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免疫”的背後

“集體免疫”的背後

英國是歐洲大國。英國人素以嚴謹著稱,頗有紳士風度。面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英國和德國政府最早提出了“集體免疫”的對策。在一個高度發達和崇尚“自由、民主、人權、博愛”的國家,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來臨,危及民眾生命和健康的情況下,竟然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做出這種“不負責任”的事,顯然有違常理,有悖常識。但作為一屆政府,既然說出這種話來,肯定有他的道理,甚至有一定底氣,並做好了必要準備,當然包括捱罵。


“集體免疫”的背後


聽其言觀其行,只要看一下英國政府的所作所為,不難發現其中的端倪。英國政府的所謂“集體免疫”,首先是說給本國民眾聽的。因為英國民眾早已習慣了崇尚自由,只要不是法律明令禁止的,想怎麼著就怎麼著,政府的話沒有約束力,有約束的話也不願意聽,頗有些“我行我素”的味道。

基於這種情況,如果一上來就號召民眾戴口罩、居家隔離、不集會、不上街,不隨便外出活動,就等於限制了人身自由,侵犯人權。民眾肯定不接受,或示威或抗議,把政府告上法庭,也不是沒有可能,或許還能勝訴。這樣一來政府就非常被動。如果產生對抗情緒,接下來的事情會更難弄。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要推行自己的主張,就必須採取一定措施。如果完全由著民眾的興致來,後果會更糟。或許出於無奈,才效仿中國古人,用了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招數。先是擺出一副“不作為,不負責任”的架勢,公然宣佈實行“集體免疫”:讓全國百分之七八十的人感染新冠病毒,通過感染新冠病毒使人產生抗體,從而達到阻止新冠病毒傳播的目的。

接下來又在著名的海德公園建了一座停屍房,以吸引人們的眼球,引起民眾的警覺警覺。還對外宣稱:實行集體免疫,全國可能有十分之一的人死於新冠病毒肺炎。英國總人口是6600萬, 這樣算下來,就要死掉60萬人,這個數字還是蠻驚人的。在4月3日的一場記者會上,英國英格蘭首席醫療官又給出了更嚴重的警告:80%的英國人口可能會被感染,其中1%被感染的人會死於該病。不過他同時強調:實際感染情況可能會遠低於這個數字。

對這樣的結果和這種政府行為,英國民眾肯定不接受,有罵的,有抗議的,全國上下反對聲一片。於是,政府就和民眾協商:不實行“集體免疫”也行,但必須實行戴口罩,居家隔離,減少戶外活動,不能集會等抗疫措施。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首耳熟能詳的詩出自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大意是生命可貴,愛情崇高,但與“自由”相比,兩者皆不重要。這裡的“自由” 代指國家存亡。毋庸置疑,英國民眾是崇尚自由的。但是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現,給出了一道具有哲學意義的二難命題:離開生命,自由就失去了載體和應有之義,如果要保護生命,就必須失去部分自由。“兩利相較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中國人的智慧同樣適用於英國。經過權衡,英國民眾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政府提出的防疫方案和措施。

或許這就是英國政府宣佈“集體免疫”的隱情之一。說嚇唬也好,誘導也罷,只要管用就行,目的就是讓民眾聽話,接受政府的提議,說白了是一種“駕馭”之術。

考慮到醫療衛生資源有限,為了把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儘可能多地用於救護本國公民,英國政府煞費苦心。我們不能指責英國政府這種想法或做法不對,難就難在必須顧及國際輿論和形象,有些話又不便明說,所以就只好拿“集體免疫”說話,意在把居住在英國的外國人和留學生“嚇走”。這或許是英國政府宣佈“集體免疫”背後的隱情之二。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時,在英國的華人和留學生為了支援國內抗疫,幾乎買空了英國的口罩寄往國內。英國疫情爆發時,幾乎已沒有口罩可戴。國外華人和留學生的愛國之舉,或許也是造成世界各國缺乏口罩的原因之一。僅中國在英國的留學生人數就有22萬,其中,17歲以下的小留學生約1.5萬。這個數字對英國來說還是比較大的。

英國政府“集體免疫”的說辭一出,先是把美國人和其他國家的人嚇跑了,也把一部分有錢的中國人嚇跑了,但中國留學生回來的很少。對絕大多數中國留學生來說,英國這個“招數”根本不管用。

中國學生是為了學業才去英國留學的,而且提前交了學費等費用,對大多數中國留學生及家庭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英國想把中國留學生“嚇走”,但是給出的條件又非常苛刻:留學生回國,已交的費用一概不退,回國後學歷受到影響概不負責。中國留學生當然不幹。大不了就在這裡耗著,只要做好自身防護,新冠病毒能奈我何?

見這一招不好用,英國方面就放寬條件:中國留學生回國可以退還已交的費用,回國後學歷不受影響。中國留學生感到這樣還行,準備接受回國。但沒想到國內環境發生了變化。鑑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快速蔓延,中國面臨巨大輸入性疫情傳播壓力。從3月28日起,我國暫時停止外國人持目前有效來華簽證和居留許可入境。這是其他國家早已實行的做法,我國不得不採取上述措施。由於航班減少,價格昂貴,想回也回不起,中國留學生只好選擇留在英國。這樣一來,無意中又使英國計劃落空。

由此可見,英國政府之前所說的“集體免疫”只是一個幌子,其真實目的在於“一石二鳥”。綜上所述,第一個目的已經達到,第二個目的部分達到,總體效果還算不錯。但英國政府用這種方法來“治理”國家,確實讓人始料未及,並且與我們的印象大相徑庭。仔細想想,似乎又暗合邏輯。再看大西洋彼岸那個總統的做派,似乎能找到某些類同。

請不要懷疑英國政府的智商,如果把“集體免疫”當真的話,就真的被“忽悠”了。面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無論國家貧富強弱,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政府真的實行“集體免疫”,英國政府當然不會例外。那些相信英國政府真的會採取“集體免疫”措施,並且拿“集體免疫”說事者,反而會落下笑柄。

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英國政府既然能“忽悠”別人,也就能“忽悠”自己和本國民眾。再加上前期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輕視,或許還有對中國疫情的誤解或偏見,包括英國政府在內的西方國家,對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所持的態度,普遍比較傲慢、輕視和懈怠,因此嚐到了苦頭,付出了代價。

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新冠核酸檢測陽性,英國衛生部長納丁·多里斯確診新冠肺炎,英國首相鮑里斯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成為全球首名確診新冠肺炎的國家領導人。連王儲、衛生部長、首相都紛紛中招,可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英國多麼嚴重。

據英國衛生部4月4日發佈的新冠疫情數據顯示,與前一天相比,英國新增確診病例3735例,累計確診病例41903萬例,累計死亡4313例。英國內閣辦公廳大臣邁克爾·戈夫在當天的疫情發佈會上說,政府正從多國購買呼吸機,當天已有300臺全新的呼吸機從中國運抵英國,“我在此感謝中國政府在這方面給予的支持”。(原創)

2020年4月6日


“集體免疫”的背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