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電競的最好時代真的要來了?

電競最開始萌芽的時候,和雜草一樣。

沒有工資標準,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更沒有什麼未來保障。熱愛遊戲的人們聚在一起成就了一個個小規模賽事,但發展依舊太慢,在社會上受盡了別人冷眼,更別提家長們視其為洪水猛獸,還要將孩子們抓得去電療。


屬於電競的最好時代真的要來了?


所以那個時候的電競人真的是完全憑一腔熱血在追夢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值得敬佩。

而隨著時代發展,遊戲也漸漸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無論你身在何處,總是能看到老老少少使用手機刷視頻,玩一些休閒遊戲。

這個時候電競的商機就在被逐漸的發現和挖掘。

屬於電競的最好時代真的要來了?

而當王思聰帶著鉅額的資金強勢進入電競行業並進行整合之後,這個行業初步的規則和制度被確立了下來,電競發展的進程被極大的加速了。

我們能看到國內的俱樂部如雨後春筍般一個個建立起來,屬於自己賽區的各項賽事也逐漸完整,獎金池越來越高,選手們也能擁有規範的住宿條件和訓練體系,比起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屬於電競的最好時代真的要來了?

但我們也知道,即便有了資金和制度,電競這一塊還是少一些東西,比如官方的支持:

電競之都

上海可以說國內電競行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幾個城市之一,憑藉著人才和技術等優勢,有許多遊戲公司在靈石路的珠江創意園區裡聚集起來,同時也有多家電競俱樂部在此安家,提供服務的網絡公司更是數不勝數。

要知道上海一在去年的全國網絡遊戲市場收入中佔比達到了恐怖的33%!

屬於電競的最好時代真的要來了?

如此一個發展迅猛的行業自然得到了官方的高度重視,所以上海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針對電競遊戲行業的福利政策,旨在打造一個全球範圍的“電競之都”。

而截止目前成績斐然,上海不僅成為各類大型賽事的首選舉辦地,機構和媒體的建設也相應完善,和傳統體育的運營相比已經不落下風。

選手持證

就在前不久,第一批電子競技運動員證公佈了。上海電競運動協會為國內NB戰隊的選手頒發了“電競選手證”,職業選手“持證上崗”的新時代可能就要開啟了。


屬於電競的最好時代真的要來了?


電競和傳統體育項目雖有不同,但本質類似,都是在競技中取得成績,提升自我。所以這次給予“電競選手證”是政府和社會對電競選手們的認同和鼓勵。

而擁有了這些證件之後,就意味著選手們能享受與傳統運動員一樣的福利補貼;能夠獲得評定和獎項;去國外的時候有協會提供證明,不會再發生“拒籤”這種情況了。

屬於電競的最好時代真的要來了?


整體而言就是從臨時工變成了正式工,擁有了真正社會認可的身份證明。職業選手們終於可以驕傲的喊出“我就是代表中國的運動員”。

正式職業

既然頒發了電競選手證,那得到人社部的認可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4月1日,人社部發布通知,正式確認了13個新職業信息,電子競技員和電子競技運營師都榜上有名。而官方給出的職業定義是:在電競產業從事組織活動及內容運營的人員。

雖然之前處於“灰色地帶”的代練和陪練合法化引起了一些爭議,但他們至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姓名”和保障。


屬於電競的最好時代真的要來了?


而不同於單純的打遊戲,電子競技員除了要參加電競比賽外,什麼收集研究遊戲數據,設計和策劃電競遊戲這種技術分析類的活也要做。

而電競運營師則更為廣泛,什麼推廣,運營,策劃,總結和管理和傳統行業內容運營並無二致,只是運營的內容和遊戲略微搭上了邊。

屬於電競的最好時代真的要來了?


所以別小看任何一個正式職業啊。

人才缺口,機會眾多

新興產業的發展總是會伴隨著巨大的人才缺口,據廣電總局《中國遊戲產業報告》統計,去年國內電競產業規模已經超過912億元,電競用戶規模達到了4.28億人。

但與之配套的電競從業者的人數卻少得可憐,在去年僅為44.3萬人,所以根據數據推算,在2020年時,電競相關的人才缺口將會達到50萬人。

至於薪資方面,報告顯示電競從業者的平均薪資基本與遊戲產業持平,去年的平均薪資達到了11124.8元。

屬於電競的最好時代真的要來了?


雖然平均薪資帶有一定的迷惑性,但總體而言在電競行業中,只要你有一定的經驗,就一定能找到對應的工作和較高的薪酬。

而且論起准入門檻,電競行業可以說是最低的,畢竟這個專業也才剛剛起步,基本都是從其它領域挖人,如果你有一技之長是非常容易在這個領域紮根下去的。


屬於電競的最好時代真的要來了?


寫在後面

而我們得到的好消息還不止這些。

就在近日,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體育產業統計分類(2019)》中,已經提及了電子競技,並將其歸為職業體育競賽表演活動,與足籃排三大球屬同類型。

電競和傳統體育的地位從定義上來講已經相同,或許屬於電競最好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