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貝?海虹?青口?淡菜?這東西到底叫啥?

提到“東海夫人”這個名字,你會聯想到什麼?優雅?美麗?想必很少有人會把它和一種貝類聯繫起來吧。

不過,它確實是一種貝類的雅號,喏,就是下面這位。

貽貝?海虹?青口?淡菜?這東西到底叫啥?

“東海夫人”

關於這一雅號,《本草綱目》解釋為:“淡以味,殼以形,夫人以似名也。”

不過,也有人把它和“汙”聯繫起來,《海錯圖》中就寫道:“肉狀類婦人隱物,且有茸毛,故號海夫人。”這描述也是十分“三俗”了。

其實古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聯想,主要是因為這位貝殼大哥身上的“足絲”,這種看上去像“茸毛”的東西,可是關乎到它們生存的“武器”。

貽貝?海虹?青口?淡菜?這東西到底叫啥?

上面覆著“茸毛”

足絲是它們分泌的一種蛋白質纖維束,能夠起到固定的作用,將貝殼與岩石等固體牢固地粘在一起。最Bug的是,足絲幾乎可以附著在任何硬質的地方,船底、岩石、水管……甚至是其他的貝殼上。

除了這種貝類之外,扇貝、蚶等貝類都會分泌足絲,但它們一般都是小時候長,長大後便成了愛自由的仔,棄掉足絲去闖蕩大海了。只有這貨,一輩子都很少挪窩,致力於當一個“死肥宅”。

看到這你可能會奇怪了,這到底是個什麼貝?

嗯……歪果仁叫它Mussel,北方人叫它海虹,南方人叫它青口,曬乾了後人們叫它淡菜……而它的學名,其實叫做貽貝。

那你可能又奇怪了,不就是個貝嘛,為啥會有這麼多名字?

因為這貨實在太……多了。

貽貝科的家族非常龐大,分佈的海域幾乎遍及全世界,無論是幾百米深的海底還是潮間帶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中國從北到南的海岸線上都有貽貝出產,各地的稱呼不同,品種也稍有差異。

北方沿海出產的主要是紫貽貝,個頭小貝殼薄,顏色多呈紫褐色,我們常說的海虹就是它。

貽貝?海虹?青口?淡菜?這東西到底叫啥?

紫貽貝 | 圖源:pixabay

南方常見的是翡翠貽貝,貝殼前半部分呈翠綠色,東海南部和南海沿岸多有分佈。港澳地區稱它為青口(貝),臺灣地區直接叫它綠殼菜蛤,根據外表命的名,形象得很。市面上能買到的新西蘭或阿根廷進口的,大多也都是這種貽貝。

貽貝?海虹?青口?淡菜?這東西到底叫啥?

翡翠貽貝

除了以上兩種,在江浙、福建一帶,還出產一種厚殼貽貝,它也叫東海貽貝,個大肉肥,是主要的出口品種之一。

而我們常聽到的淡菜,則是貽貝煮熟後的乾貝肉。以前貽貝產量大,難以保存,人們就像做臘肉一樣,將去殼的貽貝肉曬乾。《清稗類鈔》中有這樣的描述:“淡菜為蚌屬,以曝干時不加食鹽,故名。”

貽貝?海虹?青口?淡菜?這東西到底叫啥?

雖然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貽貝,但春季是貽貝肥美的時候,尤其是清明前後,貽貝肉嫩味鮮,最是好吃。

貽貝?海虹?青口?淡菜?這東西到底叫啥?

清代大吃貨袁枚在他的《隨園食單》中曾介紹過貽貝的烹飪方法,“淡菜煨肉加湯,頗鮮,取肉去心,酒炒亦可。”和肉一起加湯烹飪,或去掉內臟和肉一起用酒炒,這兩種方法,我們在家也可以操作。

除了中餐,貽貝也多出現在西式的菜餚中,一道《白葡萄酒燴青口貝》讓貽貝也沾染了幾分法國人的浪漫味道。鍋中放黃油,倒入洋蔥碎翻炒,放入處理好的貽貝,加白葡萄酒,撒鹽和黑胡椒後燜煮至貽貝開口即可。

和法國人一樣,貽貝也是比利時人餐桌上的常客,尤其是青口配薯條,可以稱得上是他們的“國菜”。在他們的眼裡,貽貝就像巧克力一樣家常。

平時大家食用貽貝的時候,用剪刀將足絲剪掉,剩下肉就能直接烹飪了。像我這種懶蛋每次都是直接帶殼丟到鍋裡蒸煮,品嚐它最原汁原味的味道。當然你也可以剝殼取肉,將它與其它青菜混炒,這樣連帶著蔬菜都能鮮美許多。

這道《炒青口貝》簡單好做,分享給大家,現學就可以做出好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