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接第一部分生命教育篇)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第二部分:底線教育篇——以清醒冷峻的底線教育守住青少年人生的邊界

底線是一個人品行的基礎和根本,突破了自我底線,就意味著價值觀的崩潰。而“底線教育”就是對於做人最基本的要求的教育,它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它是指如果我們即使因為各種原因處於選擇的困境中,也要儘量確保我們的選擇符合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不會傷及無辜。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基本的底線教育包括:

1、教育孩子要對自己負責,做錯了事就要承擔責任

前文中提到大連加害10歲女童琪琪的13歲男孩蔡某某,在案發前曾多次尾隨騷擾女性。一次,蔡某某跑去掀女生的裙子,受害女生找到蔡某某的父親理論,可蔡某某的父親不但沒有批評教育兒子,反而罵了這位被非禮的女孩子一頓。可見蔡某某的家庭缺乏基本的底線教育。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成長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成長中的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不應該替孩子遮掩,或視而不見、掩耳盜鈴。

從近年來的新聞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熊孩子”的奇葩事蹟: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2014年8月25日,貴陽10歲男孩只因樓外的施工聲妨礙到自己看動畫片,便衝動地用小刀割斷了樓外施工人員的安全繩,致使該施工人員懸在半空中達40分鐘之久。

2015年11月20日,深圳龍崗愛聯愛新小區四名不到10歲的孩子拿著石塊進行劃車比賽,在短短5分鐘內劃傷了54輛私家車,事後維修費用總計超過15萬元。

2018年5月1日—5日期間,江蘇一男孩從高樓連續拋下14個滅火器,所幸沒有傷及行人。

2018年9月9日,鄭州一男孩進電梯後往電梯控制主板位置撒尿,導致電梯突發故障,從五樓突降至地下室,並且電梯門無法正常打開。

…… ……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一樁樁,一件件,不勝枚舉。這些新聞事件中的“熊孩子”,“熊”得各有千秋,“熊”得各具風采;而他們的父母的表現卻驚人的相似——即“否認”、“遮掩”,或是用一句“他還只是個孩子啊”輕描淡寫地帶過。

殊不知,父母的責任就是給予成長中的孩子正面和理性的引導。如果在孩子做錯事時,父母不給予他們適當的訓誡和懲罰,不教會他們對自己所做過的事情承擔責任,那他們就很可能有恃無恐,甚至一步步滑入罪惡的深淵。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2、教育孩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善良,是種在心中的青青小苗,需要給它澆水、施肥、捉蟲,並對它進行悉心培育與周到呵護,它才能一天天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而“惡”是“火種”,一點就著,“易燃易爆炸”。一陣風吹過,可能就是一場火災,就能吞沒一顆純潔的心靈,一個美好的未來。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而底線教育就是要告訴孩子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要守住孩子們心中的善,鎖住,或者說釋放、淨化孩子們心中的惡。

“善”,從來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從愛護一朵野花野草、善待一隻小貓小狗開始(反社會人格障礙的重要表現青少年時期有Conduct Disorder,即品行障礙;品行障礙的症狀之一就是虐待動物或者他人);從為辛勤勞碌了一天的父母奉上一杯清茶、獻上一個擁抱開始,從給忘帶文具的同學遞上一塊橡皮、削上一支鉛筆開始。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惡”,也從來不是從天而降的罪責,它源於我們心中沒有被約束的一點點惡念的蔓延。每個孩子都既是天使,又是惡魔。如果我們任由孩子心頭的“惡念”生長,那麼不受控制的野火將燒盡孩子心田上的芳草,使孩子的人生最終走向失控。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2018年,上海迪士尼樂園裡,一名8歲男孩碰到一名女遊客的臀部,女遊客不由得說了男孩幾句。而男孩媽媽認為男孩並非故意,男孩的行為只是一個無傷大雅的舉動,並因此與女遊客發生嚴重爭執和肢體推搡。結果雙方都進了派出所,網上也為此事鬧得沸沸揚揚。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實際上,這本來只是一件小事,如果男孩媽媽以此為契機,告訴孩子尊重他人是基本的素養,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過失,並及時領著孩子向女遊客表示歉意,那麼就不會鬧得雙方都進了派出所的下場,更不會引起網上諸多爭論,對孩子的身心造成種種不利影響。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風起於青萍之末,有時候決定孩子未來人生走向的,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生活中某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以及家長對這件小事的引導與處理。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全家的焦點,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學習書買了一本又一本,培訓班報了一個又一個。但比起學習成績,建議家長們更應將心思放在對孩子們善惡觀念、是非觀念與感恩之心、悲憫之心的培養上來。因為,從長遠來看,人品比成績重要得多。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3、教育孩子珍視自己與他人的身體,正確對待“性”

