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一歲,你二十四;如今我三十歲,你五十三

父親真的老了。

這次回老家,父親來接我們。老遠就看著路邊站著一老頭,走近了一看,竟然是父親。

乍一看,父親還是父親,說話的語氣、走路的姿態都是原來的樣子。細看,原來歲月並沒有繞過他,他的眼角已經堆起了皺紋,鬢角已經隱隱可見白髮。

我那年輕帥氣玉樹臨風的老爸,到哪兒去了?

在老家發現一張老照片,照片上那個年輕男子,青蔥炙熱,正專注地看著一個剛剛學會站立的嬰兒。三十年過去,那個嬰兒如今也為人母,也開始懂了那樣專注憐愛的目光。

那年我一歲,你二十四;如今我三十歲,你五十三

父親話不多,也不善於表達,但他對於我們的愛並不比其他人少。別人說,父愛如山,他對於我們的感情,用沉默的父愛來形容恰如其分。

父親兄弟姐妹七個,上有一個姐姐,他在男孩子中排行老大。聽爺爺說父親十四歲就開始幫持家裡,上山砍柴、劈柴、挑糧食、掙工分……十四歲的肩膀已經扛起一大家人的生計。那時爺爺在鎮上的水庫工作,一次最小的叔叔晚上發燒,天剛矇矇亮,父親獨自抱著一歲的小叔叔趕了二十幾里路奔走到爺爺那裡。這份擔當和堅毅,一直流淌在父親的血液裡。

然而,即便再能幹,由於性格的耿直,在一群懂得察言觀色的孩子中,父親似乎一直不是那個得寵的。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長成一個男子漢,一副厚實的肩膀和一雙大手撐起了家裡的一片天。結婚前,他是爺爺奶奶那個大家庭的天,結婚後,他是我們一家五口小家庭的天。

父親是一名木匠,在那個年代,會一門手藝不會餓肚子,我們家至今有很多傢俱都是父親親手做的。時代的浪潮起起伏伏,父親的很多同齡人北上南下,做小買賣或是尋找新的契機,而父親一直堅守著那門手藝,以前是因為一家人指望這門手藝養家餬口,後來,傢俱製造也實現流水化作業,父親依然沒丟下這手藝,帶著這手藝去了建築工地。即便後來手頭存了一點錢,卻也因為顧及一家老小,畏首畏尾不敢投資,沒有辦法做一點大的事業去跟命運做對賭,最終還是隻能選擇做一名建築工。

最近幾年,父親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我們常勸他不要在工地上幹了,那麼重的活兒哪是五十幾歲的人吃得消?父親有時也說:“明年就不幹了,明年就在家養點牛羊。”轉眼他已經在建築工地上幹了二十多年,連神仙也厭倦了那樣塵土飛揚的生活吧!可是這話說了一年又一年,父親的事業還是沒換。用他的話說:“幹什麼都有風險,還是老本行最保險。”我們雖恨鐵不成鋼,卻也愧疚、無奈,我們三個子女都是二三十歲的人了,但還是沒能力給父母更好一點的生活。在城市生存,要結婚,要買房,要買車,要養育子女,要做自己的事業……自己都自顧不暇,父親說:“趁他還能動,能幫就幫一點。”

父親雖不拘言笑,但他對於我們的感情卻很細膩,只是有時不會表達出來而已。

聽人說,我還不到一歲的時候,有一次大人要幹活兒,就用絲巾把我綁在椅子上坐著,誰知不知被誰碰倒了,我從椅子上摔下來,額頭磕了一個包,父親立即跑過來抱起我,看到我額頭上的包,眼圈立即就紅了。

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流行玩乒乓球,我也想要一副球拍,中午纏著父母要,母親說我不懂事,在學校不好好讀書,現在家裡這麼忙,哪有時間做這玩意兒。父親見我喜歡,放下飯碗就鑽進他的雜料房,找出一塊木板,拿鉛筆畫了樣子,用鋸子沿著鉛筆印鋸下球拍的樣子,再拿刨子磨平。現在那古樸的球拍早就不見蹤影,父親做球拍的樣子卻珍藏在我心裡。

我讀高中的時候,在縣城的學校寄宿,一個月才回家一次,有一次考試完已經是傍晚了,已經沒有直接到家的車了,但是回家心切,打電話回家,父母讓我坐到隔壁鎮上的車,父親會在一個路口等我。我那時根本就弄不清楚什麼路口叫什麼名字,看到同學們都下車了,我也跟著下了,下車沒有見到父親,我也沒在意,跟著同學一起走。月亮出來了,路邊是田野和樹林,有時還有一兩聲陌生的叫聲。我還在想:父親怎麼還沒來接我?到了家才知道,父親還在路邊等我。後來聽說,父親看見一輛車就跑上去,人都下了也沒看見我,他就在車門口叫我的名字,有的車根本沒有停,父親就追著車邊跑邊叫我的名字,怕我還在車上。我不知道那個晚上,父親追著一輛又一輛的車跑了多遠,不知道他是怎樣焦急地喊著我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最後帶著怎樣的擔心和焦慮回家。

現在我們天各一方,一年也見不到幾次面,見了面,也是與母親的話比較多。單獨與父親坐一起,聊完了一些日常的話,常不知道該說什麼。倒是我的小侄子,很是黏他爺爺,要是家裡什麼東西壞了,總是傲嬌地說:“我爺爺會修!”只要他爺爺一回家,就圍著爺爺長爺爺短,父親倒也很享受孫子的支使,只要孫子有要求,哪怕是上天摘星星,也要盡力一試。他給孫子做風車、做陀螺,忙得不亦樂乎。我看到,他忙碌起來的時候,是快樂的。

偶爾,父親又是嚴肅的,看到我們給他買的維生素骨維力,總是板起臉來說:“買這些幹什麼?不是浪費錢嗎?”只是,現在我也不怕他了,說:“買都買了,你不吃才是浪費呢。”他馬上又不嚴肅了,低聲說:“下次別亂花錢。”

感覺父親現在有些像小孩了。那年我一歲,你是我的頂樑柱;如今你五十三,我也要成為你的依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