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精選|華為事件啟示錄: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

最近一段時間,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莫過於美國政府對華為公司的瘋狂打壓。出乎意料的是,面對美國政府的無端制裁,華為並沒有像曾有著相同遭遇的中興一樣逆來順受,而是表現出了一個民族企業應有的氣節,為自己迎得了無數的喝彩與支持。

很多人都表示不解,華為到底有多牛,美國為何要打壓制裁華為?同樣都是500強,同樣都是遭美國打壓,為何華為可以做到很硬氣,而中興卻毫無還擊之力?接下來,我們就從華為遭美國打壓制裁說起,來看看華為事件中華為與中興的不同。

熱點精選|華為事件啟示錄: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

  • 以莫須有罪名為中企設障,華為遭美國打壓制裁

一直以來,美國都打著“通信安全”的幌子,費盡心思地向多國“警告”華為設備的風險,而在一系列鋪墊之後,美國終於展開了行動。

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正式宣佈,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然而,華為不是中興。面對美國的打壓制裁,華為表現出了驚人的民族氣節。

5月17日凌晨,華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發佈了一封致員工的內部信稱,華為多年前已經做出過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

就在華為“備胎轉正計劃”公之於眾後不久,華為緊接著又曝出了自主研發的鴻蒙操作系統——華為自主研發的手機操作系統已經成熟,最快將在今年秋天、最晚於明年春天面市。

雖然華為的“備胎轉正計劃”並不能絕對代表結果,但依然給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在核心技術上早已有所準備的華為,不會因為美國的打壓制就輕易就範,更不會像中興一樣接受美國的監管。

美國打壓、備胎計劃、自研的鴻蒙操作系統……這一系列敏感的關鍵詞,一時間將華為推向了風口浪尖,同時也吸引了很多人開始深挖華為的發展史:華為到底是什麼樣一家企業?泱泱大國,為何會對一家中國企業下手?美國究竟在“怕”華為什麼?

要解開這一系列問題的謎底,還要從華為所在的信息科技行業及5G說起。

目前華為的業務主要有三大板塊,分別是:通信業務、企業用戶和消費者用戶。而在美國最為看重的通信設備領域裡,華為的發展更是順風順水,不僅遠超蘋果、三星,甚至已經趕上了很多美國公司。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華為在海外已建立了16個獨立的研發中心,擁有包含核心網、接入網、傳輸網、終端、平臺等全套的解決方案。截止今年3月,在5G技術的必要專利方面,中國佔據了34%,其中華為就佔據了1554件(佔比15.05%),位居全球第一。

不僅如此,在消費電子領域,華為更是用了短短几年的時間,就擁有了與蘋果、三星等行業巨頭爭鋒的實力。而在被視為下一波技術紅利的5G芯片上,目前只有高通和華為擁有這個實力。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一直視通訊技術為未來發展命脈的美國有些懼怕。

事實上,在華為之前,中國已經有超過100家機構和個人被納入被列入了美國出口管制的“實體名單”,範圍涉及到機械、超級計算機、半導體、航空航天、光學儀器等多個領域的龍頭企業、核心研究機構及個人。然而,華為無疑是眾多受打壓企業中最受矚目的一個。

這或許這正應了那句老話:槍打出頭鳥,因為太過凸出的表現,讓美國覺得華為的存在就是一個威脅,這才導致了後來的禍事。然而無論公不公正,道不道德,華為已經不可避免的身置其中。

熱點精選|華為事件啟示錄: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

  •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很多人可能會困惑,面對美國的打壓制裁,華為怕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涉及軟件產品、硬件產品、製造、供應鏈、知識產權、貿易、法律、政治等多個方面。被列入管制“實體名單”,帶給華為的將不只是政策上的限制,同時還使得很多公司終止與華為之間的合作,例如首批宣告將與華為終止合作的高通以及谷歌。

高通公司的芯片包括許多領域,不僅僅是手機處理器和基帶芯片。而華為的業務也不僅僅是智能手機,還包括通訊設備,其中許多組件都依賴於海外公司的芯片,也包括高通。

其次是技術方面的。在華為的智能手機業務當中,其基帶芯片使用了很多高通專利,比重佔到了高通公司總專利的10%。如果高通拒絕繼續向華為授權這些技術專利,將會帶來很多麻煩,而且很多麻煩是自研芯片也無法解決的。

