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少主家教很好待人很有禮貌,很謙遜

郭麒麟雖然是郭德綱的兒子,但他童年時期和眾多徒弟相比,也並沒有什麼優待,甚至因為那時郭德綱條件的艱苦,很多好吃好喝都要先給徒弟吃,以至於現在的郭麒麟在家吃飯都要先問一句

“這個我能吃嗎”,但他的家教可不僅僅是這樣,也正因為郭德綱的家教嚴格,才有瞭如今如此有教養的郭麒麟;

德雲社少主家教很好待人很有禮貌,很謙遜

郭麒麟初中就退學,要是別人家的孩子,初中退學那這輩子不就完了嗎?可郭麒麟卻沒有那種閒散小混混的勁,知識造詣上很是精進,其實這都源於郭德綱的針對性教育!他給郭麒麟定下了一套嚴謹的學習計劃,飽讀古代經典典籍,從《二十四史》到四書五經,從《春秋大義》到《戰國策》,每天完不成不行,郭德綱是相當嚴厲的。在郭麒麟很小的時候,家裡住很多徒弟。後來也總有徒弟來家裡,何雲偉愛吃魚,曹雲金愛吃餃子,每次來王惠(郭德綱夫人)都會做這些他們愛吃的菜。郭麒麟年紀很小的時候,只要有好吃的東西,都是徒弟們先吃,外人先吃,等到何雲偉,曹雲金這些徒弟們吃過了,甚至外邊的花匠都吃完了,郭麒麟才能吃,以至於到現在郭麒麟想吃點東西都得怯生生問一句,我可以吃嗎?公眾場合有爸爸在場,當記者問問題,郭麒麟都會問爸爸,這個我可以說嗎?這樣的家教才造就郭麒麟博學多才,謙卑有禮。

德雲社少主家教很好待人很有禮貌,很謙遜

或許是投身於相聲藝術的原因,郭德綱家裡的規矩特別多,曾經郭德綱在節目中透露,就連他在家裡和父輩說話都要坐的端端正正,開頭稱呼必須用“您”,而這一傳統也延續到了郭麒麟的身上,以至於現在郭麒麟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對年長者的稱呼都是非常尊敬,說話之前都會微微頷首,就連對同輩也是以哥姐相稱;

德雲社少主家教很好待人很有禮貌,很謙遜

相聲是一門傳統的藝術,真正從小就學習相聲的人,接受的多是非常傳統的“家教”和“師教”,不好好學、不好好練基本功,皮肉之苦、棍棒之痛是免不了的,各種禮數更是極其嚴格。很多比較年輕的小朋友可能對此沒有較深的體會,比如現在孔孟之鄉——山東的一些地方、一些家庭,家教很嚴格、還是非常有“禮數”,家裡的小孩從小就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與長輩說話怎麼“用詞”,斟茶遞水的“姿勢”,尊師重教、尊敬長輩的“條款”非常多,這裡面多數都是老祖宗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這些都是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