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峰:自覺踐行初心使命 舉全省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知之深、愛之切。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離京考察的第二站就到阜平縣訪真貧、看真貧,對脫貧攻堅作出重要指示,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7次視察河北,每次都對扶貧脫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強大動力、指明瞭前進方向。河北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紮實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以脫貧攻堅實際成效堅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目前,全省6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74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2.1%下降為0.07%,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在國家考核中取得好成績,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領導責任工作責任

河北脫貧攻堅任務重。黨的十九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實舉措,把各項任務抓實抓細抓到位。

健全組織領導體系,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面加強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層層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建立和落實定期研究脫貧攻堅、縣鄉黨委書記“擂臺賽”、五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等制度。省委先後45次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和專題會議,7次召開16萬人參加的五級幹部電視電話會議,舉辦“擂臺賽”1400餘期,34位省級領導幹部每人分包1個貧困縣,推動脫貧攻堅持續升級加力。

健全投入保障體系,集中財力辦大事。發揮政府投入的有效作用,優先安排、足額保障、逐年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兩年多來累計投入357.93億元,其中省級財政2018年投入41.11億元,2019年投入55.0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14%、33.9%。同時,加大資金整合使用力度,嚴格規範資金管理,實行貧困縣扶貧資金審計全覆蓋,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資金使用效益。

健全工作推進體系,跟蹤問效督落實。著眼實現工作務實、過程紮實、結果真實,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省重點工作大督查和巡視巡察的重要內容,開展明查暗訪,加強常態督查督導。今年以來,組織開展“百日攻堅聯合督戰”,發現問題立即交辦,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每月一通報、每月一約談,倒逼各項工作落實。

健全考核問責體系,正風肅紀樹導向。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完善省級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辦法,對地方和部門實行責任捆綁和“雙線”考核並強化結果運用,持續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8名實績突出的貧困縣縣委書記提拔為副廳級幹部並繼續兼任縣委書記,1187名駐村幹部提拔重用,對工作不嚴不實和失職失責的6名縣委書記、2名縣長給予免職處理,起到重要的激勵和警醒作用。

堅持聚焦目標標準不動搖,確保脫貧質量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從河北情況看,“兩不愁”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三保障”還有薄弱環節。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全面查漏補缺,加大力度,補齊短板弱項,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根基。

實施義務教育提升專項行動,不讓一個貧困學生失學輟學。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計,完善動態跟蹤監測、入學聯控聯保機制,實行“一對一”包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逐人落實教育扶貧補助政策,2018年以來安排補助資金6.88億元,“三免一助”政策資助貧困家庭學生19.99萬人次。投入專項資金19.6億元,新建、改擴建校舍面積58萬平方米,促進了貧困地區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實施基本醫療提升專項行動,使貧困群眾方便看病、看得起病。加快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實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消除了村衛生室和村醫“空白點”。完善基本醫保 大病保險 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實施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報銷服務,25種大病集中救治率達到99.51%,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1.4%,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貧返貧。

實施危房改造提升專項行動,保證群眾住房安全。把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危房全部納入改造計劃,2018年以來投入專項資金13.4億元,改造農村危房70590戶,提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對今年動態新增的1564戶農村危房,全部納入改造範圍,省級財政配套2.13億元,確保6月底前全部完成。

實施飲水安全提升專項行動,全面解決一些區域高氟水問題。加大用水設備改造力度,用好引江水、引黃水和水庫水源,有序關閉自備井,加強水源保障和水質監測,綜合治理地下水超採。兩年多來,解決35.37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讓農村居民都喝上了乾淨衛生水。

實施“雙基”建設提升專項行動,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累計投資23.5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項目2786個,其中新建改建農村道路13011公里,光纖寬帶和4G信號實現全覆蓋,貧困村面貌大為改觀。

堅持落實精準扶貧脫貧基本方略,切實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我們在全省組織開展以“六個清單”為主要內容的脫貧攻堅“回頭看”,逐項進行全面排查,因人因戶精準施策。

深化產業就業科技扶貧,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把發展生產作為主攻方向,堅持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推廣“農戶 專業合作社 基地 協會”的“四位一體”生產經營模式,實施特色產業扶貧項目5.3萬個,做到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面向京津推動跨省就業,開發扶貧公益崗位,大力發展扶貧車間,幫扶28.33萬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創建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81個,選派1萬多名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技扶貧。2018年和2019年,全省國定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1.4%、12.4%,分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5和2.8個百分點。