時代發展到今天,“性”早已不是洪水猛獸。而性教育同樣是“底線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父母們應教育孩子珍視自己與他人的身體,並給予孩子適時適當的性教育,以使孩子懂得自我保護及與異性交往的“底線”在哪兒,從而避免因青春期的悸動而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防止13歲男孩因強暴未果而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再次發生。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性教育”應各有側重:

(1)對於1—5歲年齡段孩子的性教育

家長們首先應該給1—5歲年齡段的孩子科普生命是怎麼來的,建議用具有童話色彩語言,以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描述。然後可以試著給孩子解釋男生與女生在生理結構上的不同,並告訴孩子們小背心小內褲遮蓋的地方是絕對不能給別人看、不能給別人摸的。當然,偷看或觸摸別人被小背心小內褲遮蓋的地方也是不對的哦。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2)對於6—9歲年齡段孩子的性教育

對於處在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性教育”的關鍵是要教會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包括認識生殖器官的名字與功能。同時,還要告訴孩子們珍視和愛護自己的身體,每天都要清洗被小背心小內褲遮蓋的地方。

此外,家長還應打破刻板的社會性別定位,告訴孩子們男孩可以很溫柔,女孩可以很堅強;男孩可以做護士、幼師與服裝設計師;女孩也可以開飛機、開軍艦、上山下海。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3)對於10—12歲年齡段孩子的性教育

這一階段的孩子處於前青春期,家長應該告訴他們的是各種關於身體發育方面的知識,以為青春期的到來做準備。此外,這一時期家長還應為孩子輸入健康的價值觀,並加強彼此間的親子信任感。一旦親子信任出現崩塌,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就很多事情都不會再告訴自己的父母了。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4)對於13—15歲年齡段孩子的性教育

對於處於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進行“性”的底線教育尤為重要。首先,家長應與自己的孩子一起從容自信地迎接青春期的到來,並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青春期發育特徵,幫助他們消除面對剛發育的身體不自覺萌生出的緊張羞澀心理。

其次,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會不由自主地對身邊優秀的異性產生好感,這是生命的本能。家長們與其過分緊張和擔憂,不如大大方方地和孩子們談起自己的初戀故事,並鄭重地告訴孩子少年時的愛情是純白色的,非常珍貴美好,而一旦偷吃禁果純白就染上了汙垢,純愛就徹底變味了。因此,可以“愛”,但絕不能“越界”。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另外,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荷爾蒙分泌旺盛,大腦前額葉卻沒有發育成熟,所以特別容易激動、叛逆。與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溝通,家長們應儘量放平心態,語氣溫和。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中問題的多發期,但只要引導得當,孩子們大多都能平穩度過這一時期。並真正理解愛、尊重、責任與自我保護的含義,享受理性、自律的生活,為未來的人生定下溫暖幸福的主基調。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最後,成功進行“底線教育”的前提是家長們自己必須有底線。一個對工作不認真,對家庭不忠誠,成天不思進取混日子,出門闖紅燈插隊,走路隨手丟垃圾的人,是不可能當好父母這一角色,不可能讓自己的孩子信服,並給予孩子有效正面的激勵的。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身為父母,我們首先自己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要活得有底線,有原則,有尊嚴,有希望!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避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悲劇重演,三種教育不可或缺(二)

(未完待續)

第三部分:安全教育篇——以理性務實的安全教育護佑青少年一生平安,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