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比爾·蓋茨捐了一億美金抗“冠肺”到生鮮電商的“戰疫”


從比爾·蓋茨捐了一億美金抗“冠肺”到生鮮電商的“戰疫”


今天一早看到兩條新聞,一條令人感動,一條令人專業。

第一條說的是遠在美國的比爾·蓋茨和愛人一起通過“蓋茨琳達基金會”表示要捐一億美金,用於抗擊新冠病毒。

第二條說在“抗疫”的背景下,生鮮電商新的發力和麵臨的問題。

現在把兩個本不搭界的新聞放在一起,一個是精神,一個是實操。

1

蓋茨夫婦年度公開信強調“放手一搏”,已為抗擊新冠病毒捐贈1億美元。

2月10日,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夫婦發佈了2020年度公開信《放手一搏:蓋茨基金會成立二十年來的思考》。信的靈感來自好友沃倫·巴菲特給他們的建議,巴菲特鼓勵他們“竭盡全力,放手一搏(swing for the fences)”。

“很多美國人是從棒球比賽中瞭解這個說法的。當你放手一搏時,你會用上全身所有的力氣,將球打向最遠的地方。雖然你知道球棒可能會揮空、完全碰不到球——然而一旦碰到了球,回報將十分豐厚。”蓋茨夫婦說。

“這也是我們對於慈善事業的想法。我們不能僅僅追求一點一滴的進步,而是要將我們全部的力量和所有的資源傾注於那些一旦成功,便能拯救生命、改善生活的大賭注。”

從比爾·蓋茨捐了一億美金抗“冠肺”到生鮮電商的“戰疫”

信中提及,這也包括為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在一線不懈努力的人們。蓋茨基金會於2月5日承諾投入最高1億美元,用於支持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相關機構以及其他國際和國家層面的相關機構共同應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這筆資金將有助於加強病例發現、隔離和治療,保護弱勢人群,以及加速開發疫苗、藥物和診斷方法。

比爾和梅琳達在信中表示:“蓋茨基金會的核心理念是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過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二十年過後,儘管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這仍是驅動我們工作的首要原則。”

成立20年來,蓋茨基金會總共捐贈538億美元,其中45%和29%分別投入全球發展和全球健康項目。

“隨著我們邁入新的十年,世界依然充斥著許多動盪和不確定。”蓋茨夫婦寫道,“即使處在這樣一個挑戰重重的時刻——其實也恰好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需要一如既往地支持那些倡導者、研究人員、政府領袖,還有那些奮鬥在一線的工作者們,他們的努力讓更多地方的人過上健康且富有成效的生活成為可能。”

【愚評】向這種偉大的普世精神致敬!筆者瞭解到,有很多言論在黑異邦,說什麼陰謀論造成了這場“瘟疫”。姑且把政治放在一邊,就看比爾·蓋茨的情懷,一下子拿出將近7億人民幣用於“冠肺”治療研究,真的有點像白求恩大夫一樣,具有“國際主義情懷”。


2

從比爾·蓋茨捐了一億美金抗“冠肺”到生鮮電商的“戰疫”

生鮮電商打響新戰“疫” 供應鏈考驗再度升級。

在去年經歷過洗牌的生鮮電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戰“疫”,訂單暴增,缺菜缺貨,配送小哥也不足,有人說是風口,也有人說是考驗。生鮮電商是否有足夠的供應能力,成為疫情期間最大的挑戰。

“疫情本質上是對生鮮到家供給側能力的挑戰。”每日優鮮合夥人兼CFO王珺表示,供給能力越強,這個時候就會有商業機會的出現,能夠抓到溢出的需求。供給側能力不足,生意就無法承受。

“今天送了130單左右,春節這段時間基本每天都是這麼多。”叮咚買菜配送員趙春雷表示,單子比以前多了不少,客單價也高了很多,買得比較多的是米、面、飲用水和蔬菜。

目前,趙春雷所在的站點有15名配送員,還有3名從外地回滬處於隔離中,配送人員相對緊張。但同時,叮咚買菜也在加大力量招人,不過招上來也需要隔離一段時間。

由於防疫需要,大家都主動減少了外出次數,手機買菜訂單量暴增,還有熱心網友總結了一份北京app搶菜指南,定鬧鐘搶菜成為這期間苦中作樂之事。

2月8日早上,鬧鐘一響,小高趕緊在每日優鮮下了一單,除了蔬菜水果,他還買了元宵,準備和家人過個“特別”的元宵節。“如果不定時‘搶菜’,好多平臺要麼售罄,要麼沒人配送。”小高表示。

從比爾·蓋茨捐了一億美金抗“冠肺”到生鮮電商的“戰疫”

公開數據顯示,春節期間,美團買菜北京地區日均訂單量為節前的2倍至3倍;京東生鮮從除夕至初九銷售同比增長215%;叮咚買菜大年三十訂單量較上月日均增長超300%;每日優鮮從除夕到大年初八實收交易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0%。

“我們在疫情一開始,就組織了500噸蔬菜,現在日供給大概在1000多噸,供給量的充分程度甚至已經超過歷史峰值。”王珺表示,但在這個過程中需求太旺盛,已經擊穿了整個行業的供給量,出現部分消費者每天晚上提前囤貨,第二天搶貨,其實每天一千多噸的供給量足夠滿足用戶,這個供給量會隨著到元宵節逐步釋放,提升到兩千噸;再隨著囤貨回退,需求會下降。

對於如何在短時間做到如此大的供應?他還強調,中國上游產能是巨大的,1500噸在裡面是九牛一毛。

王珺表示,公司通過組織解決了封村、封路的運輸困難,以及過年期間產地工人的供給問題,有效地把田間已經生產好的蔬菜運到主要城市的大倉裡去銷售。

經歷過一輪洗牌的生鮮電商該如何活下去,一度成為市場關心的話題,以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為主的前置倉模式能否實現盈利,也一直存在爭議。但在此次戰“疫”中,不論是蔬菜供應、配送速度、人員儲備方面,這兩家生鮮電商都體現出了前置倉的優勢,導致其成為不少人搶菜必備的app。

過去五年,每日優鮮對於用戶的留存,本質上就是靠不斷擴張的供給側能力來提供服務。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進一步斷定,也驗證了我們在供給側,快速組織新運力,和快速組織更大規模貨源的能力。”王珺提到。

事實上,不少生鮮電商在發展初期,還停留在互聯網時代拼流量的思維上,通過燒錢搶佔市場,但從去年以來,靠燒錢補貼的生鮮電商已經被淘汰出局。只有依靠供應鏈能力的提升,把各個環節打通,以此降低價格,贏得市場。

叮咚買菜CEO梁昌霖表示,生鮮電商競爭力可以說是冰山模型,海平面上看到的是規模,海平面下看到的是供應鏈能力,供應鏈不足,其他都會垮掉。

經過此次疫情的考驗,供應鏈能力如何已經被看作是生鮮電商能否持續發展的硬核本領。

【愚評】生鮮電商尤其是前置倉生鮮電商又找到了活路,精確點說是在市場上的不斷質疑下,又有了吸引資本的能力。當然,從業態上看,生鮮電商也很複雜,應該包括各種“買菜”,還有一些社區拼團中的生鮮銷售,從歷史的腳步來看,生鮮電商有著頑強的生命裡,未來市場很大。尤其是在“即時到家”成為零售趨勢的今天,生鮮電商迎來了巨大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