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假帶動餐飲業加速復甦 南京市民選擇全家出動“嚐鮮”

南京日報

清明時節草長鶯飛,同時,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潛藏已久的餐飲消費需求得到釋放。不少南京市民選擇全家出動“嚐鮮”,有力推動了小長假餐飲消費市場提質擴容。

新開店面,清明假期嚐到甜頭

3月初堂食“解凍”,當不少餐企觀望是否恢復堂食的時候,一家名為“桃葉渡秦淮文化餐廳”的餐企在夫子廟景區悄悄開張。南京珍寶舫餐飲集團公司出品總監林坤介紹,這是集團旗下新開的一家大眾餐飲品牌,人均消費60—100元左右。

清明小長假,為了吸引食客,桃葉渡餐廳推出“100元代金券”。5日,南京白領陳以豪和女朋友點了草捆肉、醬鴨頭、桂花糖芋苗等菜餚,一共消費228元,結賬時,他使用了兩張100元代金券。“其實兩個人點三個菜差不多了,但我們這是今年以來第一次出來吃,意義重大,所以就點了很多。”陳以豪說,餐廳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得很到位,價格也很實惠。

“疫情總會過去,生活總要繼續。”林坤說,開業之初桃葉渡餐廳每日營業額只有幾百元,而依託口碑傳播和景區人氣,清明小長假期間,餐廳客流量提升了30%左右,日營收幾萬元,“在家苦練廚藝之後,南京市民還是更願意出門聚餐,開啟‘吃吃吃’模式,清明小長假或許正是市場等待已久的補償性消費的進階。”

排隊人數、翻檯率成小吃復甦“風向標”

作為復工後的首個小長假,清明小長假期間的消費熱潮極大恢復了餐企的經營信心。“生意有很大起色了,小長假頭兩天的營收比上一個週末提升了20%。”李記清真館店長李永建說。

作為“久經沙場”的餐企掌櫃,李永建有不少指標來衡量生意好壞。牛肉鍋貼是該店的招牌產品,李永建將鍋貼的銷量視為堂食回暖的一個“風向標”,“兩口鍋同時煎,最多能煎110個鍋貼,夠七八個人分。清明假期頭兩天,鍋貼供不應求,最多時有三四十人在排隊等候。”

凡是小吃門店,沒有不在意翻檯率的,當客流量達到一定規模時,翻檯率更是其盈利的決定因素。像李記這樣的小吃店,講究的便是速度和翻檯。據李永建介紹,目前李記有200多個就餐位,清明小長假中午就餐高峰期能全部坐滿,每張桌子翻檯頻次達兩三次。

“家庭消費”促進中高端餐飲消費擴容

清明假期,除了大眾餐飲品牌,中高端餐飲品牌的堂食消費也有了回暖跡象。位於華採天地購物中心的“火麒麟·燒肉·壽喜燒”人均消費250—280元,平時多為商務人群用餐,而這個清明假期,卻迎來了不少家庭就餐。餐廳總經理徐潔告訴記者:“從4日晚餐、5日午餐堂食消費情況來看,營收恢復到了往常節假日的60%—70%。”

小廚娘淮揚菜品牌市場部負責人李女士告訴記者,清明小長假前兩天,家庭餐飲消費比例快速增長,“包間裡絕大多數都是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

為了迎接清明小長假家庭消費高峰,餐企花足了心思。“我們推出了青團等多款春季時令菜餚。”李女士說,清明既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重要節氣,我國自古有“春食”的習俗,這次上架了青團、春筍醃篤鮮等小吃和時令菜,希望給消費者帶去濃濃春意。(翟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