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的人裝正常,正常的人裝抑鬱

抑鬱的人裝正常,正常的人裝抑鬱

“抑鬱症”已經成了2019年最魔幻的詞彙之一,民間流傳最廣的一句調侃就是:微博人均抑鬱症。

他們說,抑鬱的人裝正常,正常的人裝抑鬱。

古有張國榮,梵高,海子;今有喬任梁,雪莉,熱依扎。這個病被吹捧或被妖魔化的源頭,竟然成了他媽的“明星帶貨”。

抑鬱的人裝正常,正常的人裝抑鬱

我說這個話不是對明星得抑鬱症有啥意見,我想說的是國民對抑鬱症的普及程度真的不高。至少在我上學的時候,課本里還沒有對抑鬱症的介紹,心理健康課甚至經常被佔,老師們覺得這破課不重要,至少比不上數學語文英語重要。

當你鬱鬱寡歡思維遲緩時,他們只會懷疑你的智商。

其實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得病之後才知道抑鬱症這個概念,或者自己的朋友,關心的人,喜歡的明星,是通過他們患病才去瞭解的。

抑鬱的人裝正常,正常的人裝抑鬱

尤其是喜歡的明星,喜歡一個人,就想變得和對方一樣,抑鬱症的“盲目崇拜”就這麼被帶起來的。

因為你瞭解感冒,你知道所有人都會感冒,所以你不會因為喜歡的明星得了感冒而去效仿;但如果你不瞭解抑鬱症,不瞭解抑鬱症病患群體到底有多大,在國內外的患病率有多高,只知道張國榮得過,梵高得過,海子得過,這病你要是能得上,能沒有優越感嗎?

甚至會天真的認為,得了抑鬱症,或許也能搞創作了。

我只能說,這是外界對抑鬱症最大的誤區之一了,完全扯幾把犢子。

抑鬱的人裝正常,正常的人裝抑鬱

我一個朋友之前是做設計的,抑鬱症三年,嚴重的時候根本下不了床,走路都會摔倒,更別提什麼創作欲迸發了,現在已經在家躺了一年半,完全喪失工作能力。他覺得自己腦子是空的。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熱搜:#睡前玩手機增加抑鬱風險#

抑鬱的人裝正常,正常的人裝抑鬱

“據韓媒11月12日報道,韓國崇信女子大學研究人員近日稱:睡前玩手機影響心理健康,因玩手機推遲睡眠時間的人更易患上抑鬱和焦慮症。不光如此,玩手機導致失眠的幾率高達82%。”

單看這個tag是有點扯,不排除有博眼球的嫌疑,畢竟“睡前玩手機”和“抑鬱症”直觀上並沒有必然聯繫。但稍微拐幾個彎兒還是可以說得通的:

睡前玩手機容易剎不住車 → 尤其是看到了一些刺激的信息點(例如男朋友給前女友微博點了個贊) → 於是開始亢奮 輾轉反側 → 順理成章的失眠 → 正常作息被打亂 → 造成人體的激素分泌紊亂 → 在這種狀態下稍微碰上點兒想不通的事就容易抑鬱。

激素分泌紊亂是導致抑鬱的原因之一,或者說抑鬱症的初期表現大多是長期失眠。

抑鬱的人裝正常,正常的人裝抑鬱

失眠總是難免的,之前我一姐們為了治療失眠,每天晚上八點就關機了,主動切斷信息來源,她說臨睡覺的幾個小時必須心如止水。據說還挺管用,現在已經不失眠了。

但我這種工作類型要是敢每天八點關機,可能被立刻開除吧。互聯網不允許斷線。(我有段時間賊愛熬夜看公眾號研究選題,真的很容易失眠,勸大家儘量在白天看公眾號,尤其像山口三姨太那種午飯檔,就著外賣吃可香了)

研究表明,確實是越關心自己的情緒問題就越會抑鬱。

抑鬱的人裝正常,正常的人裝抑鬱

比如我可能要被老闆開除了,我完蛋了;我男朋友快兩個小時沒回我微信了,他是不是死了,好擔心好焦慮啊;我今天給那個誰評論了朋友圈,她為什麼沒回我,是不是我說的話太沒分寸了;我已經翻了他異性朋友的微博倆小時了,我確信他倆就是有事兒,我操了....... 等等。

發現沒,一切跟人類有關係的破事兒,都挺容易糟心的。而且你就是覺得,不會好了。

抑鬱的人裝正常,正常的人裝抑鬱

你可以試著把眼光放在更加宏大的事物上,跳出去。

比如冰島的極光、荷蘭格羅寧根南部的帕特斯沃爾德湖,比如毛姆、卡夫卡、王爾德、海明威的著作,比如Coldplay、巴赫、Pink Floyd、坂本龍一的音樂,比如昆汀、北野武、侯孝賢、中島哲也的電影.....

再不濟捋著豆瓣電影Top250看下去,也比琢磨自己那點破事兒有意義。

音樂文字電影之類的東西會把你帶入到一個漩渦裡,讓你忘掉近處的事情,為“能看到”和“能聽見”感到榮幸。

抑鬱的人裝正常,正常的人裝抑鬱

真的,仔細想想每次陷入焦慮情緒都是因為那些說出來都不值一提的破事兒,但往往越是這種事兒就越難控制,控制不住情緒就更討厭自己,只有崩潰。你得告訴自己,你值得更廣闊的世界。

為美好的事情而活。

只要不關心人類,屁事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