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戰疫“大考”,深圳真的準備好了嗎?

今天,你回到深圳了嗎?

和千萬返深大軍一起殺到的,還有深圳的“NCP大考“。

NCP,國家給“新冠肺炎”確定的簡稱。如果說,武漢的“NCP大考”是閉卷考試,那麼深圳則將迎來一場,已準備了大半個月的開卷考試。大家都能猜到深圳即將面臨的難題,也都看到深圳為之做好的準備。

但是這一次,沒有模擬卷,也沒有多選題,正確答案最終也只有一個。

真正的大考剛剛開始。深圳,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圖片源於深圳衛健委、深圳疾控

截止於2月7日12點

考題1.

千萬返深大軍如何防與控?

必須看到,在目前深圳公佈的300多個確診案例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輸入型案例。那麼在這次返深大軍,究竟會有多少人呢?。

深圳最新的官方常住人口是約1300萬。假設深圳近500萬的戶籍人口都留深過年,就還有800萬非戶籍人口正在返深。但實際上,深圳的實際管理人口已經接近2500萬。

而且從近幾年春運數據看,節後返深的人數都是千萬級以上。其中2019年春運期間,“海陸空鐵”累計來深旅客量達1548萬人次。

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圖@深圳交通

也就是說,就算打個折扣,在疫情未完全得到控制的情況下,短短几天內,深圳必須面對超過1000萬人口的流入。戰疫之下,這樣的數字放在哪座城市面前,都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挑戰。

例如同為返程高峰,上海的虹橋機場、虹橋火車站測量體溫人次達到上百萬人次。截止到2月7日,已發現體溫異常101人。

而據第一現場報道,在深圳的武深高速防疫檢查點,自1月27日至2月1日,共排查超17萬人,其中體溫異常人數25人(均非湖北籍人)。

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不讓回來?這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現在深圳一方面逢車必檢,從航空、高鐵到最新頒佈的入深車輛報備,基本是按照不漏一車、不漏一人的強度在防治。最大限度把發病人員儘快隔離,降低傳播概率。

同時,小區的網格化管理也投入到戰疫之中。2月7日,深圳開始對小區100%實行圍合封閉式管理;出現確診病例的住宅樓單元一律實行14天的硬隔離。不少小區發紙質“通行證”出入小區。

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上述措施是否就是深圳防疫的全部“底牌”呢?針對千萬級人口流入,深圳還有什麼管理辦法和智慧?

何況,深圳還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居住在相對開放的城中村。在管理相對混亂的城中村,特殊時期又應該如何防治管?

我們仍然需要拭目以待。

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圖@深圳衛健委

考題2.

短板醫療如何“硬剛”NCP

從目前的疫情數據看,你會發現除湖北全省外,深圳是全國確診人數第三多的城市(前面還有溫州重慶),而且這是在返深高峰未來臨前的數據。

有病症便要醫護,深圳面臨的第二道考題便是醫療資源

這幾天,有部分網友一直在討論武漢的醫院和床位不足。但是你要知道,武漢的醫療資源可以媲美除深圳以外的全國一線城市,從人員數量到醫院質量,也算在全國排名前列。

那為什麼說是除深圳外呢?因為在醫療方面,深圳是被武漢“碾壓”的那一個。

作為一座極為年輕的城市,醫療短板一直是拖深圳後腿的重要因素。有數據統計,武漢有36家三甲醫院,8.8萬個床位。而深圳的三甲醫院只有16家,相當於北京的1/5、上海廣州的1/4、武漢的1/2,僅比貴陽、蘭州、南寧、呼和浩特多1家。在全國百強醫院榜單上,深圳更是無一入圍。

另外,深圳全市床位僅為4萬多個,也是武漢的一半,但深圳要面對的人口,卻比武漢多了近50%

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當然,戰疫不是比床位。特殊時期,深圳的醫療能否以特色質量取勝而不是數量?目前集中收治確診病人的深圳第三醫院,就是全國標杆性的傳染病治醫院,從醫療設施到隔離條件,都十分具有深圳特色。

再看看目前的戰況,深圳已經累計出院39例,同樣是除湖北外,全國第二多的城市,無死亡案例。另一邊,深圳版的“火神山”醫院也在加緊建設。

醫療這道題,深圳正在全力破解!

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考題3.

復工了,口罩呢?

擺在深圳復工面前最大的難題,便是“硬通貨”口罩。

圳長想請大家數一數,你們家裡還剩多少個口罩?假如每天上班用一個,你又能堅持多少天呢?答案是不是很心慌?

