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巖:創新創業教育不是“搞搞活動”而已

日前,在同濟大學內舉行的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第二次年會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促進創新創業創造發展”會議上,一系列與“創新創業”相關的智庫、研究小組揭牌成立,包括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創造研究與發展中心(智庫)、中國高校創新創業產業投資聯盟、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創新創業創造研究工作組、“中國創新創業”出版工程等。這是教育部今年“揭牌”最多的一次會議,也是教育部向各大高校發出的人才培養範式變革的重要信號。

吳巖:創新創業教育不是“搞搞活動”而已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


“我們的創新創業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第二課堂’層面,搞搞活動而已,那是不行的。創新創業,應該貫穿教育全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當天的會議上說,創新應該是高等教育與生俱來的DNA,但在過去,一些教師在大談特談創新的時候,心裡卻並不“真想創新”。

他介紹,教育部今年打響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的攻堅戰。2019年,從制度建設層面抓領導、促管理;2020年從教學質量層面,抓教師、促教學;2021年,從學生成長層面,抓學生、促學習。

“創新創業教育是新的高等教育質量觀,不是戰略上做點小改變就行了,而是要大刀闊斧地進行制高等教育質量革命。”吳巖說這次改革最終的目的是讓中國的高等教育在全世界舞臺上有話語權,“大學就是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是鎮國、興國、強國、復興國家的國之鐘器。”

近年來在創新創業教育變革方面,教育部下了“猛藥”。以教育部等國家部委共同主辦的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例,5年時間,它被打造成為創新創業領域的現象級產品。從最初的20萬人參加,到全球4093所高校的109萬個團隊457萬人參加。

“院士坐在臺上當點評嘉賓,副總理坐在臺下全程觀賽。”吳巖說,大學教育要培養敢闖會創的人才,“90後、00後大學生,從小物質生活條件都不錯,但時代和國家需要他們敢闖會創、有家國情懷,而不是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吳巖說,從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大會提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至今已有20年時間,新時代的學生素養應該從小情調走向大情調,年輕的大學生要家國情懷和“敢闖會創”的血性、狼性。

但目前,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仍然面臨師資短缺的問題。

吳巖介紹,截至目前,各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有近2.8萬人,兼職導師9.3萬餘人,首批入庫的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4492人。“數字太少,導師可以在加個零,45000人差不多。”他說,儘管教育部已先後在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舉辦創新創業導師培訓班,但創新創業師資隊伍仍然“師資短缺,高手太少”。

記者瞭解到,此前教育部出臺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辦法》,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創新性實踐。2019年,118所部屬高校、932所地方高校的3.84萬個項目立項,16.1萬學生參與,項目經費達5.9億元。

吳巖說,我國的高等教育未來要從“從業就業教育”轉變為“創新創業教育”,其中“敢闖會創”是推動高校人才培養範式深刻變革的“質量標準”,是培養新時代優秀卓越人才的核心要素。

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契機,我國高等教育將形成新的“教學質量觀”。在教與學層面,從教師單向灌輸的“單聲道”模式向師生互動的“雙聲道”模式轉變;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也會從“我能行、我會幹”向“我敢闖、我會創”方向轉變。“最終實現中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的轉變。”吳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