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玩手機成“鬥雞眼”:玩手機成癮孩子,父母到底該如何做?

今年暑假很快就要結束了,父母們終於鬆口氣,調皮熊孩子們要去上學了,但有的父母此時很揪心。

安徽合肥的一個9歲男孩因為玩手機變“鬥雞眼”了,據爸爸描述,孩子平時就喜歡玩手機,但暑假玩的比較久,每天大概要玩10個小時,結果眼睛出了問題了。

醫生檢查後,說孩子要修養三個半月至半年,如果不好的話,就要做手術了。

男孩玩手機成“鬥雞眼”:玩手機成癮孩子,父母到底該如何做?

爸爸還說,他也不想讓孩子玩手機,但根本就管不住孩子,只要沒注意,手機就被他拿走去玩。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沉迷於手機,尤其是網絡遊戲。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8年12月,中國網絡遊戲用戶規模達4.84億,其中12-16歲的青少年是網絡成癮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遊戲成癮的患病率約為27.5%。

網絡遊戲傷害的不僅是孩子的身體,也影響了孩子與父母的親子關係,甚至引發嚴重後果。

前幾天,西安的一個12歲男孩因為痴迷手機遊戲被父母批評,情緒激動之下,趁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在自家客廳上吊了。

雖然及時搶救送去了附近的醫院,但孩子的情況並不樂觀。

男孩玩手機成“鬥雞眼”:玩手機成癮孩子,父母到底該如何做?

這樣悲慘的事情並不是個案。

浙江寧波的14歲孩子小孟,因為玩手機遊戲,被父母責罵後,就對自己左手腕連砍6刀。

銅陵樅陽一女孩因為母親想要回手機,但她正在玩,不願歸還,在母親打了她之後,生氣之下,女孩就要跳樓。

但這只是孩子的問題嗎,不是的,正如網友所說,孩子戒不了,管不了,說明教育出現了問題。

平時的教育早已危機四伏,只是需要一個導火線就會爆發。父母不對的態度和行為是孩子沉迷網絡的“危害源頭”。

父母放縱,孩子意識不到手機的危害

相信每個父母都知道玩手機危害很大,但心裡知道不好,孩子要手機的時候,還是會把手機交出去。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看到個視頻。在地鐵上,一個4歲的男孩想玩手機,媽媽並不想讓他玩,但男孩一邊喊叫,一邊打媽媽。

男孩玩手機成“鬥雞眼”:玩手機成癮孩子,父母到底該如何做?

而媽媽什麼反應呢?媽媽沉默不發一言,任由孩子打罵,大概是心疼孩子,也許是覺得孩子在地鐵大喊大叫,很丟臉,最後還是把手機給了孩子。孩子才老老實實坐下,安靜地玩起手機。

男孩玩手機成“鬥雞眼”:玩手機成癮孩子,父母到底該如何做?

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表明:"你平時的言行和期望,或直接或間接的傳遞給孩子,孩子接收到你的訊號之後,便會在潛意識裡朝著你鋪設的方向發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孩子受到父母"放縱"的信號,就會以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沒有錯誤。此時,父母應該正確引導,不要讓孩子被手機"掌控"。

父母打罵,不能讓孩子戒掉手機

從幾個新聞來看,孩子玩手機,父母第一反應都是訓斥、打罵,沒有認真和孩子溝通過。

在《當憤怒毀了你的孩子時》一書中,理學博士Matthew Mckay提及家長髮怒會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

面對情緒失控、語言指責的父母,孩子往往會產生抗拒牴觸心理,會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會更加沉浸在網絡世界裡。

打罵只會讓孩子離父母越來越遠,離網絡越來越近。那麼防止孩子沉迷於網絡,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讓孩子分清楚現實與網絡

孩子本身瞭解新鮮事物是沒有錯的,但網絡世界給了孩子足夠的新鮮感、體驗感,孩子卻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會想不明白虛擬和現實,何為真,何為假。

去年8月份,江蘇省海門市的一個13歲少年跳樓身亡。據孩子的舅舅所說,事發之前,孩子才從南非高高興興旅遊歸來,沒有異常,完全看不出來是要跳樓。

父母也說,家裡條件優渥,學習上不給壓力,孩子也非常樂觀,平時也就愛玩網絡遊戲。

後經過警方調查發現,跳樓原因很可能就在遊戲上,少年墜樓前一直在ipad上玩"吃雞"遊戲,裡面就有跳窗環節,只是出點血,還能活過來,少年很有可能想試試跳樓後能不能活過來,所以才發生墜樓。

男孩玩手機成“鬥雞眼”:玩手機成癮孩子,父母到底該如何做?

多麼可怕!

夜夜沉迷遊戲不能自拔,影響了孩子的身體健康、視力、性格,更讓其沉迷於網絡,分不清現實與虛擬,輕則脫離現實,重則以失去生命為代價。

父母多關愛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遊戲過程可以補償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願望,因為缺失,所以渴求。”

《少年說》有期節目,男孩葉子健吐槽父母只顧著玩手機,都不關心他,每次看他們的時候,他們都在玩手機。

甚至父母為了圖清淨,會把手機丟給他玩,忽略了對他的關愛和陪伴,他覺得吃雞遊戲、王者榮耀才是他的陪伴者,手機才是他的父母。

男孩玩手機成“鬥雞眼”:玩手機成癮孩子,父母到底該如何做?

其中,葉子健的一段話,就是對父母最好的控訴,“為了圖安靜,用手機穩住我,等我長大了沉迷於手機,你們會覺得手機耽誤了我,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小時候是誰,把手機丟給了我!”

這句反問,不僅是葉子健自己的心聲,臺下聽著的孩子們都紛紛鼓掌表示贊同。當你抱怨孩子沉迷手機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反思自己才是那個源頭。

孩子是敏感的,能體會到父母的陪伴是敷衍還是真心。父母們要學會放下手機,不要用“假裝陪伴”,欺騙孩子,而是多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關愛。

轉移孩子注意力,培養其他興趣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小學生沉迷網絡,就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給孩子豐富多彩的生活。” 

既然孩子的注意力已經被網絡吸引了,不如培養孩子其他興趣,讓孩子可以轉移注意力。

下面這位小朋友別看年齡小,才12歲,但可是操作鐵甲的老手了。

男孩玩手機成“鬥雞眼”:玩手機成癮孩子,父母到底該如何做?

在綜藝《這就是鐵甲》中,這對父子帶著“正負極”上場,因為這是母子型鐵甲,所以需要父子同時操作。

別看孩子年齡小,提起鐵甲頭頭是道,操作起來行雲流水,是父親的好搭檔,而且贏得多場勝利。 每次鏡頭切換到他,他都是驕傲、專注、認真的模樣,這應該是一個家庭最好教育的最好體現。

男孩玩手機成“鬥雞眼”:玩手機成癮孩子,父母到底該如何做?

很多父母都可以像這個家庭學習,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做有意義有趣的事情,不僅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還可以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兒童心理教育專家殷紅博說過:“培養出陽光健康的孩子,應該成為每個父母的育兒之策。”相信每個父母只要有足夠的耐心、關愛,一定會讓孩子不沉迷網絡,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