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長期主義去對抗這個複雜的世界

發文一秒鐘,醞釀三小時。

一句話可以圈粉,一句話可以掉粉;不勤更文會掉粉,勤更文也會掉粉,這年頭,不愛一個人真的太容易了。


用長期主義去對抗這個複雜的世界


嚴歌苓在《無出路咖啡館》裡寫道:我發現一個人在放棄給別人留好印象的負擔之後,原來心裡會如此踏實。一個人不必再討人喜歡,就可以像我此刻這樣,停止受累。



很達觀的一句話,可惜,不是人人都能任性地選擇不討好所有人,無法放棄這個“甜蜜的負擔”,那就學會和它相處罷。

貝殼找房戰隊被淘汰之後,羅振宇在最新一期奇葩說裡提到:互聯網的世界給了我們一個錯覺,對人的態度分為三種——路人、粉、黑,基於此,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根據排列組合計算一共是6種模式:路轉粉,粉轉黑,黑轉粉,粉轉路人,路人轉黑,黑轉路人。


用長期主義去對抗這個複雜的世界


用長期主義去對抗這個複雜的世界


觀眾在一場辯論中的立場,都可以在40分鐘內換好幾次,對一個人的態度,也可以瞬息萬變。


面對海量的信息,我們的新鮮感很快就會過去,對一個人可以很快無感,對一件事物也可以隔夜就換了新歡:

好吃的外賣,多點兩次就沒有頭次吃那麼驚豔了;古鎮去多了,千篇一律的小商品也沒有購買的慾望了;戀愛談多了,好像提不起興趣再去深入瞭解一個人了。


用長期主義去對抗這個複雜的世界


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發過一段話:現在我的生活中瀰漫著一種感覺,就是乏味,不是沮喪,不是焦慮也不是抑鬱,就是覺得沒什麼有意思的事情。


躺床上刷社交平臺也是,基本上刷半天眉毛都不挑一下,看著看著就凌晨了,說好的早睡也食言了。

互聯網傳播能力的強大,讓我們比古人,至少多活了幾輩子,我們似乎得到了指數型增長的快樂,伴隨而來的可能更是指數型增長的痛苦。


用長期主義去對抗這個複雜的世界


《人類文明的八大罪孽》裡提到:追求快樂與避免不快是人類的本能,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對“不快”的迴避使人的精神脆弱,對“快樂”的過度追求又會使人們長期處於刺激情境之中,快樂的吸引力如果不斷減弱,就會迫使人們不斷的尋求新的更強烈的刺激。


“好內容發酵的速度追不上公眾消耗的速度”。


結果便是:你的感受閾值越來越高,說不出什麼開心,也說不出什麼不開心。


何以解憂?


我想借用經濟學家何帆老師的一個觀點:用長期主義去對抗這個複雜的世界。


例如:

嘗試一個月,把沙拉當午餐,看看身體會不會有神奇的變化?

嘗試三個月,每個週末都爬一次山、打一次球,看看壞情緒會不會少了一些?

嘗試六個月,堅持背單詞,或者看某個你喜歡領域的專業書,看看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會不會更加深刻?


堅持是一種重複,但重複不是魔鬼。

享受深耕,金石可鏤。


用長期主義去對抗這個複雜的世界


更多美好,請關注“養晦日記”。

謝謝閱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