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人”後面加個“節”字

現在的中國人都知道,每一年的2月14號是情人節,這個起源於古老西方的節日,在很早以前就衝擊了中國的節日市場,不知道有多少鮮花與巧克力店主可以在今天大賺一筆。而 一些中國傳統的民族節日沒有多少人知道,但提及情人節,幾乎連個孩子都能知道是2月14號,那麼到底這個節日是如何傳入中國,又是怎麼做到如此深入人心的?

在“情人”後面加個“節”字

以前的中國人對於感情的表達都是非常含蓄的。改革開放後,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下,很多人需要找到一種表達情感的新渠道,“情人節”一詞符合了他們的這種需求,因此該節日很快在國內流行開來。

在“情人”後面加個“節”字

有意思的是,“情人”這個詞在中國老百姓眼裡原本不是什麼好詞,大多是指合法夫妻之外有非正當關係的人。但是,在“情人”後面加上個“節”字後,“情人節”卻被人們普遍接受了。

在“情人”後面加個“節”字

一場情人節,其實不外乎是商家藉此大肆宣傳的口號而已,中國人喜好過節,這情人節就流傳了下來。當然,文化是需要交流的,只是希望在西方文化越來越多佔據我們的生活時,能有更多人想起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文化節日,傳承與融合才是最美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