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傳奇》確實傳奇上篇——太子申生

看到周圍人都在吐槽《重耳傳奇》,忍不住看了兩集,就前兩集內容來看,槽點確實不少,比如演員服飾,妝容,臺詞,情節等。最有意思的是看到有網友吐槽下面這句話

《重耳傳奇》確實傳奇上篇——太子申生

剛開始沒有反應過來,後來才意識到笑點:“你們有什麼吃屎嗎”。當然劇中“吃食”這個詞並沒有使用錯誤,但確實可以換一個,比如“飯食”等,而緊接著,編劇就用到了“飯食”。

《重耳傳奇》確實傳奇上篇——太子申生

估計編劇可能是抖了一個機靈,以為使用“吃食”這個詞語可以提升本劇臺詞逼格,但是臺詞整體的無腦幼稚緊靠這一處的抖機靈是挽救不了大局的。(吃食一詞在古代白話文小說中用到的較多,比如小說《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等)

在《重耳傳奇》還沒有更新更多劇情前(真怕像網友說的那樣狗血),今天我們來梳理下晉文公的大概事蹟(參考《史記》)。

《史記》中記載晉文公重耳一族與周王朝是同一血脈,“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意思是,晉國第一個開國者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按現在的話說重耳一族是有皇室血統的。

重耳的父親是晉獻公,母親狐姬,當時的太子是重耳哥哥申生,重耳還有一個弟弟夷吾(夷吾的母親是狐姬的妹妹),除此以外還有幾個兄弟,但史料中沒有記載具體事蹟。原本晉獻公這一大家庭挺和諧美滿的,可是在晉獻公五年的時候,晉國打敗了驪戎,晉獻公俘虜了兩個美女——驪姬及驪姬的妹妹,晉國之亂自此開始。

晉獻公十二年,驪姬給重耳(重耳已經31歲)添了一個弟弟名叫奚齊,晉獻公這老頭愛屋及烏就想廢掉太子申生,立奚齊為太子。然而老頭子怕直接廢掉太子引起朝野動亂,於是就把申生派去駐守曲沃,把重耳派去駐守蒲,把夷吾派去去駐守屈。稍瞭解歷史的朋友就明白,王子一旦被趕出京城駐守外地或者封地,那麼這就意味著他已經沒有繼承王位的可能了或者說他老子已經開始討厭他了(當然也有例外,駐守北京的燕王朱棣,不過像朱棣那樣造反成功的不多)。

獻公這老頭走的這一招高棋,明眼的人就知道怎麼回事了,堂堂太子被外派出去,這是要搞事情的節奏啊。但是那些力保太子的人又說不出什麼,畢竟申生還是太子。於是大家相安無事的又過了幾年。

獻公十九年,老頭子估計是厭惡兒子到了極點,也可能是老昏了頭就對驪姬說:“老夫要廢掉申生,立吾兒奚齊為太子,元芳……不,驪姬你怎麼看?”

按正常人的思路來說,聽到這樣的話肯定是喜極而泣,然後裝模做樣勸老頭子要顧及父子情深,他們都是我們的兒子,誰做太子都一樣,最後半推半就的同意就得了。

可驪姬不是一般人,她回答:“太子之立,諸侯皆已知之,而數將兵,百姓附之,柰何以賤妾之故廢適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殺也。”,什麼意思?就是說,申生被立為太子是諸侯盡知的事情,況且申生多次帶兵不打仗,很有威望,深得民心,如果大王因為寵幸我的原因而廢掉太子的話,臣妾就要自殺了。

細細品味這句話,你會發現,驪姬這個人不是一般人,至少比獻公這個老頭清醒多了。因為她清楚的認識到,太子申生暫時是不能被廢的,最起碼來說不能無緣無故被廢,因為太子申生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是嫡長子,公認的晉國太子,並且諸侯都知道。

地利:駐守曲沃,多次帶兵,有自己的軍隊。

人和:深得軍心民心,有百姓依附。

所以一旦此時申生無故被廢,她的兒子奚齊成了太子,她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而只要申生振臂一呼,那麼她和她的兒子都要謝幕了。

於是,驪姬開始了等待,獻公也悟出了點東西,大家又再次相安無事過起日子。

獻公二十一年(重耳40歲),驪姬開始了她的表演。

驪姬告訴申生說:“你父王近段時間常常夢到你的母親,很是思念,可怎奈國事纏身,無法前去,你應該趕緊去拜祭你的母親,然後把祭祀的肉帶回來給你父王,以盡孝心。”

作為孝子,並且目前地位已是不穩的太子,申生自然不敢懈怠,拜祭完母親後趕緊把祭祀用肉拿回來送給獻公,可恰巧獻公外出打獵,於是申生想也不想就把肉放在了宮中。

驪姬藉機讓人在肉上塗抹毒藥,等獻公回宮要吃肉時,驪姬說了一句話:“這肉從宮外帶回來的,還放了那麼久,還是讓其他人先嚐嘗,可別吃壞了大王你的肚子。”獻公這老頭一聽,甚是有道理,就把肉餵給了狗和宦官。沒過多久,狗和宦官倒地而亡,驪姬嚇得抽泣著說:“太子如此殘忍,竟然想要弒父,你當初要廢掉他,我還替他求情,我真是瞎了眼。這也都怪我們母子,我們母子還是自殺算了,省的你不在了我們被申生迫害……”

申生得到消息逃到了新城,獻公抓不到他,就殺掉了申生的老師。眾人勸申生逃亡其他國家,以待東山再起,可申生知道自己的後路已被驪姬堵死,慘淡說道:“被此惡名以出,人誰內我?”意思是說,帶著弒父的惡名出逃,又有哪個國家能接納我呢?於是申生自殺身亡。

太子申生最後自殺頗有扶蘇當年的味道,太過柔弱,真心不適合帝王家的鬥爭,再看驪姬,真乃宮鬥高手。上篇結束,下一篇重耳進入鬥爭旋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