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東北人羈絆最深的食物,山珍海味在他們眼裡都不及它美味!

東北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如果說東北有什麼特別好吃的東西,東北人也是能列舉出來很多的。


但如果你問他們最離不開的是什麼,那你得到的回答一定是——大醬。


與東北人羈絆最深的食物,山珍海味在他們眼裡都不及它美味!


在東北,大醬和酸菜一樣,都與東北人有著非常深的羈絆,是東北人飲食文化中的靈魂,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在東北人眼裡都沒有大醬蘸菜來的有滋有味。


就在前段時間播出的《劉老根3》當中,劉老根就表現出了對大醬深厚的執念。


與東北人羈絆最深的食物,山珍海味在他們眼裡都不及它美味!


照顧劉老根的小姑娘為了劉老根的身體健康,每天按照食譜給給劉老根做營養套餐,營養套餐裡都是一些麵包片和甜醬。


但是劉老根吃不習慣這種西餐一樣的食物,反而特別思念大醬,於是有了如下對話:


“你自己偷摸吃大醬,爺爺,你以為我不知道啊,你自己擱屋藏個小碗,那也不能大醬蘸餅乾吃,多不健康。"

“我離開大醬和鹹菜,我根本啥也吃不了,你哪管端上來我不吃,讓我看看行不行,我也能有點食慾啊!"


與東北人羈絆最深的食物,山珍海味在他們眼裡都不及它美味!

與東北人羈絆最深的食物,山珍海味在他們眼裡都不及它美味!

與東北人羈絆最深的食物,山珍海味在他們眼裡都不及它美味!


結果人家就真的給他端上來了一盤大醬,讓他看著,看得人哭笑不得。


看得到吃不到,讓劉老根望眼欲穿,離開大醬的每一頓飯都讓他覺得索然無味。


劉老根對於大醬的熱愛就是東北人對於大醬的常態。


東北大醬看起來沒什麼特殊,但是卻總能讓人沉浮於它的美味,一盤大醬搭配一盤菜,對東北人來說是最下飯的飲食,當吃膩了山珍海味,一盤普通的大醬就能勾起東北人的味蕾。


與東北人羈絆最深的食物,山珍海味在他們眼裡都不及它美味!


在東北人家裡經常能聽到這種對話:


“今天吃啥啊?"

“今天沒做啥菜,就吃大醬蘸生菜吧!"


在東北,大醬蘸菜是飯桌上最常出現的東西,生菜、小白菜、大蔥、尖椒等等都是經常和大醬搭配在一起吃的蔬菜。


與東北人羈絆最深的食物,山珍海味在他們眼裡都不及它美味!


每每說到大醬,東北家家戶戶沒有一家人是沒吃過的,直到今天,在東北農村依然能看到房簷下的醬缸。


而城裡的人們沒有了足夠製作大醬的條件,也會買一盒豆瓣醬放在家裡,可見大醬對東北人飲食的重要性。


如果要探尋東北人與大醬之間的淵源,那可能就要從滿族與大醬的羈絆開始說起。


大醬是滿族的傳統美食,滿族人做大醬的歷史非常悠久。據記載,隋唐時期起,滿族的先祖便開始製作豆醬,而大醬當做蘸料搭配蔬菜食用的這種飲食方法,傳說與努爾哈赤當年南征北戰有關。


與東北人羈絆最深的食物,山珍海味在他們眼裡都不及它美味!


傳說中,努爾哈赤在統一了女真部落後便開始對明朝征戰,但八旗將士們因為極度缺鹽而體力不支,為了解決軍中缺鹽的情況,努爾哈赤決定每征戰到一地,就像女真部落徵集豆醬,如果著急就打飯包吃,既方便又快捷,很快就成了八旗軍必備的營養供給。


後來在行軍打仗中,努爾哈赤一直讓軍廚帶著大醬,後來還有一句俗話說:"兵馬未動,大醬先行"。


在大醬這種既方便又營養的飲食供給之下,八旗軍的戰鬥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打了許多勝仗,而大醬也在這其中立了頭等功,滿族民間搬家時,都會先把大醬搬上去。


後來滿族入關,為了不忘先輩創業艱難,在清宮飲食中總是備著大醬和蘸醬蔬菜,為了符合宮中人的口味,御廚還製作出了多種口味的大醬。


與東北人羈絆最深的食物,山珍海味在他們眼裡都不及它美味!


在古時候,滿族人將黃豆洗淨後做成醬塊,放在室內的棚頂或者櫃頂上,通過室內溫度是醬塊發酵,等到來年舊曆四月十八前去下醬塊刷去綠毛,將其掰碎放入醬缸,鋪一層醬渣撒一層鹽,再加入適量淨水,每日食曬打耙,蒙上紗布防止灰塵進入,經過一個月的日曬,當大醬呈現深紅色,就可以食用了。


現如今的大醬做法與當時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只不過隨著科技技術的提升,許多操作都更加方便了而已。


與東北人羈絆最深的食物,山珍海味在他們眼裡都不及它美味!


對於外地人來說,東北大醬可能只是一道配菜,但是對於東北人來說,是不知不覺融入生活的美食,是菜桌上必不可少的“風景線",吃法多樣,歷久彌新。


你們家裡有自己做過大醬嗎?關於大醬有什麼樣的記憶呢?歡迎評論區互動留言!關注老火炕,咱們炕上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