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創作再進階,短視頻還能獨佔鰲頭嗎?

內容創作再進階,短視頻還能獨佔鰲頭嗎?

在過去的2018年中,短視頻呈現爆發式增長,雖然早有預言,但這樣高速的增長卻是我們很多人始料未及的。而同時這其中的隱患在今年也已經慢慢顯現出來了。

在短視頻高速傳播的時候,大量的人流湧入,這也就意味著這個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競爭會刺激創新。

在這個豎屏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在刷著15s左右的短視頻,而且一刷時間就以小時為單位溜走,刷完之後,除了當時短暫的娛樂好像也沒有什麼了,甚至都想不起來自己都看了寫什麼,這就是如今短視頻所欠缺的東西,缺少實在的內容。

就像政治中談到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一樣,我們在突破原有圖文內容的侷限,享受了刷短視頻的快感之後,還是會慢慢回到實實在在的內容創造上,只不過這一次的內容創造不僅僅再是以圖文為主,而是以視頻的方式。

內容創作再進階,短視頻還能獨佔鰲頭嗎?

因此內容創作的下一個出口,會不會是10-15分鐘的長視頻呢?在形式上就比如vlog這種,但在內容上卻更加充實一些,而非簡單的記錄。

為什麼長視頻會是出口?

1、轉化率分析

以Facebook Watch為例,它聚集了臉書上所出現的影片,現在每個月至少有5000萬人次在Watch平臺上觀看至少1分鐘的視頻。當期節目觀看量就突破100萬,而且粉絲留存1萬,這種1%的轉化率其實是很高的,要知道現在一篇文章的閱讀量如果有100W,那留存1000個粉絲都已經是不錯的了。

2、商業廣告機會

對於一個15s的視頻,要麼就是純普通視頻,要麼就是純商業廣告,要想在15s的視頻裡面插入廣告還是有點困難的,即使插入了也達不到一個預期的效果。

在視頻長度到達10分鐘之後,裡面的廣告空間就變得異常充足了,做視頻始終是要回到變現這個點來的,就像YouTube中的長視頻,大部分都是靠視頻中的廣告貼片以及插入滾動模式來做生意的。

3、內容創新發展

用一個字形容短視頻,那就是“碎”,碎到轉頭就忘,片斷化沒有實質內容體驗,因此在內容這一方面,加大視頻長度到10-15分鐘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現在國外的snapchat平臺上很流行一種自主短劇,每集5-8分鐘,每季8-12集。

內容創作再進階,短視頻還能獨佔鰲頭嗎?

它是一部小電視的形式,有劇情有演技,還有紅人的參與,整個作品看下來比國內一些尷尬演技的微電影舒適不止一點點。

還在吐槽國產電視劇劇情拖沓,以及工作繁忙想隨時隨地觀看還能獲得較高沉浸感的時候,這樣的自主短劇就是一個很好的消遣方式。

各平臺的長視頻之爭

1、西瓜視頻

在2018年8月之前,西瓜視頻還是一個短視頻平臺,但數據分析發現,西瓜視頻的用戶呈現出“短帶長”的需求,即一些用戶在看完短視頻片斷之後會去尋找完整的長視頻內容觀看。而後西瓜視頻總經理張楠宣佈:西瓜視頻將全面進軍自制綜藝領域,未來一年投入40億,打造移動原生長視頻。

對於是否能從“愛優騰”三巨頭髮展為四巨頭,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前三家在這個領域已經佈局多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超過的,西瓜視頻想要趕上這幾座大山,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2、抖音

據悉,抖音在12月底的時候就開始小範圍內測長視頻功能,雖然這個長度還沒有達到10分鐘以上,而是2分鐘以上,但是這對於原本的15s以及1分鐘也是一個很好的跨越了,這也說明抖音在向長視頻方向發展。

這個發展過程不像西瓜視頻那樣的跨越式發展,而是逐漸過渡的形式,以後可能還會出現5分鐘、8分鐘甚至達到10分鐘以上的視頻。

內容創作再進階,短視頻還能獨佔鰲頭嗎?

往長視頻方向的發展其實是短視頻的一種升級,而不是誰消滅誰,短視頻依然有廣闊的天地,在完成這樣一個由短到長的過渡之後,長視頻依然可以分離成多個短視頻,這既是對短視頻的補充,也是對它的升級。

在此後的內容創作上,大多數內容創作者不能只是享受短視頻野蠻生長時期的快感,還是應該回歸到內容本身上來,為下一次的內容創作升級做好準備,迎接未來的長視頻時代。

內容創作再進階,短視頻還能獨佔鰲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