宜的選擇與發展。

其次,產業振興關鍵在於產業升級。毛主席說,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這是近代史以來第一次提出產業升級的概念,也就是我們說的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在鄉村主體產業變遷上的體現形式,本質上是農業產業工業化,具體是農業產業規模化、現代化、科技化、工業化、數據化。

再者,產業振興關鍵在於產業融合。不管是以一產、二產、三產為切入點,都可實行一二三產業融合。在實踐路徑上,不是以單一產業驅動的,是以一產二產相結合,二產三產相結合,一產三產相結合。

1、以一產為切入點實現三產融合,一產業是基礎產業、平衡產業,以大農業,農、林、牧、副、漁等的產品直接產生售賣的商品,既能自己自足,剩餘的可以進入流通市場。這樣做能夠做到保本,收支平衡。是最保險的融合方式。

時下,很多農莊、莊園在發展的時候脫離了以生產為主體,一產為主體,純粹的只進行三產發展,忽略了一產的重要性,不能否認以三產驅動是有創意的,但是面臨往往是季節問題、流水流量、人員素質等問題,經常出現各種環節的問題。

2、以二產為切入點實現產業融合的優勢在於生產可以量化、防腐、保鮮、儲藏,可以不用自己直接進行種養殖,但同樣是它的劣勢,在很多環節消耗很多隱形成本,同樣在採購、廠房建設、設備的採購置辦維修等環節成本比較大。

3、以三產為切入點實現產業融合,通常情況下是與一產業結合來實現的。在實現方式上也可以精細精準的實現:

A、以旅遊為基礎切入點實現三產融合。

B、以教育為基礎切入點實現三產融合。

C、以體育為基礎切入點實現三產融合。

D、以物流為基礎切入點實現三產融合。

E、以影視為基礎切入點實現三產融合。

F、以文創為基礎切入點實現三產融合。

G、以電商為基礎切入點實現三產融合。

H、以藝術為基礎切入點實現三產融合。

I、以科技為基礎切入點實現三產融合。

······


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第一課|在這裡讀懂鄉村振興


二、產業振興發展的幾點建議

首先是多業並舉,不是一家獨大,也不是專業化的單一產業。產業振興就需要發展種植業、養殖業、鄉村手工業以及度假觀光。

其次,不要片面地強調做大做強,有些東西是做不大的,農業具有很強的區域性,充滿了地方特色的產品,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擴大規模,降低質量呢?鄉村社區的產品一定是有地理標誌的,一定要塑造在市場上的定價權,不要失去了主動權,最後轉為買方市場。

再者,注重產業的融合,一、二、三產業延伸相融合,這種融合方式是經營主體內部的相互連接,並不是跨主體的產業佈局,著重在家庭農場內部、合作社內部甚至是在農戶的平臺上進行連接,產生新的運營模式,慎重選擇外部融合連接方式。

以稻田為例,稻田+鴨,稻田+魚,稻田+蟹等稻田+的共生系統,這屬於大農業範疇都是一產業;以及由稻田本身的延伸出第二產業,稻米深加工,稻米文創包裝;以及稻田民宿、客棧、觀光、度假、會議、音樂節等的第三產業服務業,這才是一二三產業融合。

第四,在鄉村社區內部,在家庭農場的內部或者在合作社內部進行的有機結合,延長了產業鏈,農民的收入也實現了增值。

還有一種融合的方式:農業的功能拓展和鄉村功能的拓展。農業和鄉村有多種功能,除了生產功能,還有生態功能、生活功能、體驗功能、景觀功能等等,利用農場這一資源,實現其功能的價值,讓農民獲得多方面的收益。文化+農業+旅遊,其實這就是農業、農村和文化相結合,農村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沒有農村,文化是無法生存的。

第五,產業興旺也包括

鄉村手工業的振興,我們不要小看鄉村手工業,有很多的人都認為鄉村手工業在原有的文明下已經衰落了,也有人認為它的成本太高,應該用工業化的產品來取代,但是當處於生態文明時代以後,我們發現鄉村手工業也是不可替代的,很多地方的鄉村手工業通過振興,已經變成了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環節,同時也變成了一個重要的產業。

第六,生態文明已經納入國家憲法,未來一定是以生態保護綠色環保為前提的開發發展,保護生態紅線,綠色紅色就是保護子孫後代的健康家園,生產發展也一定緊緊抓住生態保護。

第七,以產業為突破的不僅僅實現“三生”融合,而是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數據信息建設手斷打造能夠毗鄰回到過去“四世同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那種生活感、生命感。生態、生產、生活還有生命,一個好的社區未來空間一定要塑造好的生命體徵,使我們鄉村社區人健康長壽四世同堂為基本特徵的,最起碼比城裡人更幸福,讓城裡人更羨慕,鄉村社區的目標是這。


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第一課|在這裡讀懂鄉村振興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不要只看到別人的鄉村振興搞得怎麼紅火怎麼熱火朝天,市場上大部分的鄉村振興還沒有走到我們眼睛看到的程度,基本上是政府扶持和補貼形式,走向純粹的振興了還需要鄉村振興戰略幹嘛。

只有立足自身以自己為主體去做產業振興,只有根據自身的條件去發展產業振興才是可行的,別人可以借鑑的我們要學習借鑑,剩下的就是要統籌長遠與近期、協調內部與外部、融合老幼、做好運營管理,齊心協力做好產業振興這門必修課。

放眼 全世界,中國能夠借鑑學習的樣板中,只有文化與我們同根同源的“臺灣模式”最值得借鑑與複製。 “臺 灣模式”以文創,民宿,農業休閒,三產融合,城鄉融合發展為規劃戰略,以農事生活體驗為開發運營的核心。項目投入少,收益可持續。

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第一課|在這裡讀懂鄉村振興

詳細諮詢13546625917

【遊學地址】:中國臺灣

【參會對象】:房地產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地方政府主管領導、城投公司、文化旅遊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規劃策劃設計單位負責人、村鎮農業休閒產業投資人及各相關產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人數僅限20人)

—考察亮點—

最具代表性的標杆項目遊學

1、高端座談交流:與創始人,高管,負責人一起分享.共享信息.共同學習.探尋文旅發展之道

2、農創/文創:薰衣草森林、貓空茶園、松煙文創園區、橘之鄉觀光工廠、飛牛牧場、臺一休閒農場。

3、特色民宿/酒店:晨露莊民宿、卓也小屋、綠屋民宿

4、鄉村社區營造:白米木屐村、桃米生態村、紙教堂

5、文化美學:誠品書店

6、特色參觀:日月潭

最全面的產業鏈考察

從具體的休閒農場項目,到農產品生產、創意產品開發、自然教育、流通銷售、親子農業、特色民宿、鄉村景觀、多角度考察臺灣農業、文創農業產業鏈全程。

全方位多角度選取案例

休閒農業/特色小鎮/鄉村再造/特色民宿/文化產業/親子業態/文創園

最有趣有料的考察方式

在地考察+專題授課+乾貨交流+專家指導+workshop教學

真誠開放的資源對接

深入探訪,與農場經營者、農協委員、企業主、民宿主人零距離交流,在高質量交流中不斷挖掘,收穫深度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