而谷歌,如果與華為徹底終止合作,帶給華為最大的影響在於操作系統。我們知道,操作系統是智能手機的靈魂,而中國目前還沒有完全自主的操作系統,包括華為在內的眾多中國手機廠商所使用的操作系統基本上都是基於底層的Android系統進行改進。得益於開源的特性, Android系統在移動端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如果沒有了谷歌的Android系統的支持,華為將面臨無系統可用的難題。而華為,雖然暗自開發了操作系統“鴻蒙”,但這個新系統是否能夠成功後補安卓系統,在生態上是否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一切都還是未知。

也就是說,華為雖然早已有所準備,但無論是芯片方面還是系統方面仍然都存在很多短板,一旦斷供將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更何況以上所提到幾點僅僅只是禁令中的一方面,真實的後果遠比想象中的更殘酷。

當然,美國打壓華為自身也是要付出代價的。華為每年從高通購買5000萬個芯片。這筆訂單在很大程度上支撐著高通的利潤。美國禁止高通向華為出售芯片,首先損害的將是高通公司的利益。因此,在華為被禁之後,高通和其他在美國的高科技公司大幅下挫,迫使特朗普不得不宣佈為華為提供90天的寬限期,同時也讓美國公司做好削減準備。

而且還不止高通一家,有一些美國公司的大部分利潤來自於華為的採購。制裁一旦啟動,這些公司很有可能會因為沒有了與華為的業務往來,而面臨裁員甚至是破產。

不難看出,美國一旦啟動制裁,不僅會對華為造成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會為自己帶來反噬作用,即便談不上兩敗俱傷,也可以說是一損俱損。而之所以會是這樣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於華為在國際舞臺上強大的影響力。而這既是美國打壓制裁華為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美國雖然要對華為打壓制裁、但又不敢輕舉妄動的原因。

熱點精選|華為事件啟示錄: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

  • 華為事件啟發: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要問了:同樣都是500強,同樣都是遭到美國的打壓制裁,為何華為可以硬氣回擊,而中興卻毫無還擊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答案很明顯,因為華為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與豐富的技術儲備。中興雖然也是中國國產品牌的頂尖,但是卻因為沒有自己的芯片技術,導致其在危機來臨時,只能任人宰割。而華為就不同了,它不僅有自己的麒麟芯片,而且還在使用安卓系統的同時開發了自己的系統以備不時之需。因此,在面對美國製裁的時候,美國僅僅切斷芯片供應,就導致中興幾近癱瘓,而同樣的方法在華為這裡則行不通。

而這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華為高瞻遠矚的戰略佈局。據相關數據顯示,在研發投入上,華為以104億歐元(約合830億元)排名中國第一,全球第六(蘋果排第七),研發佔比總營收19.2%。而這也造就了華為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技術儲備。

另據國際權威專利數據統計公司德國IPlytics發佈的《誰領跑5G專利?》報告顯示,截至今年4月,全球 5G 標準必要專利總量約6萬多件,中國企業申請的5G標準必要專利數約佔35%,華為以15%的佔比,名列第一。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華為目前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獲得30個5G合同,全世界把5G做得最好的是華為,未來5年華為在研發方面還將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

這就是華為在面對技術研發及面臨未來發展時的態度。可以說,華為著眼於未來,而中興則活在當下,也正是因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才有了華為和中興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華為如日中天,而中興則日趨之下,同樣是來自於美國的打壓,華為以做到底氣十足,而中興則毫無還擊之力。

然而這遠遠還不夠!無論是對於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又或者是一個企業而言,要想在市場發展中不受制於人,就必須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尤其是像通訊行業這樣技術集成度非常高的領域裡,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討不來的,必須要以“國產化替代”,實現“安全可控”。

當凜冬將至,“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了。”這句話雖然是任正非老爺子用來警醒華為人的,但似乎適用於所有企業以及從事有關半導體行業的中國公司。美國打壓制裁中國企業,華為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要想在國際舞臺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就必須手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產權的高端產品。否則的話,就只能任人魚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