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当我们在考虑要不要送小孩来清迈读国际学校的时候,我……

上一篇写完引起了些些反响,我有些不安。但凡有一位父母,因为看了这样的文章,而改变了主意,原来打算送小孩出来的,现在不想了,或者相反,那么有一个人的际遇,是不是从此就改变了,这个事情好像有点大。

前阵子有一位朋友,小孩国内读四年级,郑重地给我发微信说他准备郑重地考虑我的建议。我一顿操作猛如虎地给他回了半个小时的语音(一开始回的是文字,后来体力不支改语音的)。第二天他才回我话,说他跟他太太用了两天时间才把我的语音听完,决定放弃了。我当时就不干了,跟他说我虽然说的都是不利的因素,只是因为好处太多而且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就不用我说了,可惜他去意已决。

我给他发的这半个小时语音,基本上就是提供他一个评估的思路,话说方方面面真的要考虑很多。

学校肯定是要先撸一遍的。清迈的国际学校并不多,老牌的也就那么七、八所,这些应该是有正式认证的。清迈国际学校联盟搞体育赛事,一直也就这七、八所参加。另外还有七、八所,近几年设立或改建过来的,也都可圈可点。这十五、六所学校分门别类分析一圈,有些是不用考虑的,有些是完全没戏的,剩下的选择就更少了。

家庭情况目前支不支持,有些家长可能这方面考虑的少了点。财力是一个方面,时间才是真正的杀手。一旦走出这一步,接下来是十年八年的事,妥妥的持久战。

就像前面我的那位朋友,后来一起吃饭他才私下告诉我,他太太不想辞职,放弃工作。这个就是无解的,哪怕万事俱备,没有合适的陪读,很难。清迈目前提供寄宿的学校很少,几乎没有选择,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完全不建议考虑寄宿。

如果你问任何一位招生老师,什么时候出来留学比较好,所有的回答都会是,越早越好。对于学校,老师,或者小孩,确实是这样。只有对于父母,会有一个心结,中文怎么办?有些父母对小孩有明确的规划,并不在乎以后小孩的中文水平,这个不说。如果介意的,那就只有尽可能的拖后了,个人觉得最晚坚持到五六年级,前提是同步要强化英语……不过这个有点勉强,家长可能会想,我小孩语、数、英都能搞定,还要什么国际学校?这画面太美,不敢想。

到了初高中再想来清迈读国际学校(这个和国内有些拔尖的学生去读美高是两回事),现在越来越难了。过不了语言关,学校不接收是一回事;其实到了初高中,英语不仅是学习课程,更主要是学习工具,大量阅读、写作需要用到,语言基础不行,学术水平就很难提升,而且通常初高中的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相比于小学阶段会下降不少,这也是前面说的招生老师主张越早越好的主要原因。

说到这我想起年初在清迈的一间高尔夫练习场偶遇的一位学爸。他两个娃,大娃国内初二,过来连S学校都没考上(我之前都不知道S学校还有入学门槛),最后落脚在另一所学校还要降一级。小娃还在读幼儿园,看了一所学校说没有学位,他家妈妈不想呆在这里,就带着小的自个回国了。

我可以大致想到他家大娃的学术水平,问他有没有考虑将来读大学、就业什么的,他说这些他都无所谓,他只想让他的小孩“优秀”。

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当时我为什么那么生气,连他租的房子竟然离学校那么远都让我无力吐糟。最后他问我要微信,说我过来时间长,有问题可以请教,我当时回答他说,你这个情况,神仙也帮不了。

一场毫无准备的战役,希望他们现在还好吧!

回到现实,确实是千人千面,牵涉很多细节,难下论断,比如我比较注重的小环境问题。小孩的成长直接受家庭的影响,但是进入学校以后,老师、同学这些接触的人就相当重要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重要。

前文说的,我家大娃三年级寄宿,当时一点问题都没有,完全是因为遇上了一位好的宿管老师,像是菩萨专门来转世引领的。后来不到一年这位泰国老师去澳洲深造,我家小孩才差点要转学回国。

我家大娃之前的学校,一直因为国内学生比例较高而被诟病,但是从三年级开始,我家大娃碰到的homeroom teacher班主任一直都很好,课间经常聚在一起聊天,都是像朋友一样的相处。反倒是现在的学校,虽然整体学术水平较高,但是老师与学生没什么互动,都是上完课走人,我家大娃一直怀念以前的所有老师,好在现在她的同学圈子可以帮助她成长不少。

可惜这些小环境,都是可遇不可求,只能从概率上去评估,声誉好点的学校碰到的概率总会要大一点罢。

……

林林总总,可说的很多,但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总是要落到学娃身上。自己的小孩具有什么样的潜质,做父母的应该是最清楚的,但是我想,有时候可能也不见得。每个小孩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如果小孩的心智只发展到二年级的水平,却因为年龄的原因在读四年级,肯定是很吃力的,这个与聪明不聪明,笨不笨,真的不是很有关系,但是国内的现实好像没有什么办法。

讨论小孩这个话题太复杂,一句两句说不清,以我个人的看法,要读国际学校,自律可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质要求,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然后才有其他可言。现在有手机、电脑、IPAD,自律缺失是普遍的情况,失去了像国内学校那样的管束,对父母的挑战就更高了。

我的行文可能多多少少给人不是很赞成读国际学校的感觉,但实际上我还是倾向于到清迈读国际学校的,不妨再说几个故事。

我家大娃刚过来清迈不到半年,我的一位朋友听到有这样一条途径,马上就跟过来了。这位朋友陪娃上学的故事可歌可泣,这里就不多说了。他家孩子当时国内初三,属于不上不下的那种,拼死了最后读个二本,不过那时候已经完全没有学习状态了。然后这位朋友的朋友,又紧随着跟过来了两个男生,都是初二,一个学习成绩很好,一个就属于拖后腿的那种。

插一句,那时候初二、初三过来可以,现在可能很难很难。

三个男生,简单说,一个学霸,一个学普,一个学渣。

学霸永远是学霸,成为学霸必然是自己有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到哪里都管用。这位学霸不仅学业优秀,而且国际学校的环境为他的社交能力提供了长袖善舞的空间,直到毕业前长期担任学生会主席,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本来他去前50的学校是没问题的,最后遵循内心选择了去瑞士一所大学读政治学——日内瓦有太多的国际组织。

学普过来之后学习态度完全改变了,读完高二,提前一年被澳洲的八大之一预录取,一年后顺利通过考试正式入学,而且学的专业是我那位朋友心心念念想让他学的,只是好像小孩自己倒是另有想法。

学渣的故事是一个完美逆袭的故事。本来在国内考高中都是没有希望的,家里条件也有限。过来之后英语很差,听课都听不了,遇到了一位天使般的老师,按他们的宗教观念看,就是天使了——人美心更善。这位老师主动提出课后帮他补习英语,完全免费。小孩子不仅英语提升,也意识到了这是自己逆天改命的机会,学习的动力就被激发出来了,毕业顺利去了德国学计算机——德国的学校费用比较低,现在学费好像都可以减免的。

没有所谓的好,也没有所谓的不好,机缘巧合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这个暑假是我两个娃这些年来最轻松的一个暑假,临开学的时候送给了他们一句话:孩子不要假装努力,因为结局不会陪你演戏,没想到他们都会抢答了。

再议,当我们在考虑要不要送小孩来清迈读国际学校的时候,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