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中國動漫離走出去還有多遠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中國動漫離走出去還有多遠

剛帶著女兒去看了《哪吒》。用一個字來評論的話,那就是好。之前也帶女兒看過幾部動畫片,也有外國的,她總是不能安靜的堅持看完。但這次她真的是認真的看完了,回去的路上告訴我說哪吒和敖丙是好朋友,就像是愛莎和安娜一樣。看來藕餅cp還真是深入人心。

其實之前看到哪吒的形象的時候,我是拒絕去看這部電影的。因為這個哪吒,我是真接受不了這樣的審美,重重的黑眼圈,一臉的頹廢加叛逆。跟之前心裡哪吒的形象的差距,可以說是鹿晗和黃渤之間的差距(咱渤哥靠才華混飯吃,相信不會介意的啊)

之前的哪吒形象有很多,在我的心裡他一直是活潑可愛、勇敢善良,充滿著純真和童真的生動形象,用周星馳的話來講那是“美貌與智慧並重,英雄與俠義的化身”。這一切都和這個叛逆的非主流少年差距太遠,第一個感覺就是這個電影太譁眾取寵,這是為了出名,打著經典的旗號在毀經典。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中國動漫離走出去還有多遠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看了電影,我的臉也是被啪啪,打得生疼。

沒想到,哪吒這個頹廢的形象跟整個的故事,還有搞笑的臺詞,竟然非常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搭配在一起讓人感覺還非常的舒服。再配上哪吒時而邪惡,時而難過,時而得意的表情,整個形象非常的完整,立體。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中國動漫離走出去還有多遠

太乙真人

主角哪吒形象豐富立體,其他配角的形象也是塑造的有血有肉。太乙真人一口地道的四川服通發,嗜酒,一身騷氣加正義。李靖,為兒子寧願犧牲自己,卻不願意告訴任何人。哪吒的母親,深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由於身上揹負的職責卻沒有太多時間來陪伴他。申公豹還是那個反派角色,但他的結巴,也給他平添了一絲可愛。總體上說,所有的角色都不是空洞的,不食人間煙火的,更加貼近了日常的生活。就像是曾經叛逆又倔強的自己,就像是那個深愛自己但又嚴格要求、不願輕易表露感情的父母。

故事改動的幅度比較大,但整體比較成功。整體輕鬆詼諧,其中也有多處向周星馳的電影致敬,例如:太乙真人看的神仙的自我修養,火燒褲襠等。故事中既有哪吒面對人們成見時的叛逆與倔強,又有哪吒與命運的抗爭,也有父母對哪吒偉大又深沉的愛。

哪吒目前上映6天,票房已經超過了11億,也連破了多項紀錄。火爆的票房也是對影片質量的最大肯定。而從目前看來,哪吒絕對會成為今年暑期檔的最大贏家。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中國動漫離走出去還有多遠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最近兩年國內也出了一些爆款的電影,《戰狼2》(票房56億),《流浪地球》(46億),《紅海行動》(36億)。但這些電影在海外的票房就實在尷尬了,甚至與十幾年前張藝謀的《英雄》、李安《臥虎藏龍》相比,都還有很大的差距。為什麼這些在國內“封神”的電影,到了國外就水土不服,表現的這麼難看呢。總結下來應該有兩個原因:

一. 有一句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現在的中國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取得了令全世界。到了今天中國電影的投入也是越來越大,一部電影如果投資不超過1億,那是一點牌面也沒有的。到目前為止,國內電影投資最多的就是張藝謀的《長城》,耗資1.5億美元。與中國之前的狀況相比,可以說這幾年,電影業已經有了巨大的增長。就在2012年12月,《泰囧》才成為第一部票房破10億的國內電影。緊接其後,先後出了《西遊降魔篇》、《心花路放》、《夏洛特煩惱》、《捉妖記》、《美人魚》等,相繼破10億、20億、30億票房。一直到《戰狼2》破56億票房,中國電影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

但是和美國的好萊塢相比,那還是小巫見大巫。像《長城》這樣的投資1.5億美元,在好萊塢裡是排不上號的。好萊塢的電影裡投資最多的是《復聯3:無限戰爭》,上下部一共投了5億美元,是《長城》的3倍多。就算是《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也投資了4.1億美元,大大超過了《長城》。可以看出僅從投資這方面來說,中國電影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短時間內,是很難追上的。現在的電影就是燒錢的,明星片酬、道具佈景、特效動畫,這些都是要花錢的。就拿哪吒來說,導演餃子,也明確說過因為錢不夠,電影不得不刪除了兩段故事。從這方面來說,中國電影相比好萊塢的電影,還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繼續發展。

二. 中外的文化差異。文化的差別是最根本的不同。匈牙利詩人裴多斐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可以看出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自由的寶貴,超越了生命。而在東方文化下的選擇是什麼,最近看《長安十二時辰》,李比問徐賓“什麼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全之策”,徐賓答“活著”,“只有自己活著,才能辦好自己想辦的事情”。

這只是東西方文化中,一點小的不同。試想,我們的電影講述的故事,其中是有我們自己的文化內核的。西方人如果根本就不認同這個內核,或是因為不瞭解,根本就看不懂。那他們怎麼可能會喜歡這樣的電影。那如果說我們按照好萊塢的套路拍一個怎麼樣呢?可能會更糟糕,一沒人家投資大,二又沒人家套路熟,拍出來可能更是一個四不像,國內國外觀眾都不會喜歡。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中國動漫離走出去還有多遠

實際上我們還是有一部分電影,在國外取得了一些成績,像是老早的動畫片《大鬧天宮》,還有之前說的《英雄》,還有其他一些也在國外獲過獎的電影。這說明了一句話“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大鬧天宮》《英雄》這兩部電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張藝謀導演的作品畫面都是非常的好看,像《英雄》就是,利用色彩結合劇情,整部電影都像是攝影藝術,而《大鬧天宮》的畫面也是很有中國水墨國畫的特色,孫悟空的臉用的是京劇臉譜。這兩部可以說對於西方人來說都是依靠畫面取勝,就像某些外國人評論《哪吒》“畫面細膩漂亮,故事不行”。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中國動漫離走出去還有多遠

所以,中國電影現在做的就是,先講述好我們中國自己的故事。首先進入日韓、東南亞市場,同屬於儒家文化圈,進入的難度會比歐美簡單的多。慢慢積累經驗,擴大影響,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慢慢地,只要西方熟悉了中國的文化,中國電影肯定也就在歐美,扎穩了腳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