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因為成為了世界性的,給了我們一個回望中國的寬闊視角。

新冠疫情因為成為了世界性的,給了我們一個回望中國的寬闊視角。

中國真正的抗疫或許可以說是1月20日開始的。鍾南山在那天晚上捅破了“人傳人”,舉國震動。僅兩天後,也就是22日深夜或者說23日凌晨,武漢宣告封城。回頭看,這個決定很超前,它對扭轉局面起了決定性作用。很多人當時還沒有反應過來,22日、23日兩天是環球時報員工離京回鄉過春節假的高峰,我勸家在湖北的人就不要回去了,但還是有人走了。其他很多同事也都在那兩天離開了北京,其中還包括外出旅遊的。

以後每一天氣氛都不一樣,到大年初一晚上,也就是25日,北京宣佈第二天開始停止進出首都的所有省際客運,那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那一天中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共1975例,死亡56例。而武漢封城前夕的22日,全國確診571例,死亡17例。也就是說,中國是在這樣的數據基礎上做出武漢封城和全國性動員一系列重大決策的。

英國到3月16日,累計確診1543例,死亡36例。這可是一個6600多萬人口國家的數字,它在歐洲大約相當於中國的湖南省(6900萬人)吧。它也在採取措施,但英國巴斯市15日還不顧輿論的反對舉行了半程馬拉松比賽。

武漢封城和各省採取一級響應措施,使得中國一下子站到了疫情的前邊去圍堵它。那是需要十分強大的決斷力的,今天總結,我們是不是很慶幸國家當時做了那樣的決斷呢?除了中國,絕大部分國家並沒有與疫情賽跑,站到前面去圍堵它,而是跟在疫情的後面跑。有些國家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斷加碼,封城了,關閉邊界了,取消大型活動了,直到把餐館、咖啡館全關了,最厲害的是西班牙,要求全國民眾除特殊情況居家不出,但都因為措施晚了一步,效果大減。

從1月底、2月初開始,中國媒體對武漢一些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住不進醫院的報道給予了大量關注,武漢市缺乏醫療物資的報道也開始不斷刷屏。一些一線醫生缺防護服和口罩,很多病人無法入院,導致疫情在社會上傳播,這些消息牽動了全國公眾。湖北和武漢紅十字會也因此成了輿論靶子。而類似嚴重問題已經在歐洲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國上演多日。

湖北的問題、公眾的不滿沒有就這樣飄在輿論場上,輿論猛烈批評的過程,也是中國各地不斷加大馳援武漢和湖北力度的過程。第一批解放軍醫療隊1月24日除夕夜就空降在武漢了。火神山醫院1月23日在武漢封城的當天就動工興建,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第一批三所方艙醫院2月5日建成,它們隨後共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