深化易地搬遷扶貧,以創新舉措滾動實施“空心村”治理。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用足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納入“十三五”搬遷計劃的30.2萬人全部搬遷安置,406個集中安置項目全部交付使用,啟動1073個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搬遷工作,今年年底前完成治理任務。下功夫解決好搬遷後人員就業創業問題,配套建設632個扶貧產業園區(項目),積極探索搬遷村村改居和群眾農改非政策,有條件的依法依規賦予安置房大產權,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逐步能致富。

深化大扶貧格局,充分發揮各類幫扶資源作用。堅持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2018年以來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直接投入幫扶資金3.94億元、引進資金16.32億元,京津對口扶貧投入財政資金41.62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768個,駐冀部隊出動30多萬人次、投入和協調幫扶資金2.2億元,有效推動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組織開展“千企幫千村”行動,動員1.12萬家企業和社會組織結對幫扶1.64萬個行政村,累計投入資金57.9億元,幫扶貧項目、幫產銷對接、幫就業創業,貧困群眾得到實實在在實惠。

堅持建立健全防貧長效機制,切實鞏固和提升扶貧脫貧工作成效

著眼於防止已脫貧人口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促進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堅持脫貧和防貧一起抓,對228.9萬貧困人口和157.5萬低保對象,全部建檔立卡,分類實施幫扶,實現了脫貧人口零返貧,2019年全省新發生貧困人口同比下降94.2%。

深入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堅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今年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比上年增長26.5%,全省8414個駐村工作隊、24923名駐村幹部克服疫情影響,全部到崗開展幫扶工作。

深入推進政策和體制創新,確保“不讓一個人掉隊”。制定關於建立健全脫貧防貧長效機制的意見,形成黨政主導、市場運作、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加強常態化排查和監測預警,緊緊盯住貧困線和低保線兩條標準,對全省排查出的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的2.9萬戶、6.7萬人,全部納入幫扶範圍。

深入實施社會綜合保障,織密築牢防貧防線。創新設立社會救助基金,省級投入財政資金1000萬元,市縣按照不少於500萬元的標準投入引導金,重點資助扶貧兜底政策覆蓋不到、有特殊困難的群眾。同時,充分發揮防貧保險作用,有效防止致貧返貧。今年以來累計救助防貧對象1.9萬戶3.1萬人,救助金額4044.7萬元。研究編制“十四五”鞏固脫貧成果規劃,加快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動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堅持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扶貧脫貧,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目標標準、精準方略、從嚴從實,加大投入力度、工作力度、幫扶力度,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抓好國家考核反饋意見整改,確保脫貧攻堅戰如期圓滿收官。

著力抓好要素供給,推動貧困地區復工復產。強化政策保障,嚴格落實支持和優惠政策,出臺生產補貼、減免租金等措施,支持帶貧益貧企業和扶貧項目復工復產,全省扶貧龍頭企業復產率達到98.39%,扶貧車間復工率達到98.49%。強化交通保障,開闢“綠色通道”,推行健康碼跨區域互認,加強客運、貨物運輸管理服務,確保員工回得來、原料供得上、產品出得去。強化資金保障,將扶貧工程項目預付款比例調高至項目資金的50%,目前扶貧項目已開工8461個。

著力創新服務舉措,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就業。通過促進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扶持一批,採取提供就業補助、開通專車包車等措施,“點對點”幫助貧困勞動力返程務工。通過深化京津勞務協作輸出一批,及時發佈崗位需求信息,做好崗前培訓,培育打造“燕趙家政·河北福嫂”等特色品牌。通過開闢就業崗位解決一批,積極開發與疫情防控相關的鎮村保潔環衛、防疫消殺、社區巡查等臨時性扶貧公益崗位,促進就近就地就業。目前,全省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達53.4萬人。

著力加強動態幫扶,切實防範因疫情致貧問題。完善信息化監測預警系統,對存在因疫情致貧返貧風險的,加強跟蹤管理,統籌運用產業就業、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殊人員救助供養等政策措施,紮實做好紓難解困工作,切實兜住兜好保障底線,確保脫貧工作不受疫情影響。

著力開展“抓黨建、促脫貧、保小康”活動,切實夯實基層基礎。大力整頓軟弱渙散農村黨組織,配齊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加大基層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黨支部、村委會、保潔隊、服務站、合作社協調聯動的農村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努力為每個貧困村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構建凝心聚力加油幹、攜手脫貧奔小康的生動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