如今在深圳,買口罩已經成為比買房更難的事情了。搖號不可怕,可怕的是號都沒得搖。

當然也會有網友質疑:深圳作為GDP第三的城市,為什麼連一個口罩都搞定不了?其實對於深圳,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可惜,口罩不是。

如今全國的工廠加班加點,每天也只能生產1500萬隻口罩。假設2500萬人口的深圳開始復工,保守估計每天有20%的人需要出門上班,那每天深圳就需要消耗500萬的口罩,佔全國產能的1/3。所以口罩的短缺,是所有城市都無法迴避的問題。

好消息是,兩家深圳企業正在奮力破解此題:比亞迪宣佈到2月底口罩日產能將達到500萬隻,另外龍華富士康到2月底口罩日產能將達到200萬隻。

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口罩之外,臨近的復工還將帶來一系列更加複雜和無解的難題。

例如出行,在深圳有公交車司機確診之後,你上班是會選擇日均客流量600萬的深圳地鐵,還是僧多粥少的的士/網約車?

例如工作餐,早上路邊的早餐還吃不吃?中午你會選擇人員大量匯聚的食堂,還是會選擇接觸大量人員的外賣小哥?

例如寫字樓,我們怎麼躲開密閉擁擠的電梯?辦公室的中央空調會不會成為新的傳播渠道?會議室裡唾沫四濺的頭腦風暴,還能不能開?親愛的客戶,還見不見?

面對這些問題,如果按照專家們的建議,圳長只能想象以後每天深圳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跑步出門,乾糧自帶;爬樓上班,通訊靠吼。

哦,前提是你還有口罩可以出門上班。

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圖@深圳地鐵

考題4.

最難的還是經濟

回顧過往,當我們面臨許多重大問題是,經濟總是最牽動心懸的一個。

“笨蛋,根本問題是經濟!” 當年克林頓競選時留下的名言,如今也是深圳戰疫必須面對的難題。

看看身邊的企業吧,當西貝這樣的億級網紅都在過苦日子了,其他中小型企業面對的又是什麼樣的冬天?

深圳是民營企業的天堂,而且大多數還是中小型的民營企業。這注定了深圳企業可能十分脆弱,他們很可能正在面臨著:每月固定支出的人工成本、隨時斷裂的現金流、大批量未回收的應付款、無法按期交付的所承擔違約賠償,稅收與貸款利息等。

不開工是等死,開工則是拿命在賭。萬一真的有員工被確診了,這將導致整個辦公室、整個車間、甚至整個公司都被隔離14天。

整個2020年,只剩下不到25個“14天”了。

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圳長對深圳經濟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尤其是深圳這種外向型經濟,往往

牽一髮而動全身。

據悉,現在深圳的很多企業都在想盡辦法開源節流,收縮用工需求,優化員工結構,以便有更多餘糧過冬。這就勢必伴隨著失業人員的產生,以及員工短時間內無法再就業的壓力。

與此同時,金融、地產也會受到相應的波及。例如一個月前仍風光無限的深圳房地產市場,已經被丟入了“急凍室”。疫情期房地產銷售的實施性“禁流”,對於高負債率和高週轉率的房企來說,無疑是史無前例的“黑天鵝”。

上述關注面還只是企業,大量在深圳從事基層工作的人口,他們的生活將會如何?的士司機、餐廳服務員、外賣小哥還有快遞員等等,他們是維持一個城市正常運轉的重要組成,也都是手停口停的基層人員。疫情帶給他們的收入以及一系列後續影響,對於深圳,才可能是真正冰山下的“暗礁”。

幸運的是,深圳依然是個高科技製造業為主的城市。如果這場疫情速戰速決,以當年的非典為例,第二產業在疫情過後可以通過加班加點的投入,把之前的虧損儘可能的補回來,整個上下游的產業鏈也能迅速回到正軌。

目前,深圳已經出臺了16條措施,將為企業直接減負600億+,真金白銀地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當然,首先你得“活下去”。

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在這個特別的春天,從武漢到全國每一個城市,我們清楚的看到,戰疫的本質遠遠不止是戰勝病毒,而是對一個城市現代化治理的綜合考驗。當面臨重大公共危機時,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治理的先進性,往往是戰勝危機的關鍵。

深圳的先行示範,決不是高房價。醫療短板、人口流動、物資緊張等等,都只是深圳戰疫的暫時困境。作為改革開放之城,40年深圳積累了大量現代化的治理經驗,從管理者到民間,尊重常識更敬畏規律。

最重要的是,生活在這裡的我們,曾經和深圳城市歷經風雨,有許多具有現代意識的城市公民。這些才是深圳上下一心、戰疫必勝的力量。

考試開始,深圳請答題!

天佑中國,祈福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