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師~生存之痛,裝修大包真的存在嗎?

早就想寫這篇文章了,作為室內設計師的無奈、彷徨與迷茫。在人性善惡與現實生存之間掙扎。

室內設計師~生存之痛,裝修大包真的存在嗎?

我是從設計助理,一個菜鳥開始入行的。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耳朵裡開始聽見“大包”兩個字。好像是從業主發問開始的:你們公司裝修是做大包還是半包啊?

我當時在想,大包,從字面上理解,那包的項目一定非常多,應該說整個裝修工程包了90%以上的項目,才對得起這兩個字。

可是我在將近十年的工作經歷中,從來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大包。充其量就是比其它公司包的項目多了一些。

客戶是希望裝修能夠大包的,這樣省事。客戶找裝飾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省力、省心、省時。要不是為這個,自己找幾個工人隨便裝一下得了。

記不清具體是哪一年了,我開始自己出來創業。我在想客戶想要大包,我就把大包當商品一樣賣給客戶不就完了嗎?這也算迎合市場需求,這樣一定能把生意做大。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我差點把公司做倒閉。現實和你想象中的永遠差著十萬八千里。我只能做自個的主,但是無法左右同行從業人員的思想。脫離市場主旋律註定走不遠。

室內設計師~生存之痛,裝修大包真的存在嗎?

現實中,假如一個裝修工程有100個施工項目。我要做大包生意,報價表自然就報了100項,報價10萬元。誠信經營,如實報價麼,我一直認為自己沒做錯什麼啊?

而市場上很多其他公司設計師也說自己做的是大包生意,報價表只報了60項,報價8萬元。其實每個單項下來比我的報價還貴了不少。

客戶最愛問設計師的一句話是:你們公司裝修大包多少錢?我只是如實回答,在我價格說出口的一剎那,這個單子就被我談飛了。

室內設計師~生存之痛,裝修大包真的存在嗎?

我能感覺到客戶的憤怒,他們買一套房子非常不容易,大多客戶正在辛苦還著房貸。有的客戶為了還房貸,甚至起早貪黑打兩份工。裝修的錢很多人都是跟親朋借來的。

在客戶看來我是一個黑心的商家,一下就比其他公司高出2萬,他們沒有給我留下一分鐘辯解的時間,迅速扭頭離開,就像是離開一家黑店一樣,恨不得插上一對翅膀迅速逃離。他們想用這種方法來懲罰我的貪婪。他們把裝修價格為什麼這麼高,歸咎到我身上。

室內設計師~生存之痛,裝修大包真的存在嗎?

也許有人會說這裡邊有個疑問,客戶就沒發現報價漏項?施工項目報少了嗎?我也一直火大,為什麼這麼明顯的漏項,客戶就是發現不了呢?

多年後,自己終於褪去了年輕時的狂躁,能夠安靜下來思考問題了。我分析有兩個原因。

一、裝修報價表太過複雜,七八頁厚,一百多項,還不包括有的公司把一項拆分成兩項、三項來報就更復雜了。就像相聲裡的作品《報菜名》一樣。普通人根本就記不住這麼多種類。

把不起眼的施工項目少報一些,業主當時根本就發現不了。等後期施工期間發現少了很多項目,但這時已經晚了,早就跟公司簽了合同,裝飾公司合同裡明確約定退單是要賠償違約金的。

室內設計師~生存之痛,裝修大包真的存在嗎?

二、大多數客戶的注意力全在價格上,他只關注這個商品多少錢?自己兜裡的錢夠不夠?沒心情、也怕麻煩研究這繁瑣的報價表。

很多人都自稱房屋裝修就是一件小事麼,沒什麼可操心的。但從經商的角度來看裝飾公司和客戶的矛盾是最多的。這個問題就先談到這裡。

這麼多年,徹底把裝飾公司的報價看透了的客戶,我就遇到一位,是一個女的將近50歲的會計師,在國家部門做審計工作。

室內設計師最害怕服務的3類客戶:老師、醫生、會計。認為他們要求特別細緻。在我看來有些名負其實,他們對待施工中的一些邊邊角角要求確實很細,但裝飾公司的報價是真的沒看懂,就把合同簽了。

為什麼說很多老設計師在公司的業績還不如剛入行的新設計師?老設計師在行業摸打滾爬多年,有了一定的名聲。偷項、漏項這種事不會輕易做的,愛惜自己的羽毛。

室內設計師~生存之痛,裝修大包真的存在嗎?

新入行的設計師,有時是真的沒有自己的客戶懂得多。現實中客戶對比上幾家公司,找每個公司得優秀設計師談方案的同時,順便學習了一些裝修知識。最後比一個剛入行得新設計師懂得還多。

新設計師也不是故意的,是能力真的沒達到,不知道一個房屋裝修完具體有多少項。無意間報價漏項了。

漏項了,但是裝修報價變低了,簽單變得容易了。不明緣由得客戶,一看便宜了2萬,還說什麼?立馬籤合同。

各方面能力還不足的新設計師因為漏項緣故,把裝修市場上的單子都簽下來了。老設計師恪守行業底線,把裝修學通了,報價沒漏項,價格高把單子都談飛了。

明知道很難,還是希望客戶在籤合同之前多對比幾家公司,關鍵是不要怕麻煩。前期省事了,開工之後,發現自己花錢就買了一半的裝修項目。這時真正的麻煩找上門了,但為時已晚。也只能罵罵公司,罵罵設計師而已,籤合同之後現實已很難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