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偏心,給孫子一好碗,卻陰差陽錯把最貴的“破碗”傳給了孫女

爺爺偏心,給孫子一好碗,卻陰差陽錯把最貴的“破碗”傳給了孫女

黑龍江藏友劉鳳英的爺爺傳給她一個絞胎碗,口沿上有磕碰,碗裡面還有一個洞。爺爺一共有兩件寶貝,老人過去非常封建,把好的那一件帶底座的傳給了孫子。爺爺說男孩兒得有吃有喝一生富貴,女孩有飯吃就行了,典型的重男輕女思想。

爺爺偏心,給孫子一好碗,卻陰差陽錯把最貴的“破碗”傳給了孫女

後來弟弟做生意,但是一直都在賠錢,他就把爺爺傳給他的碗賣掉了。因為就只有這麼一個弟弟,當姐姐的就把家裡最值錢的東西,也就是這個碗拿出來,準備賣了替弟弟補上這個窟窿,就算補不上,總能給他貼補一下吧,所以她還專程找到專家給看一看並估個價。

爺爺偏心,給孫子一好碗,卻陰差陽錯把最貴的“破碗”傳給了孫女

專家說這不叫碗,它的名稱是絞胎缽。歷史上絞胎的器物出現的非常早,漢代的時候就有了,但是成熟起來也相對比較晚,基本上在唐宋時期才成熟。在中原地區絞胎最主要流行的是河南鞏縣窯,到了宋代的時候,河南的當陽峪窯把這個絞胎髮揮到了極致,現在市面上能見到的最好的絞胎瓷器基本上都是當陽峪窯生產的。

爺爺偏心,給孫子一好碗,卻陰差陽錯把最貴的“破碗”傳給了孫女

絞胎器物流傳下來的非常少,雖然各個地區的遺址裡出土過很多標本,但是殘器居多,整器非常難。劉鳳英的這件絞胎缽從品相上面來說,口沿有點磕,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歷史上燒這類器物的時候是覆燒,就是反扣著燒的,這樣就很容易和窯壁粘連,出窯後往下掰的時候容易把瓷本身拽掉一點。

爺爺偏心,給孫子一好碗,卻陰差陽錯把最貴的“破碗”傳給了孫女

至於碗裡面的這個孔那是非常特殊的,其實是先天故意做的孔,這樣的器物初期在窯火里加工的時候,刻意把方便後期加工的孔打出來,後期可能做把,或者做流,所以不是器物的殘缺部分,反倒是器物的精彩部分。經過鑑定,專家認定這件東西是宋代當陽峪窯絞胎缽的真品。專家認為劉鳳英的這件絞胎缽目前的市場價格在35萬左右,如果口沿上沒有磕損,這件缽應該是六七十萬的價格。

爺爺偏心,給孫子一好碗,卻陰差陽錯把最貴的“破碗”傳給了孫女

根據劉鳳英的描述,爺爺傳給弟弟的那一件絞胎瓷器是一件牙黃色的高足碗,高足碗的器型流行於金元時期,弟弟的高足杯應該是山西窯口。山西窯口的絞胎它的白色和黑色之間的顏色分別不大,對比不鮮明,所以表面的釉呈現一種牙黃的狀態,質量上面比河南當陽峪窯絞胎來說質量還要低一些,而且年代也偏後一些,價格自然就低很多。

爺爺偏心,給孫子一好碗,卻陰差陽錯把最貴的“破碗”傳給了孫女

雖然爺爺比較偏心,重男輕女,但卻陰差陽錯的把一件更珍貴的傳給了孫女。

爺爺偏心,給孫子一好碗,卻陰差陽錯把最貴的“破碗”傳給了孫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