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的馬屁精太可惡,領導幹部必須釐清尊重和拍馬的區別

職場中的馬屁精太可惡,領導幹部必須釐清尊重和拍馬的區別

關於精於投其所好、拍馬鑽營的“馬屁精”,自古以來,且為數甚多。從商紂王時的費仲、尤渾,到北宋時的高俅、蔡京,再到清朝的“貪汙之王”和珅,哪一個不是巧言令色、禍國殃民?

縱觀當前現實工作中的那些溜鬚拍馬之輩,往往是兩面三刀,工於逢場作戲、迎合領導喜好。對上級領導進讒獻媚、唯唯諾諾,對同事和下屬則尖酸刻薄、冷漠無情,抑或挑撥是非,肆意蠱惑。不僅破壞幹群及同事關係,坐收漁翁之利,更是影響著作風建設工作的成效。

這些馬屁精一旦得到重用,必將給事業留下諸多禍患。

善於投其所好的“馬屁精”們緣何會屢屢得逞並獲得舞臺呢?

“制度不在牆上,而在領導口裡。”“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上級重用。”長期以來,職場上瀰漫著一些歪理邪風,加之某些領導幹部立場不夠堅定,經不起“糖衣炮彈”的攻擊,使得那些別有用心的“馬屁精”們有了空子可鑽,有了升遷“捷徑”可走,最終“小人得志”,對群眾禍害無窮。

與此同時,一些求真務實、耿直剛正、不喑鑽營、默默服務群眾的實幹者們卻因跟錯了愛拍馬屁、愛吃馬屁的上級而遭受各樣冷落,工作積極性受到打擊,也有甚者逼不得已,逐漸墮入“馬屁精”的行列中,實在令人惋惜。

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寫道:“夫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在近年來那些落馬的領導幹部中,因嗜之無度、看似不起眼的愛好而招來囹圄之災者不在少數。他們經不起溜鬚拍馬者“糖衣炮彈”的圍攻,最終被用心良苦的“馬屁精”們突破了防線,喪失了為官的基本原則,從而走向墮落。

誠然,在現實的生活中,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愛聽讚美之詞、喜歡被人順從的心理,領導幹部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必須要釐清尊重和溜鬚拍馬的界限,提升辨別忠奸的能力,警惕“糖衣炮彈”的圍攻。

張聞天在《論待人接物問題》一文中說道:“事實上,那些善於恭維自己、奉承自已、拍自己馬屁的人,正是那些最容易把事情弄壞的人。而那些能夠經常指出和批評自己的缺點錯誤的人,卻是對事情最有幫肋的人,最可寶貴的人。”

在作風建設工作中,對於“馬屁精”而言,拍馬逢迎是一種媚權病,更是一種作風頑疾。是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還是全心全意為領導服務,這是判斷是否患上這種作風病的一個重要標準。

而對於領導幹部而言,能否避開“馬屁精”們的圍攻,也是考驗其政治立場是否堅定、拒腐防變能力是否強大一個重要方面。

作為領導幹部,正人首先要正己,如果不能嚴於律己、親賢遠佞,又豈能逃脫投其所好、拍馬逢迎之輩“糖衣炮彈”的攻擊呢?所以,領導幹部須時刻提高對“馬屁精”們的警惕,謹防被“糖衣炮彈”擊中,被反腐之拍“拍”中。

唯有堅持懲治溜鬚拍馬行為,把解決大家難題作為自身“愛好”,方能令“馬屁精”們沒有空子可鑽,沒有“糖衣炮彈”可發。如此,才會贏得群眾的擁戴和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