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人詩中看古時的酒館究竟有多多

從古人詩中看古時的酒館究竟有多多

首先,想到的就是唐代,杜牧杜樊川的《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請注意,隨風飄揚的酒旗,水村有,山郭有,也可以說是“多少酒旗煙雨中”啊。

唐張籍《成都曲》——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

酒家多到可以選。

唐岑參《戲問花門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還有,劉禹錫《楊柳枝》——

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落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最熱鬧的,要算白居易的《送東都留守令狐尚書赴任》——

地稱高情多水竹,山宜閒望少風塵。

歌酒家家花處處,莫空管領上陽春。

其實,早在漢代,酒館就似乎普遍。例如,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生活困苦無著,便到臨邛,將車馬典當,盤下一家酒店,文君站在壚前賣酒,聊以為生。

漢代詩人辛延年的《羽林郎》寫道——

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

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

……

魏晉時期,詩人左思在《詠史》中寫荊軻刺秦之前——

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震。

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

到了宋代,酒家興盛,有過之而無不及。

請看北宋王安石的《鍾山晚步》——

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

槿籬竹屋江村路,時見宜城賣酒家。

時時可見。

北宋沈與求的《石壁寺山房即事》——

望斷南岡遠水通,客檣來往酒旗風。

畫橋依約垂楊外,映帶殘霞一抹紅。

南宋陸游的《閒遊》——

好事湖邊賣酒家,杖頭錢盡慣曾賒。

壚邊爛醉眠經日,開過紅薇一架花。

汪元量《湖州歌》——

京口沿河賣酒家,東邊楊柳北邊花。

柳搖花謝人分散,一向天涯一海涯。

白珽《湖居雜興八首》——

龍舟曉發斷橋西,別有輕舟兩兩隨。

春色可人晴較穩,酒家爭出柳梢旗。

南宋辛棄疾的詞《好事近》——

春動酒旗風,

野店芳醪留客。

繫馬水邊幽寺,

有梨花如雪。

劉過的《天仙子》——

不道恩情拼得未。

雪迷村店酒旗斜,

去也是。

住也是。

元以後,異族入主,酒還有,酒文化日衰。有明一代,稍有起色,但特務風起,至清,又留了辮子,哈哈,不說也罷。

(文|圖|重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