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NO.30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國經濟學家、哲學家、作家,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

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NO.30亞當·斯密

經濟理論發展上的開拓性人物亞當·斯密,1723年生於蘇格蘭的柯卡爾迪城。他青年時期就讀牛津、劍橋大學。1751—1764年間,他在格拉斯哥大學任哲學教授。在此期間,他發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這本書為他在學術界贏得了聲譽。然而使他贏得持久榮譽的著作主要是他的偉大著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該書於1776年發表後,立即獲得成功,並使斯密終生享有尊榮。亞當·斯密於1790年在柯卡爾迪去世,終生未婚也沒有孩子。

亞當·斯密並不是第一個獻身於經濟理論研究的人,他的許多著名的思想也並非由他獨創。但他是第一個將經濟學理論完整化和系統化的人。併為該領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可以公正地說,《國富論》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

這本書的偉大成就之一是它澄清了過去的許多錯誤概念。斯密反對舊有的重商主義理論,該理論強調國家擁有大量黃金的重要性。同時,他也拒絕了重農主義的觀點,該理論認為土地是價值的重要來源。斯密強調了勞動的特殊重要性。斯密著重強調了勞動分工帶來生產的巨大增長。他還抨擊了由政府制訂的一整套妨礙工業發展的陳腐和隨意的限制措施。

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NO.30亞當·斯密

《國富論》的中心思想是,看似混亂的自由市場實際是一種自我調控機制,它能自動傾向於以最合適的數量生產那些社會最歡迎和最需要的產品。例如,假定某種受歡迎的產品處於供應短缺狀態,它的價格就會自然而然地上升,而較高的價格就會為那些生產它的人帶來較高的利潤;由於有較高的利潤,其他的生產商們也希望加入進來生產這種產品。結果是產量的增加將緩解原先的短缺,進一步看,這種供應的增加是與眾多生產商們之間相互競爭聯繫在一起的,這反過來促使價格回落到該產品的“自然價格”,比如說它的生產成本上去。沒有人有意去幫助社會減少短缺,但是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用斯密的話來說,每個人“都只是打算贏得他自己的利益”,但他確確實實“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帶領去促成一種不是他原來希望的結果……通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經常將社會推進到更有效率的狀態,這大大超過了他原來實際想要做的。”(《國富論》第四卷,第二章)

但是如果有對自由競爭的種種障礙,“看不見的手”就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斯密由此信奉自由貿易並強烈反對高關稅。事實上,他強烈反對大多數政府對商業和自由市場的干預。他認為這樣的干預幾乎總是降低經濟效率並最終導致公眾支付更高的價格。(斯密並未發明“處自由放任”這個術語,但他在提倡這一概念時比其他任何人做的都更多。)

有些人認為亞當·斯密僅僅是一個為商業利益辯護的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他多次以最強烈的語言譴責壟斷性的商業行為並敦促減少這種行為。同樣,斯密不會天真地看待實際的商業活動。在《國富論》裡有一段典型的話:“同業中人難得一聚,而他們的談話或是在以反對公眾的陰謀中,或是在以抬高價格的愉快討論中結束。”

亞當·斯密還很好地構建並展示了他的經濟思想體系。其後的幾十年中,那些較早期的經濟思想流派被放棄。事實上它們當中所有的正確觀點已被吸收進斯密的體系。而他還系統地指出了他們的缺陷。斯密的繼承者們如托馬斯·馬爾薩斯、大衛·李嘉圖精心將他的體系(沒有改變它的基本輪廓)結合進今天被稱為古典經濟學的理論結構中。儘管現代經濟學已經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技術方法,但它主要還是古典經濟學的自然結果。

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NO.30亞當·斯密

《國富論》部分地提示了馬爾薩斯關於人口過剩的觀點。但是,不同於李嘉圖和卡爾·馬克思二人支持認為人口壓力將使工資的增長不會超過維持生活的最低水平(即所謂的“工資鐵律”)的觀點,斯密則認為在人口增長條件下工資將會增長。很明顯,歷史的發展證明斯密是正確的。

除了斯密觀點的正確性以及他對後世經濟理論家的影響等問題外,一個事實是他對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影響。《國富論》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技巧和清晰的語言寫成,因而它被廣泛地傳閱。斯密關於反對政府幹預經濟與商業事務,以及崇高低關稅及自由貿易的論點對整個19世紀的政府政策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的確,他對這些政策的影響今天仍然能夠感覺到。

由於經濟理論自斯密時代以來已大大地發展了,也由於他的某些思想已經被超越,所以現在很容易低估亞當·斯密的重要性。儘管如此,他仍然是將經濟理論進行系統研究的主要首創者和奠基者,並且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位主要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